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买房的不急,卖房的开始急了,明年楼市将会如何发展?_房地产市场_房价_保障

2022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一直处于“卖了也买不起”境地。这位曾经的天之之子在经历过痛苦之后终于选择离开。如今无论是新房,或者二手房,交易很不景气。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业绩普遍下滑。2022年1-11月,房企前100的销售总额达到67268.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2.1%;1-11月前100房企单月销售额同比下滑34.4%。此外,还有15座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这些城市包括北京,重庆,武汉,杭州,成都,苏州等、全国主要城市天津。

与此同时,国内各地的房价也一直居高不下,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19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6%,跌幅扩大。这说明房地产行业整体上已经进入了拐点期,未来几年内我国楼市将持续低迷。另外,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91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21%,下跌的幅度也是如此。房价上涨过快,导致部分家庭买不起住房,这是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巨大阻碍。目前,国内居民甚至想购买商品房,二三线城市的房子总价也应该是150-250万,许多人只有望房兴叹的份。

此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过热状态,卖房子的不是急着卖,并且还得人为地哄抬房价,造成了房屋越来越难买,虚假繁荣,而真正焦虑的,还是那些买了房子的人们,他们害怕房价会再一次上涨,自己购房成本再次提高。因此,很多人在购房之前就已经开始考虑未来是否会上涨,一旦决定买房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预期和实际情况差距太大。而且如今想买房子也不急了,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想要购房的人常常总是在观望。他们认为房子已经卖完了,现在房价还能再跌下去吗?而且真正焦虑的还是卖房子,他们手中拿着过剩的住房,变现的难度都比较大。

展开全文

然而令卖房者略感欣慰,全国范围内都在为房地产市场解套,在放开限购,限售的同时,还购房者现金补贴等。这就意味着,在国家调控政策下,房价不会像去年那样大幅度下跌了,而是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另外央行最近还为开发商解套,开放房企融资渠道,目前,开发商可采用股权和债券的方式、贷款等三种途径融资。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甚至出台政策,要求开发商必须提供预售许可证才可销售。而且各地区银行纷纷下调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款,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4.2%,首付款也降至20%。

现在的问题是,一边,房地产市场继续不景气,一面,房地产市场频频出现利好,那么,来年的楼市应该如何发展?房地产市场是否真的会出现“拐点”?在此背景下,有三种走势,决定着来年楼市走势:

第一个趋势是各地区的房屋都饱和了。在这个过程中,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呈现不断上涨之势。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持续繁荣历程,全国许多城市的居民已拥有自己的房产,数据表明96%的家庭有一套住房,其中41.5%的人拥有两套以上财产。即各地准备购房的人家很早就购房,而且买不起房子的人家,是没办法买到房子。

第二股潮流是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且年轻人口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身体上出现各种疾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开始考虑养老问题。对老年人而言,他们很早就有了住房,不需要买房子。因此,在这个时期,如果他们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那就要考虑未来是否有能力购买。而且对本地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今后只需通过继承其父母财产,便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了,完全不用再买了。这也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供需失衡现象,房价上涨过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泡沫。另外我国青年结婚率也较高,和新生儿出生率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青年们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未来购房的需求将进一步减少。

第三个趋势是保障房今后会大举进入市场,这样就对商品房市场造成了分流。由于保障房供应数量有限,因此其价格也相对较高,对普通民众来说,可能难以接受。全国各地都在加快保障房建设,2023年,山东拟启动83881户保障性租赁房建设,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房40万套(间),公租房、共拥有产权住房每套6套。随着保障房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未来一段时间内,保障房的供应也必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而保障房的销售情况与保障房的供应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这样商品房市场需求将分流,房价下跌趋势将日益显现。

岁末将至,各地区购房需求并未急于进入市场,均在静观其变,以及售房开发商、二手房东倒是急了,房子不能兑现,都会烂掉在你的手上。房地产泡沫论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国内对房地产救市政策频出,因此,开发商与二手房东对于来年的房地产市场都抱有很大希望。

而且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呈现了三种主要发展趋势,已厘清2023年房价趋势。第一,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将进一步增长。具体如下:1.全国各地区房产市场饱和;2、我国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3、将有更多保障房大举进入市场。明年房价会出现“稳中有降”之势,乃大概率之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