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谁更厉害?
这个问题看似无脑,但其中另有玄机,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佛教神话体系中,功力造化与等阶称谓是不等价的。
并不是说菩萨的功力造化就一定比佛低,一些菩萨可能会因为某些缘故而不成佛,但他们自身的功德修为都早已超过了成佛的门槛。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观世音菩萨还有个称呼是“七佛之师”,这“七佛”之中就包含如来佛释迦牟尼。
因此如果要讨论观音和如来谁更厉害,答案或许会出人意料。
“隐藏大佬”——菩萨却是“七佛之师”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构建了一个瑰丽奇绝的东方幻想世界。
展开全文
现今的网络小说流派里有“无限流”这一概念,就是将不同作品、不同体系、无关角色都糅合到一本书中,营造出一种独特新奇的观感。
其实考究点来讲,《西游记》就算是最早的“无限流”小说之一。
吴承恩以其深厚的笔力与创想性构思,将我国本土的道教神话体系、印度传来的佛教神话体系、中国古典神怪志异、真实历史事件等彼此不相关的内容都统合到了一本书中,不得不佩服其能力之高。
不过“无限流”也有其弊端,那就是各个体系之间的权重平衡不好把控。
虽然作为主角的孙悟空脱胎自我国本土的道教神话,但书中明显是倾向于重佛抑道。
佛教神话人物所在的西天,实力普遍高于道教神话体系下的天庭。
《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在道教神话中是法力无边的三界之主,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妖魔,地府的一切事。
而在本书中,沦落到被猴子一闹就“快去请如来佛祖!”
至于如来与观音的功力修为高下,其实是很难说清楚的,但绝非大多数人想象中观音必然低于如来一等。
原书中吴承恩借孙悟空之口道出了观世音菩萨身份之尊崇:
“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怎生方法儿害我!”
尽管《西游记》对于神话有一定程度改编,但观世音菩萨的“七佛之师”身份却是毫无争议的。
这“七佛”中甚至也包括如来佛释迦牟尼,足可见此称号的含金量。
在佛教典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有明确记载:
“……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早已功德深厚、法力卓绝,足以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如来不是释迦牟尼的专称,这里不过多展开)
只因观世音菩萨悲悯众生疾苦,在普度众生之前不愿成佛,才一直维持在菩萨的等阶。
无独有偶,观世音菩萨的情况可以参考地藏王菩萨。
这位大能也是功德法力足以成佛,但自愿留在地狱中,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不能简单以等阶论高下。
孙悟空最后还封了个斗战胜佛呢,他的功德修为就必然凌驾于一众菩萨之上了吗?未必吧。
如来佛祖的前世今生
观世音菩萨固然地位尊崇,而如来佛祖作为“三世诸佛”中现在佛的代表。
且不说其法力无边,他对于整个佛教体系的贡献都可以说无人出其右。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他本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拥有着高贵的刹帝利种姓。
他一出生就享受着常人难以奢望的荣华富贵,但悉达多并不沉溺于声色享乐。
正相反,他有感于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萌生了出家修行、参悟大道的意志。
他老爹净饭王可急眼了,悉达多不仅是太子,更是他的独子。
倘若悉达多出家修行去了,谁来继承王位?
并且此时悉达多并未娶妻生子,迦毗罗卫国的王室血脉恐怕也要就此断绝。
着急的净饭王连忙给悉达多找了一堆美女,只可惜悉达多意志坚定,并未沉溺女色。
但他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后虚弱而死,悉达多心里始终对父母怀有愧疚之情。
于是在出家前,悉达多顺应父亲的意愿娶了他的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王室血脉有了着落,悉达多便心无挂碍。
罗睺罗诞生七天后,悉达多辞别父王和妻子儿子,出家修行。
十九岁剃度出家,六年苦行修道无果,他依旧不愿放弃。
最终经历了无数辗转与坎坷后,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证到无上正觉,成就佛陀。
是年,悉达多三十五岁,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就有了“如来”、“世尊”等佛号。
悉达多的一生致力于推广佛教、普度众生、解除以种姓制度为代表的歧视、倡导修行向善。寿八十时,佛陀圆寂。
结束了作为人的一生后,释迦牟尼到了天上,地位与功德愈发尊崇。
他作为现世一千佛的代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西天诸佛的领袖人物。
《西游记》中对如来佛祖的武力值有着极为夸张的描写。
按照那些佛教道教典籍中记载,排在最上层的人物,其修为道行都用“法力无边”来描述。
