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这部前所未有的大语文纪录片,看了都说香!_贵妃_米粒_李清照

文 | 米粒妈

米粒妈是常年在纪录片堆儿里泡着的,一来是自己喜欢(顺带着熏陶米粒),二来,也是想着给孩子们多推荐些有营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与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相关的片子。

大语文时代,尤其是文史类的学科,课本知识是基础,课本之外,拼的就是阅读量和知识面了。

写作文时的引经据典,做阅读理解时的触类旁通,都离不开平时的日积月累。

但是,给孩子们看,除了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之外,还要兼顾趣味性,有些米粒妈看得津津有味的纪录片,米粒就看不进去。

毕竟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才能看得下去,从中获取一些知识点。

所以米粒妈之前给大家推荐的好多大语文纪录片,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比如从古画、古文物或是歌舞中,溯源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中华文明。

今天米粒妈要给大家推荐的,是我近期发现的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它对历史文化的切入角度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

展开全文

顾名思义,它结合了中国历史上五种著名的香料,用袅袅香气串联起几个历史名人的故事,题材新颖而有趣。

影片也并不像是一般的传记那样,花大篇幅去介绍人物生平简介,只是选取了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一件事,为我们还原了现场。

米粒妈发现这个主题的时候也很惊艳,反复看了几遍,只觉得美,真美;香,真香啊!

这不,看完以后迫不及待地就来跟米粉们分享了,估计大家看完也会跟我有一样的感觉。

不少姐妹们都特别喜欢买香水吧,这不是败家,而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我们天生就会追寻香气,鲜花、青草和一切芬芳的东西,并赋予它们所有美好的意义。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不信你看,形容美貌,叫做“国色天香”;形容人间大义,叫做“万古流芳”;形容子孙有出息,叫做“兰桂齐芳”……

古人也会用花来自比,或是赞誉别人的品行高洁。

比如宋代词人李清照,她的挚爱就是梅。

少女时的她说“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那时的她不谙世事,生活无忧无虑,她赏花、爱花,尤其欣赏梅花的孤傲高洁。

年迈时的她说“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那时的她流落异乡,生活困窘,不禁回忆起昔日光景。脑海中回想起那白雪琉璃世界中的一抹红,她是多想再嗅一嗅那幽幽梅香啊。

她终其一生,不过是想提炼出一种梅香,试图把这种高洁留在身旁。

纪录片中,便以这梅香为引,为我们讲述了宋代大词人李清照是怎样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对簿公堂,又是怎样不依附于别人的荫蔽,追求平等和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

南宋绍兴二年,李清照在临安打了一场两败俱伤的官司。

这件事被很多人认为是李清照一生的污点,后世文人提及,也多半是遮遮掩掩的态度。

但这个所谓的“污点”,其实恰恰源于李清照内心的洁癖。

因为这个被告人,正是她改嫁的丈夫张汝舟。

李清照这一生中两次被人嘲笑,都是因为这个人。

一次,是嫁给他,一次,是告发他。

国破流亡的日子里,她一度以为自己遇到了懂得欣赏她的才情、值得托付的人。

于是,她不顾非议、排除万难,嫁给了张汝舟。

可没想到,婚后她才发现,除却对自己的一腔热情,撕下伪装的张汝舟,与那些贪图她名声的宵小之辈,并无不同。

他炫耀她的名声,为自己装点门面,经历了家国生死的她,心里说不出的失望。

在那个夫权至上的年代,李清照的所思所想,无异于是超然的存在,没有人能理解她追求的那种执着:可以磨难,绝不苟且。

面对堂官步步紧逼的追问,稍有不慎,她便会落得个不仁不义的名声。

但李清照心意已决,说到底就四个字,惟求脱去。

明明可以假他人之手全身而退,可她偏偏不愿,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干。”

