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翰墨情怀,叫拓片!_西周_拓片_拓印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拓片 翰墨 情怀 西周 拓片 拓印

西汉“维天降灵”瓦当,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子·贵义》中云:“古之圣王,欲 传 其 道 于 后 世 ,是 故 书 之 竹 帛 镂 之 金 石 传 遗 后 世 子 孙。”战国以后,金(青铜器)渐渐式微,石刻方兴未艾,一方面因石料易得,另一方面石质牢不可摧,能显出神圣庄严之气象。

西汉“维天降灵”瓦当拓片

拓片的定义

拓片是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拓印技术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而产生,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

展开全文

全形拓是完整表现文物的一种记录方式

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

西岳《华山庙碑》拓本

由于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拓片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因此它是一种科学记录的方法。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因此拓印除却技术层面上的传承,更多了一份重要的历史意义。

拓印的历史发展

2012年西泠印社秋拍,宋拓本《北魏王子晋碑》以304.75万元成交。

早在北宋年间,已有文献记载文士、拓工制作拓本的情形。制作拓本并非都是工匠的活儿,它还流露出文人大夫陶冶情趣的真实情感。文化修养、专业技术、敬业职守等,决定手工拓本的拓制质量。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其中“一”便是指他收藏并引以为傲的“一千张拓片”;赵明诚、李清照也深陷这股热潮,夫妇二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的书斋之乐,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局部

金石学大盛则是在清代,从乾嘉到同光年间,黄易、阮元、吴大澂等前赴后继。清代中晚期,拓片的市场价格逐步走高。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翁同龢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

西峡颂

此风潮至民国时期尚有余波,胡适、郭沫若、齐白石、鲁迅先生等均热衷收藏拓片。

拓印的主要步骤

汉莱子侯 刻石初拓本

广东崇正2016春季拍卖会“九藤书屋藏明清书画”专场

成交价:2070万元

一张完美的拓印体现的是拓印者对器物的观察,理解,也是考验对墨色的处理与设计。所以拓印不仅是还原,同时也是创作。 不同材质的器物,发展出各异的拓印方法。 但拓印的基本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大可概括为以下几步:

1.剔清拓印物体表面的花纹或文字。碑刻、石刻等可水洗,但钱币,画像砖、木雕等上细微的污渍、土锈等,则用竹签牙签慢慢剔干净即可。

2.选择大小合适的宣纸覆盖要拓的文字或花纹表面,用水慢慢的润湿宣纸使之贴于器物表面。垫上塑料纸或宣纸作为保护,用棕刷轻轻敲捶,刷走宣纸和器物间残留的气泡,使宣纸紧贴于器物表面。

3.去除保护纸,待纸稍干。拓印对纸干湿度的把握及其重要。偏湿、墨汁氲散、太干、宣纸不贴服,均不利于拓印。

4.用带墨的拓包,在纸上轻轻扑打,均匀上墨,用墨宁淡勿浓,多次扑打后,黑白分明的拓片形成。

瓦当拓片

一张张拓片,既精且美,阐幽发微,它们携带着文明的基因和密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驻足凝神,体悟其中奥妙。

国博珍贵拓片

毛公鼎全形拓片

西周早期 厚趠方鼎

西周早期 扬方鼎

西周早期 征人鼎

西周中晚期 噩侯御方鼎

西周晚期 毛公鼎

西周晚期 小子鼎

殷 小子簋

西周早期 仲簋

西周早期 天亡簋

西周中期 己(纪)侯簋

西周中期 录作辛公簋

西周晚期 颂簋盖

西周晚期 君夫簋

西周晚期 函皇父簋

西周晚期 师害簋

西周晚期 丰兮夷簋

西周晚期 虢叔簠

西周晚期 公簠

西周晚期 屖盨

殷 戎刀爵

释文:戎刀

殷 父丁爵

殷 父戊爵

殷 子父庚爵

殷 徙父癸爵

殷或西周早期 西单父丙爵

殷或西周早期 天父癸爵

西周早期 舟父戊爵

西周早期 且辛爵

西周早期 作乙公爵

殷 宰椃角

殷 父乙爻角

殷 陆册父乙角

殷 且戊觚

殷 戈御父丁盉

殷 亚孳父辛盉

西周中期 厘伯钟

西周中晚期 楚公钟

西周中晚期 楚公钟

西周中晚期 楚公钟

西周厉王晚期 虢叔旅钟

西周晚期 兮仲钟

西周晚期 井人钟

周 花纹戈

更多精美拓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