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创新,岭南文脉的三水再发现|重构·跨越⑥_露营_城市_文化

编者按

佛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佛山要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路径,做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示范,抢抓制造业当家重大机遇,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建设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品牌名片,以佛山一域之光为全省大局添彩。

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叠加机遇期中,三水如何激发要素活力进行格局重构;如何谋划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如何响应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命题?从12月20日起,南方+三水频道从多个维度推出《重构·跨越——三水践行高质量发展行动报告》,敬请垂注!

亿万年前的“三水盆地”孕育了岭南水乡,镌刻了三水特有的城市面貌与肌理,构筑了“前江后湖、两水绕城、一轴贯通”的独特城市格局,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千年贝丘遗址到城市客厅三水新城,从百年街区“筷子街”到城市新坐标“双子星城”,走过三水城市的古老与繁华,便能感受千年的文化坚守与传承。

佛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品牌名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挖掘和活化文化资源,塑造和宣传文化品牌,推进“两个文明”齐头并进,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三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4000年文明,银洲贝丘遗址刻下了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2000年历史,秦始皇三十三年设三十九郡,三水地属南海郡;500年建置史,明嘉靖五年正式建县,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定名“三水”。

助力佛山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品牌名片,三水将坚持以文聚产、以产筑城、以城留人、以人承文的融合发展思路,推动城市建设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无穷魅力,以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抢占文旅产业新蓝海,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推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在保护中传承岭南文脉,在发展中创新三水文化。

展开全文

以水为脉,三水构筑了“前江后湖、两水绕城、一轴贯通”的独特城市格局。李东摄

以文筑城,重塑新时代乡愁记忆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山水环抱的诗意生态与楼宇林立的都市繁华之间,是三水绵延千年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中保护和延续历史文脉,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抓手。

广府文脉植根于岭南水乡之中,而岭南水乡孕育于“三水盆地”。大约在距今1.4亿年至5000万年期间,珠三角西北部大片区域都处在一个巨大的湖泊中,人们称其为“三水盆地”,其范围约3000平方千米,至清远,南至鹤山,东至广州,西至鼎湖、四会,也包含如今的三水。

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下,经过地壳运动和海浸海退的交替作用,三水盆地演变为沃野千里的冲积平原,最终蝶变为岭南水乡。珠三角的历史及文明的起源可由此追溯,三水“湾区之源”的美名亦由此而来。

作为湾区之源,三水水资源丰富,水文化远远源远流长。三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三水坚持将水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以水为脉勾勒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水韵绿城的框架脉络,将山、水、林、田、湖独特的天然禀赋融入城市整体风貌,形塑“城在山中、城在水中、城在绿中”的城市面貌与肌理,不断完善提升“前江后湖、两水绕城、一轴贯通”的独特城市格局,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水拥有山、水、林、田、湖独特天然禀赋。李东摄

古村落作为岭南广府文化地标,是城市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利用丰富的古镇特色、良好的生态资源、独特的岭南文化,三水在城市发展中坚持保护古镇古村,通过活化改造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如今,“小桥流水人家,桑基田园如画”这样典型的岭南水乡美景在三水随处可见。

其中,芦苞镇长岐村、白坭镇富景社区获评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乐平镇大旗头村获评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白坭镇沙围村获评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乐平镇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白坭文创古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荟萃榜单。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承载了三水人的乡愁。在推动城市更新升级中,三水推动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融合,打造了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示范点,在改造升级中完成城市历史的保护和延续。

人民路、中山路一带曾经是三水商业、文化最集中的繁华中心带,两条平行的小街被形象地称为“筷子街”,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三水城市文化地标,三水在推动“筷子街”片区改造过程中,以“保留城市印记,打造特色街区”为目标,尊重保留原建筑历史风貌,坚持更新改造和保留城市印记相结合。

如今,走在街上,原先两边纷繁杂乱、新旧不一的店铺,如今修复成统一的民国风情的二层骑楼,网红咖啡店、轻食店、潮玩店等相继入驻,让三水人重温“筷子街”昔日的市井繁华。走过短短几百米的街巷,市民游客可以打卡网红点、访百年老店、寻历史古迹,重温三水百年历史。

与“筷子街”一样见证了三水城市的发展还有三水老城区——河口。125年前,河口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拥有广东最早的海关大楼、广东最古老的火车站、佛山最早的邮局。今年以来,三水加快河口片区活化工程,推动百年海关、百年邮局、百年火车站、百年文塔“四个百年”文化标识活化联动,连片打造文创产业新地标,让百年商埠再次焕发新活力,重塑新时代乡愁记忆。

以文兴产,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作为三江汇流之地,三水拥有山、水、林、田、湖独特的天然禀赋;文化璀璨悠远,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银洲贝丘遗址、800年鼎盛香火的胥江祖庙、“四个百年”等众多历史遗迹;传统特色古村落众多,如大旗头古村、长岐村、独树岗村等让城市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江汇流。李东摄

文化赋能,不仅形塑了三水的独特魅力,让三水拥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饮料之都”“国家森林城市”“珠江三角洲之源”等金字招牌,也绘就了三水文旅产业的绚烂底色。近年来,三水区紧扣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立足区内丰富文旅资源,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打响“湾区之源、青春三水、理想之城”城市新IP。