但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有些“夹带私货”地给这些法力无边的大能们分了个高下。
孙悟空一人一棍,把天庭搅得天翻地覆,十万天兵在他眼中都如草芥。
道教典籍中法力无边的三界之主玉皇大帝,仿佛是徒有其表而外强中干,区区一个猴子都拿不下,只管喊人去请如来佛祖。
而如来仅是一掌之威就镇压了孙悟空——任他有女娲补天石所炼化的神通、任他经历过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炙烤七七四十九天、任他曾受菩提祖师点拨开窍、任他手中有定海神针金箍棒……在如来面前都无济于事。
这一幕形成了巧妙的戏剧张力:
一方面以修为武力值的巨大差异来烘托如来的强大无匹;
另一方面他有着碾压性的战力优势却选择镇压而非杀戮,从而塑造了道行高强、品德高尚的伟岸形象。
如来与观音的智策
如来佛祖与观世音菩萨两人不仅法力卓绝,更是有超凡的计谋与智慧。
从孙悟空出世到唐僧解开五指山封印,这之间的剧情都可以视作是西天取经故事的“前传”。
前传部分很好地交代了西游主角团的由来、西天取经的动机,这其中埋下的伏笔在日后揭晓时能让人豁然开朗。
首先,吴承恩在设计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时候又打了一手糅合牌,把佛教经典与历史人物巧妙融合。
释迦牟尼曾先后度化了猴子、大象、强盗。
猴子结合历史上的悟空大师车奉朝,变为孙悟空。
大象这种“蠢兽”形象结合三国时法号八戒的高僧朱士行,变为猪八戒。
而谋财害命的强盗结合早期民间传说中玄奘法师的护法神:深沙神,创造出曾在流沙河害人但最终改邪归正的沙和尚。
可以说吴承恩笔下没有简单的人物,几乎每个角色都经过精心雕琢。
了解了唐僧三个徒弟的形象由来后,我们对于如来佛祖的智谋手腕将会更佩服三分:
因为孙、猪、沙三人原型虽是脱胎自佛教神话和佛教人物,但在《西游记》里此三人可是实打实的道统出身。
孙悟空,女娲补天所剩顽石化成的。
猪八戒和沙僧,原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和净坛使者。
他们都有着道教的根源,但都因犯错而受到重罚。
如来佛祖巧妙地利用了西天取经这一使命,将天庭所不容、但有着很高潜力的三人串联到了一起,归入佛门。
《西游记》中佛道两教并无冲突,但双方是泾渭分明的,吴承恩在写作时也有意刻画这一点。
天庭仙众和西天佛国是两大派系,互不干涉,但暗地里的竞争想来也是难免。
人间的香火就那么些量,供奉给哪边过多了,另一边自然就膈应。
这也是本书很有魄力的一点,吴老没有把神明写成完美无缺、高不可攀的存在。正相反,诸天神佛金光熠熠的背后也会有人性的影子,这也使得本文探讨的内容有了意义。
否则若全按典籍中的“法力无边、功德无上”,这种比较全无价值。
如来佛祖这一步走得很妙。
纵览全局,西天取经这一过程有着多重目的:
1.帮助如来的弟子金蝉之转世唐三藏,完成人间的历练修行。
2.将佛教经典从天竺带回大唐,广泛传播佛教信仰。
3.一路降妖除魔、解决民生疾苦,树立佛教的光伟形象。
4.打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的心性,使其心悦诚服皈依佛门。
5.收拾烂摊子,把天上神佛的那些偷溜下凡的坐骑宠物都捉回来。
这便是佛祖的手腕,谋策的最高境界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一切都正大光明且毫无纰漏,达到既定期望、对手又无从阻止。
而观世音菩萨的智谋也不可忽视,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遇到棘手难题,最常找的就是她,在她脚边撒泼打滚耍无赖求她出手帮忙。
鹰愁涧遇小白龙、黑风山遇黑熊精、流沙河遇沙悟净、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火云洞遇红孩儿、通天河遇灵感大王、以及灭法国这七次事件,都是观世音菩萨出手相助才让取经团化险为夷。
除此之外,如来佛祖原先是给了观世音菩萨三个金箍儿,这三个宝贝虽是名字相同但对应不同法咒、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如来原本的意图是让观音把这三个金箍儿用在孙、猪、沙三人身上,但观音斟酌权衡后只给孙悟空用了紧箍儿。
剩下两个分别是给黑熊精用了禁箍儿,将其封为守山大神、砥砺心性;给红孩子用了金箍儿,将其收为身边的善财童子。
至于猪八戒和沙和尚,观世音菩萨选择度化+孙悟空与唐僧制衡约束的办法,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修行目的。
所以说,如来佛祖与观世音菩萨谁更厉害?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论法力,现世千佛之代表、西天佛国的正统领袖——如来佛祖的法力极为高强,在《西游记》中如来是妥妥的战力天花板。
但别忘了如来佛祖这一身本领是拜谁所赐。
观世音菩萨作为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惧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这七尊大佛的老师,哪怕战斗力不及如来,但修为层次无疑是更加高深莫测、如一池无底深潭般令人生畏。
论智谋,如来佛祖确实是一举多得、用策高明,可西行一路上还是观世音菩萨如同取经团众人的“老母亲”一般劳心劳力。
每次遇到连孙悟空都无法解决的困局时,观音总是用巧妙的手段避免武力冲突,却又完美地达成目标,不得不令人钦佩。
总的来说,观世音菩萨在《西游记》中的表现略胜如来一筹,不虚其“七佛之师”身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