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3月22日电(记者赵瑞希、毛思倩)“如果您刚来深圳找工作,手头不宽裕,这个单可以给您免单。”坐进车牌号为“粤BD70318”的网约车的乘客,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这背后,是网约车司机艾祥华坚持了7年之久的善举——每天至少免收一位乘客15公里内的车费。7年时间,艾祥华为乘客免单超2000单,跑过的线路在深圳织成了一张善意的网。
谈到免单的起因,39岁的艾祥华回忆起了2003年的一段往事。那时,高中刚毕业的艾祥华第一次出远门,提着自家种的西瓜和桃子,从湖南邵阳的农村老家来深圳探望姐姐。令他没想到的是,大巴车行至城郊就让一车乘客下车了。慌张的他径直跟着其他乘客上了一辆不知去向何方的公交车。“当时车上特别挤,我拎着大包小包,很窘迫,也很不安。然后有人起身给我让了座。我当时就觉得深圳这个城市好温暖,心里安定了很多,对外面的世界不那么害怕了。”回想起当年那个陌生人,艾祥华依然清晰地记得“他30多岁,戴着眼镜”。
初入大城市时遇到的一丝温暖,一直刻在他的心中。
3月9日拍摄的艾祥华和他的网约车。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艾祥华大学毕业后便来到深圳,干过机器装配、快消品销售,跑过货运,2016年当起了网约车司机。刚开始干网约车司机时,艾祥华就发现每天都有订单很少的时候。“我常跑工业区,经常在路上看到拿着大包小包找工作的人,看起来也像我当初那样有点不知所措。”他说,“闲着也是闲着,我就主动开过去问他们要不要坐车,免费把他们拉到目的地。”
为了方便跟偶遇的乘客沟通,艾祥华还自制了一面小旗子,上面写着:“深圳公益,传递善意”。在公交站或劳务市场附近转悠的时候,他遇到拉着行李的人就从副驾的车窗伸出小旗子摇一摇,脸上挂着笑容问“去哪儿”“需不需要免费乘车”。
展开全文
3月16日,艾祥华在路边伸出小旗子,看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一提到是来深圳打工的,我就来劲了。”艾祥华说。许多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会向这位萍水相逢却很热情的司机师傅询问工作和租房信息。一段时间后,艾祥华养成了一个习惯,时不时去工业区和城中村里转转,把工厂门口的招聘信息和城中村里的招租信息拍下来,分享给找工作的人。
3月16日,艾祥华在一家工业区外拍摄招工信息。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一次,他接到的两个小伙子,在深圳找工作好几天都没结果,他便将之前收集到的招聘信息全给了他们。两人在他车上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最后找到了一份快递分拣员的工作。“那时,我觉得自己干的事,有价值。”
有时在街上没有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艾祥华便定了每天十点到十点半这个固定免单时段,免费里程在15公里以内,并在车上贴了免单的提示纸条。
自从贴上了这个纸条,艾祥华发现不少乘客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几十分钟的车程里,大多数乘客一言不发。”他说,“现在好多乘客都愿意跟我聊天,还问能不能拍照发到社交平台上。”有些因“一单之缘”加了微信的乘客,遇到心结时,甚至会把艾祥华当作倾诉的对象。“失恋的小伙子都安慰了好几个。”他打趣道。
这些纸条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此前困扰他的司乘关系也被渐渐地“化开了”,原本枯燥乏味的“跑单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
3月9日,在车内拍摄的提示纸条。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有人按照“每单15公里、车费约25元”给他算过账,说少挣了好几万元。对此,艾祥华边笑边摇手说:“账不是这么算的!电车充电成本每公里2毛钱,15公里,也就3块钱的成本,有人跟我聊天,跟我分享他们的故事,我开车有意思多了。”
艾祥华也常遇到婉拒免单的乘客,他会将免单机会留给下一位坐车的乘客。他直言,如果一天里没有送出免单机会,“心里还有点空落落的”。
“你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很多乘客和同行问过艾祥华这个问题。“我从事的这个工作,让我有机会在大城市中表达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善意。或许就跟当初给我让座的那位陌生人影响了我一样,我也能影响某一个人,把善意传递下去。”(实习生:黄雨佳、刘慧)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