坚持以乡村旅游为重点,三水评选“三水新八景”和星级农家乐,先后推出5条旅游精品线路和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成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点,创建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条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立足区内丰富文旅资源,三水先后推出5条旅游精品线路和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李东摄

坚持以特色美食为主打,三水深入实施“美食+”工程,开展“味力三水”、“三水好礼”特色手信、名厨名店名菜等评选活动,深挖本土美食文化内涵,开展各类文旅促销活动,注重培育发展非遗美食经济,支持餐饮企业参与老字号认定,推动芦苞、白坭等河鲜美食集聚区相继崛起,“三水河鲜”“三水食材”“三水味道”等名片越发响亮,“湾区美食之都”格局初现。

坚持以节庆活动为牵引,三水注重写好淼城“水文化”文章,区镇联动打造“1+7+N”品牌体系,推出旅游文化周、呷醋文化节、美食节、开渔节等活动。2022年8月,三水成功举办2022佛山美食啤酒节主会场活动,联动三水饮料文化节,呈现满城酒香、万人空巷,市民游客拖家带口、男女老少踊跃参与的火热盛况,以节庆活动带动文旅人气。

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发展,三水打造了佛山文创古镇、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网红打卡点。2022年9月,三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形成“处处有景观、时时可旅游”的“全景三水”。国庆期间,三水旅游市场迎来复苏信号,佛山文创古镇、南丹山森林王国、森林公园、荷花世界等三水12个景区接待游客27.84万人次、旅游收入1337.6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51%、8.79%。

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发展,三水打造了佛山文创古镇等一批网红打卡点。李东摄

图为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

12月11日晚,2022年佛山市三水区全域旅游发展巡礼活动在三水万达广场举行,20组“三水好礼”特色手信正式亮相,覆盖七镇街的11星级农家乐正式发布,2家“佛山老字号”企业、4名非遗传承人接受授牌,5个重点文旅项目进行签约。本次活动是三水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三水延长文旅产业链、强化“文化+旅游”IP的重要举措。

三水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文旅行业既经历了“寒气四溢”的重大考验,也迎来了“凤凰涅槃”的转型机遇,接下来,三水将持续做好文旅行业纾困工作,通过强化文旅推广、加强品牌营销、推进项目建设,支持文旅企业摆脱困境、突出重围,推动三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人,“大爱之城”近悦远来

三水,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璀璨夺目,现代文明也不甘示弱,日新月异。精神文明作为城市文化内核精要,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城市面貌,形塑着一座城市鲜明的品牌特色,提升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品质,也为城市魅力绽放增分添彩。

坚持以文化人,近年来,三水以“抬眼可见、驻足即观”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文明阵地创建等融入城市景观,让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相生,推动三水展现新风貌,让生活其中居民领略文明新风。

据统计,三水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示范点1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6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性景观100多处,创新性制作手绘墙10万多平方米。

如今,走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大型商超、服务窗口、景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各类核心价值观标示、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熏陶、感染。

立足本土23处红色地标,三水串珠成链打造3条一日游覆盖7个镇街的“红色旅游线路”,引领市民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探寻三水红色记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三水构建起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文明实践体系,目前已建成1个中心、7个实践所、68个实践站。

随着文明阵地不断拓展延伸,全区“文明单位”“文明镇街”“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不断涌现,三水文明城市建设有了坚强有力的基层支点。截至目前,三水区共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单位6个、文明村镇3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调动全区道德模范、各级好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300场、志愿服务超50万小时、服务人数超60万人次,为疫情防控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水聚焦“助人为乐类”“见义勇为类”“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五个类别道德模范标杆,打造城市文明品牌——一年一度的“感动三水”道德模范宣传活动至今已进入第十年。

三水举办“感动三水”道德模范宣传活动。

每一年活动期间,三水区文明办都会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水好人工作室”阵地建设,依托主流新闻媒体,开展道德模范巡演巡讲、“身边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对“感动三水”道德模范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市民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

截至11月,三水共有“中国好人”3名,“广东好人”13名,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人物1人,省级新时代好少年4人;117人获评市级各类美德先进典型,192人获评“感动三水”道德模范及提名人物、最美三水人,共颁发了“点赞证书”107本。

该活动也是三水区大力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亮点举措,有力推动善的力量在城市扩散,三水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友善三水·大爱之城”名片深入人心,让三水绽放近悦远来新魅力。

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0.92万人,非户籍人口33.01万人,占比40.79%。来自河源的黄云聪就是一名三水新市民,今年9月因“飞檐走壁”救下邻居幼儿获评2022年“感动三水”道德模范,日前入选为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三水好邻居黄云聪日前入选为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张秀蓝摄

深化全域旅游,三水如何延长文旅产业链?

