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小波的人,常常会不敢想象,他活在上个世纪,至今已经过世二十余年了。那些他生前无论如何都难以出版的书,这些年一版再版,崇拜他的人络绎不绝。一代代的年轻人视他作精神中的偶像,称自己是王小波的“门下走狗”。
王小波的一生其实不太容易的,许多智慧和思考还被人看作不合时宜。所幸,他可以写作。有故事的作家,往往文章不竭,王小波最有名的作品是杂文和小说。还有一封封至情至性的情书,写给他的灵魂伴侣、妻子李银河。
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王小波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大半是苦闷的。
他出生于1952年5月13日的北京,在家里的男孩子中排名第二,所以被称为王二。王二这个名字,他在创作小说中也常常采用,《黄金时代》还有《红拂夜奔》里的“我”就叫王二,所以读者也常常爱把“王二”看作王小波。
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是四川的党员,没有上过大学,却凭借努力和聪明,成为了大学教授,逻辑学家。父亲对王小波在文学方面的影响很深,王小波也和他一样,喜欢上了数学和逻辑学。但王方名在学术上遭遇苦闷,个性暴躁,王小波经常挨揍,小时候对他的印象就是“暴君”。
展开全文
母亲宋华则是一个现实、干练得多的人,小时候还背着枪加入八路军,对抗过侵占家乡的日军。宋华为人十分节俭,连做菜都是力求简约,让王小波和他的兄弟姐妹都苦不堪言。但母亲也是干部,雷厉风行,王小波自然也斗争不过。
王小波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出生时缺钙,后来还查出了软骨症,就一直吃钙片。身体状况奇特,钙片吃得太多,王小波长到了一米八四,又黑又壮,而且肺活量惊人。恢复高考以后,王小波考上了人民大学,在新生体检里,他的肺活量在学校两千人里面排名第一。
不过因为先天不足,王小波的相貌有点难以形容,被人婉约地提出“像梁山好汉”。妻子李银河还称因为实在觉得他太丑,想过分手。
王小波是很爱读书的,尤其喜欢罗素,马克·吐温和萧伯纳的书,百读不厌,文笔中受他们的影响也很大。但是他并没有顺利地念书,1968年的时候,上山下乡运动中,十六岁的王小波去云南下乡,觉得自己像一个“货物”,不能自主。那段经历启发了他写作,成为了小说《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
生活中有许多荒诞的事情。比如父亲曾经对熟知农务的姥姥说“一亩地里能打三十万斤粮食,”不信的姥姥被认为觉悟太低。下乡的时候王小波被要求就算是一根木头掉到水里,不管会不会游泳都要跳下去救,就算牺牲,也是荣耀的。
在王小波的思想里,“荒诞是生活的本身”。他下乡的时候,还遇到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横冲直撞。除了这只猪,他还从没见过哪个人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更多的时候,他们安排自己,甚至别人。
或许王小波比较羡慕这样特别的猪,但他当时也没有改变生活的能力,所以只好用文章来表明态度。幽默中带着理性,纯真里透着热情,二三十年过去,那些文字犹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后来在给李银河写信的时候,王小波说,他从童年继承的东西,就是对平庸生活的狂怒。我们现在一般管这叫“无能狂怒”,不过王小波不太一样,因为这些都成为了他的创作源泉之一。
我们和他们
王小波的人生坎坷又特别,人也有点倔强。比如李银河和他恋爱的时候,觉得王小波实在太丑,就想分手,他就说你也不是很好看,李银河被他气得没办法。但王小波内心确实是个热烈单纯的人,还写下过“一想起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的特别情话。李银河最后还是继续和他处对象,结婚,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
在写作方面,王小波也很倔强。看过他的书的人知道,王小波是不避讳谈性的,甚至经常把性的描写作为文章的重要内容。他认为“正常的性心理是把性当作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事,但不是全部。不正常则要么不承认有这件事,要么除此什么都不想。”不过因为作品里的性是情节需要,而且没有进行诱惑读者的意思,所以你不能说他的书是小黄书。当然,出版社也有权利不出版。
不止是性,王小波有更多的地方,谈文化、谈思想。在那个讳莫如深的年代,李银河敢于做同性恋调查,王小波也敢于在文章中谈同性恋,甚至创作出《似水柔情》这样一部包含同性恋、形婚等敏感要素的小说。所以两个人的结合是有原因的,思想都是走在时代前沿。
不过这些都导致他的作品出版比较困难。他的父亲王方名曾因时代局限,被迫把厚达34厘米的手稿付之一炬。而王小波也是因为作品言谈大胆屡屡被退稿,薪水微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朋友圈流传。但他还是热爱写作,后来,他本来已经在北京大学做社会学讲师,但为了做自由撰稿人,更好地进行创作,辞了教职。
这些都让他身边的人 ,包括讲求现实的母亲难以理解。但王小波曾经在作品中写过: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一种是他们。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喜欢数学,逻辑学,文章也都比较理性,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浪漫。相反,他写给李银河的那些话,都让人感觉到一个男孩子纯粹热烈的爱意。他和李银河相识的时候,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可以说是悬殊。彼时,他还是一个工人,而李银河在上大学,后来还成为了社会学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
那个时候,写作还只是王小波的爱好,他把小说都写在笔记本上,其中一篇《绿毛水怪》被朋友带走,辗转被李银河看到。她想:这是一个和我心灵相通的人。她当时就很想见一见王小波。不过,见面之后,她对王小波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毕竟他“有点难看”,还“不太热情”。
两个人的恋爱很戏剧性。有一次,两个人见面。王小波忽然问她有没有男友,得到否定的答案后,王小波又说:“你看我怎么样?”如此热烈直接的求爱,让李银河这个研究家庭、性、性别的学者都吓了一跳。要知道,那是什么年代啊!
但他们还是恋爱了,这场恋爱的甜蜜和亲密是李银河时至今日也没有忘却的。王小波快乐地写道:“我和你就像两个小孩子,围着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尝它,看里面有多少甜。”“愿你和我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李银河常常会为这些热烈的文字落泪,所以即使父母不那么喜欢王小波,她也说服了他们。王小波也为李银河做出了改变,努力摆脱身上的惰性。
在王小波上大学的第二年,他们还是结婚了。日子当然没有很富裕,王小波上学,稿费还不多,李银河已经工作,自然要多多负担。有的时候甚至王小波没有钱,李银河还要贴钱给他吃饭生活。但她不舍得为难小波,也不舍得让他做太多事,两个人一起吃饼干也甘之如饴。
王小波做了讲师,生活有变好一些。他的作品得了奖,李银河为他庆祝。李银河出了新书,王小波也在文章里给他宣传。
王小波的离世是令人猝不及防的,在那一年,他还在创作,尚未卒稿,就因心脏病发作而离开了。多年以后,李银河谈及,她做梦梦到王小波在世,都会迫不及待告诉他:你有心脏病,你知道么!即使有了新的生活,新的恋情,王小波去世的四月对李银河来说,仍然是悲伤的四月。而王小波写给她的信也被整理起来发表,她认为这些已经是“艺术品”,具有了审美的意义。
小结
王小波想做一个智慧又有趣的人,做到了。他想爱得热烈,被爱得热烈,李银河也帮他完成了。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上有过王小波这么一个人,是很值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