李清照的命运与她钟爱一生的梅花如出一辙,选择雪白,只能委身寒冷。

她爱梅,咏梅,制梅香,写梅诗,这是她内心的投射,也是人生的伏笔和注脚。

人们只见她的诗词温柔婉约,但这背后,她勇敢追随本心、追寻自我,不妥协于时代的坚定和澎湃汹涌的壮志,才是她生命的底色。

追溯到夏商周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红颜祸水”这一说。

当君王无法掌控自己的国家,就必须要有一个转移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往往就是女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这样的国色,盛世时是伴在君王侧的红袖添香,而当权力更迭时,她却成了一张顶顶珍贵的投名状。

马嵬驿的兵变,杨国忠才是真正的目标,至于贵妃,不过是个顺带的要挟。

要天下,还是保贵妃?一切都只是太子为了试探皇帝的态度,故意把这两难的局面抛给他抉择。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所有人都有选择的余地,只有作为筹码的杨贵妃,至死都认为这是别无选择。

失去了贵妃,也没保住王位,唐玄宗在凄凉的巴蜀之地无法安睡,只是抱着残留着贵妃香气的被子,枯坐了一夜又一夜。

不知是闻香思故人,还是怀恋过去自己的无限风光。

雨打檐铃,黑暗中一下子袭来山中悲凉:夜雨、风铃还有空气中残留的冷香。

一日,前宫廷乐师贺怀智来拜见唐玄宗,并奉上一顶散发着幽香的帽子。

关于杨贵妃的记忆,便有如这香气一般,彻底蔓延开来。

那是一个午后,李隆基与亲王下棋,杨贵妃在旁观战,贺怀智则伴奏助兴。

眼看着李隆基快要输棋,贵妃便装作无意,放下怀中的小狗,搅乱了棋局,化解了李隆基的尴尬。

此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杨贵妃的纱袖飘到了贺怀智的帽檐上,浓郁的香气便留在了上面。

贵妃在时,常用瑞龙脑香。

这种香极为罕见,是周边小国进献给大唐的贡品。

炎热气候里长出的龙脑香树,树干里却孕育着带有寒凉之气的瑞龙脑香,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冰片。

更神奇的是,想要还原这种冷香,只能用熏烧的方式。

杨贵妃的一生或许也如她挚爱的瑞龙脑香,繁花似锦中,透露着哀凉的底色。将自己燃烧殆尽之后,连一抹香灰都不剩。

最热的地方生出最好的冰片,而最好的冰片只能用熏烧的方式才能还原那种冷香,这才是真正的炎凉,贵妃选用此香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在这世上最富贵的地方,体会炎凉。

最让米粒妈惊艳的,还是这部片子的拍摄手法。

意象与留白这样充满古韵的极致美感,也是对孩子审美的一次熏陶。

就拿杨贵妃这一段故事来说吧,当我们都想一睹美人的风姿时,纪录片却只给了她一个若有似无的背影。

风托起纱袖拂过,未见真人,我们已经能想见她是何等的风姿绰约。

导演把纪录片拍出了电影的质感,这种含蓄的东方美学贯穿了整部纪录片。

李清照的白壁红梅,半卷窗帘;

黄庭坚的回生香,以香载道,蕴含着对哲理的沉思,和堪破生死之后的恬淡;

代表苏轼的沉香,起源于沉香树的一场磨难与自我疗愈,这与苏轼一生的三起三落,如出一辙……

每集一种香料,一段历史,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孩子们看了这部纪录片,一定能体会到“通感”的神奇。

我们在千百年后,仿佛能透过屏幕嗅到那些香气,余韵悠长。

导演亲自上阵担当旁白,时不时出现在画面中,身临其境地为我们解释人物当下的心路历程与每一个选择。

他并不做评说,而是用中立平和的语言和扎实沉稳的文案,引导我们去进行延展的思考。

这也是米粒妈会推荐给孩子们看的一个小私心,希望孩子们学会合理怀疑,认真推敲,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在文史类学科的学习中,尤其是在写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当我们把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这便成了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生命成长。

当孩子们懂得带着这样的思考去看世界,他们会发现,这世界远比想象中还有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