露营,作为都市年轻人最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在后疫情时代,以家门口轻旅游的方式受到市民青睐,在全国各地火爆出圈,并推动露营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2-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发展前景与商业布局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带动市场规模为3812.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8.5%。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当下,不少地方将露营旅游作为培育新兴消费市场增长点和全产业链整体效益提升的重要支点,抢抓这一万亿市场。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水拥有山、水、林、田、湖独特天然禀赋,具有发展露营旅游、撬动露营经济的资源优势。可依托三水区各镇街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以露营+田园、露营+体育、露营+研学、露营+美食等形式,做强露营经济,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营造全民“露营热”,带火三水夜经济,打造“湾区露营胜地 广佛超级夜市”文旅新IP。

三水具有发展露营旅游、撬动露营经济的资源优势。李东摄

11月中旬,文旅部等十部门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等提出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针对的是当下各地露营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些也是当下三水发展露营旅游、做强露营经济所面临的难题。

目前三水露营地和露营项目较少,共有8家商业化露营地,包括保利御江南松林小镇露营地、云东海湿地公园星云汇音乐餐厅、白坭田畔精致露营、和中盛农业园露营、乐平小农街自然农国、大塘好友营轻奢露营基地、南丹山星空露营基地、九道谷“野萤部落”。此外,还有河口古渡小镇房车营地、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心形岛露营基地2家营地在建。总体上看,营地趋于同质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不明显。

三水水域、湿地、田园、山林资源丰富,应立足七镇街自然和人文地域性,强化整体性布局,规划发展多元“露营+”模式,引导各镇街探索露营与体育、文化、旅游、教育产业融合,发展“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研学”“营地+体育”“营地+演艺”“露营+旅拍”“露营+教育”等多元化露营项目,打造多样化、多元化的露营旅游业态,推动七镇街实现错位发展。

从经济效益方面看,目前三水露营经济上下游产业链短,经济叠加效应难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三水与露营产业相关的制造业企业共9家,其产品主要包括户外炊具、户外服装、天幕、折叠桌椅、户外房屋、露营车等,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应看到,家具家电行业、服饰行业、食品行业等可与露营经济有效连接与融合的产业在三水有着深厚的基础,一方面可通过定向引导转型升级进一步打造与露营经济相关的产业链。如大部分露营装备主要属于金属加工业,三水区有数量众多的企业,可以推动部分企业开辟新产品线,跻身露营产业赛道;推动三水区食品饮料企业尤其是预制菜产业针对露营的消费特点,加大适宜轻旅行的食品饮料产品开发力度,布局露营营地销售专场、食材推广等;推动三水区电子电器企业开发适合露营使用的电器,如车载冰箱,车载灯具,特别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结合研发相应的智能电器。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

三水白坭:以“文化+美食”探索非遗项目市场化路径

12月23日,佛山市三水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鲜出炉,5个项目入选,其中4项为传统技艺,分别为今日城荷花宴、白坭狗仔鹅制作技艺、白坭鸡煲蟹制作技艺、三水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一项民俗,为白坭五人龙舟。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入选三水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的五个项目中,有四个来自白坭镇,其中两个为美食项目。近年来,三水美食项目频频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三水非遗保护的一大亮点。

作为三江汇流之地,汇西江、北江、绥江三江之灵气,丰富的水系孕育出丰富的特色食材和美食,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近年来,三水不断加大对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与传播。

“品美食就是品文化”。近年来,白坭镇创新性将美食文化与非遗文化充分融合,依托西江非遗美食文化节活动,持续擦亮非遗美食品牌,打造“西江美食”文化名片,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路径,打造非遗项目活化标杆。

白坭镇地处珠江三角州腹地,历史悠久,有“西江第一大港”的盛誉。西江给予白坭人各式各样的河鲜食材,而他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将西江的馈赠烹调成最独特的美味。“鸡煲蟹”“疍家腊鸭扎”“禾秆盖珍珠”“瓦鐣鸡”“狗仔鹅”等正是数百年来白坭人流传下来的传统美食,无论从食材的内容还是食材的烹饪技艺,都是古老而独特的。

白坭先后以美食制作技艺为主题成功申报了3项区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项目以及2个区级非遗传承人,鸡煲蟹、狗仔鹅、疍家腊鸭扎、禾秆盖珍珠等非遗美食菜品深受市民欢迎。

白坭腊鸭扎寻味地图。张秀蓝摄

今年7月1日-3日,白坭镇结合非遗美食,成功举办了漆艺文创节系列活动,仅三天,吸引超5万人次游客到访白坭,白坭西江非遗美食节已经成为吃货们的年度盛事,疍家腊鸭扎、禾秆盖珍珠、鸡煲蟹等非遗美食销售额相较日常劲增10倍以上。

截至目前,白坭西江文创节累计举办超过300场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群众达到190多万人次,已成为白坭镇一张闪亮的名片,对非遗资源活化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探索了“非遗美食”市场化路径。

以“疍家腊鸭扎”为例,如今不仅提远销内蒙古、黑龙江、云南等地,今年已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500%,商家及村民的收入都大幅增加,更让白坭味道飘香全国各地。如今,白坭狗仔鹅制作技艺、白坭鸡煲蟹制作技艺入选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将进一步擦亮白坭非遗美食品牌。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通讯员】三宣 余德伟

【作者】 张秀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