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文旅珍珠 点缀壮美广西_广西_文化_边关

当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的大地上,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号角,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当兔年的春风,横扫横亘在人间长达三年的新冠阴霾,神州大地处处溢彩,处处生辉——文旅的春天真的来到了。

广西文旅资源禀赋优越。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临海文化、沿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特征,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广西特殊的文化旅游特点。广西的旅游文化具有它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与壮民族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交融的瑰宝,是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高度的凝聚点。广西的风情,处处成荫,处处诗画美景。山的掩映、水的隐现、雨的点缀、月的曼妙,在山水月影中,在天地乾坤里,都是八桂先人们几千年延绵的文化演出。挖掘并充分发挥广西文旅特色优势,将散落的“红色文化、壮族文化、边关文化、东盟文化、西部文化、南方文化”等文化旅游系统梳理、资源整合、保护传承,才能实现八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正如广西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曾艳女士所言:广西的文化风景特色鲜明,富有魅力,但大多还处于自然状态,“八桂文旅珍珠”还是散落一地等待我们去采撷,等待我们去点缀。

采撷“红色珍珠”,做大红色文化精品旅游

讲好广西红色故事。广西红色旅游有24个国家A级景区,如湘江战役纪念馆、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景区、百色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东兰魁星楼、凤山革命烈士公园、韦国清故居、覃国翰将军故居等景点,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红色旅游圣地。加大对广西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力度,概括提炼红色精神、归纳总结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提升红色文化的品位和内涵,加快推出一批红色文化艺术精品,讲好广西红色故事,让“红色珍珠”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同时,我们要做好红色旅游法制保障。我们应尽快出台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各设区市根据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为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采撷“蓝色珍珠”,张扬广西海洋蓝色文化的时代内涵

做足做透蓝色文化,势在必行。挖掘“以海为途”的广西海洋文化。广西海洋文化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孕育于先秦时期;广西不但“以海为途”,还“以海为田”“以海为商”……这些海洋文化始于秦汉、兴于隋唐。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优势认识的深入,广西沿海人民逐步将海洋当作进行贸易、开辟市场、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通道,挖掘“以海为途”的海洋文化,对促进“一带一路”文化旅游提升意义非凡。

讲述合浦珠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意义。东汉合浦沿海盛产珍珠,誉满海内外。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一些官吏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后来孟尝当合浦太守后,下令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准滥捕乱采。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环境保护,让人与大自然息息相生,共生共长,社会就会和谐,经济才会更好发展。合浦珠还就是古代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实写照。

让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焕发新时代魅力。合浦古汉墓群分布方圆68平方公里,有上万座古汉墓。合浦古汉墓发掘出的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它们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工艺、生活和风俗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从侧面反映了汉代时期合浦一带的繁荣景象,其中大量的舶来品如香料、琉璃、玛瑙、琥珀和水晶器物的出土,又一次佐证了合浦港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让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焕发新时代魅力,促进广西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展开全文

大力开发滨海旅游度假区。近年来,广西不断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强力推动“三区一带”建设,如涠洲岛、江山半岛、茅尾海等重点旅游区域建设的加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竣工,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让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广西海洋旅游更上层楼。

采撷“边陲珍珠”,舞动边关文化旅游的彩带

“珠联璧合”让边关风情旅游大放异彩。作为东盟前沿的广西,边关风光神奇瑰丽,异彩纷呈。经过多年努力,边关风情旅游带已飘飘欲飞。将沿线市县连点成片,把各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构筑“上山下海出国”的黄金旅游格局。防城港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河相连的边关城市,下辖的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被称为“两国一城”。围绕“上山下海又出国”的独特优势,做强做大防城港市黄金旅游格局。

打造“红色边关”新举措。作为边关旅游带核心区之一的崇左市,凭祥市有陈毅元帅题写关名的友谊关,龙州县有著名的胡志明小路,还有邓小平领导的龙州起义,宁明县的有花山壁画,大新县有跨国的德天瀑布……整合崇左市红色与边关的旅游文化元素,逐步打响“山水崇左、红色边关、魅力壮乡”旅游品牌,真正实现边关旅游“珠联璧合”,促进广西文旅质的飞跃。

采撷“印象珍珠”,秀美出刘三姐绰约的舞姿

《印象·刘三姐》总导演张艺谋说的“她也只是一场秀”。《印象·刘三姐》也不过是借着漓江一蓑烟雨的清风倒影,让刘三姐再一次秀美,让人迷离沉醉罢了。深度秀出“《印象·刘三姐》”“姊妹”系列意义重大:采撷《印象·刘三姐》——“一场秀”。让威力巨大的《印象·刘三姐》拉动其他“姊妹”,让《印象·刘三姐》的“一场秀”,变成“十场秀”“百场秀”“赶场秀”“诗文秀”“联袂秀”,甚至可以成为“药神秀”,“秀”出广西非遗文化体系,惊艳神州大地,殊美五湖四海,不断地秀出《印象·刘三姐》的产业半径。

采撷“花山珍珠”,让花山岩画绽放出世界级的魅力

当晨曦第一缕阳光出现时,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民族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9项世界遗产。花山岩画弥足珍贵。但目前花山岩画的开发和保护进展缓慢,甚至有些方面出现了停摆。这与壮族的文化瑰宝这一称号是格格不入的,开发花山岩画已是时不待我。首先,我们要及时成立“花山岩画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从自治区的层面与国内外高校的战略合作,解决岩画发展中的人才瓶颈。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成立“花山岩画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其二,构建花山岩画遗产廊道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开发开放体系 。打造以花山岩画为龙头的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区和左江百里生态旅游带,推动在明仕田园、德天瀑布、凭祥友谊关等景区景点建设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其三,积极创建花山岩画旅游精品路线。要有推进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更要具体的实施步骤。花山岩画的民族文化具有沿边、沿江、靠山等特点,用好用活这些特点,才有生命力,越是挖掘花山岩画的民族性,越是体现出其世界性。让花山岩画和《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最美丽的双峰,绽放出世界级的魅力。

广西文化协会秘书长覃善坤说,我们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增强文旅融合力度,让一批文旅品牌创建成功。“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让我们共同采撷,将八桂古香古色的珍珠呈现出美丽的图景。(潘赵)

(本文作者潘赵简介:主要从事国学教育、党史和应用课题研究。广西日报社《法制与经济》杂志社原执行主编,《城市品牌》杂志首任总编,广西大学等高校特聘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专著方面:主要有《文明崛起》《智慧之宝》《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如何培养早聪早慧的孩子》等。党史方面:主笔《中国共产党宁明历史第二卷》,主笔《中国共产党龙州历史第二卷》,主笔《改革开放40年广西科协事业发展历程及成就综述》等。课题方面:荣获得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的研究课题有《广西民营企业重大项目融资难问题对策研究》《加快提升广西土地储备职能 拓展自然资源储备发展研究》《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面向东盟的北部湾水产产业发展研究》等。获奖情况及影响:专著《文明崛起》,人民网以《磅礴崛起的思想魅力》给予高度评价,专著《智慧之宝》曾获厦门大学教育教学类图书排行第一名,专著《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被列为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科普读物;课题《广西民营企业重大项目融资难问题对策研究》获得广西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集。活动及讲座方面:曾在广西人民大会堂主持《广西挺进海外·服务西部大开发》《WTO与广西经济研讨会》《中国与东盟经济圈发展前瞻论坛会》等大型活动,并在多所大学给广东、湖北、河南、安徽、甘肃、山西、内蒙古、台湾等省市区相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及报告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