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迪卡怎么写(“越穷的人越讲究吃喝穿戴用,越喜欢赶人情”,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待这句话)_泰国_日本_日本人

本文目录

  • “越穷的人越讲究吃喝穿戴用,越喜欢赶人情”,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 二战日军神风敢死队,为何害怕泰国

“越穷的人越讲究吃喝穿戴用,越喜欢赶人情”,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谢谢您的邀请。您所提的问题,我有不同看法。俗话说,人穷住在闹市无人问,家富身在深山有远亲。那些家景贫寒的人连吃穿都成问题,那来的底气去显摆,倒是那些富人才会在人前摆阔,玄富。他们目的就一个,就是显示一下我如今混得比谁都强。

说到有“人情味”一般较穷的人还是比较重视的。他们虽然为了生计被迫背井离乡去闯南走北。但不论离家多远,思乡之情还是会常在胸中萦绕。家中年迈的老母,心爱的娇妻,心肝的宝贝,也总会使他永远的牵挂。还有,比较穷的人也非常重友情。他们虽然穷但情义相投,他们互相帮助,有时也会为朋友两肋插刀,也会在朋友危难之时去伸出友情之手,帮友人度过难关。相反,那些达官贵族们他们较多的是对钱权的重视,他们为升官发财,不择手段,一心钻到钱眼里,他们爱的是钱、权,对人情看得较淡。

以上几方面是我个人之见,写的较粗俗,望广大网友见凉。

二战日军神风敢死队,为何害怕泰国

这个题目好生奇怪,但是关于太平洋战争和泰国还是能说道说道的。

日本在二战应该不是害怕泰国,更没有什么神风敢死队去对付泰国,泰国与日本在二战是最亲密的盟国,而且后来日本还一不小心让这个左右逢源的猪队友给卖了。

可以说今天的日本人认知里对泰国是很亲和的,你问他们中日之战,他们一般喜欢以“大陆战争”笼统的盖过去,或者一问三不知。但是当年的日泰友谊却能吹嘘个半天,这个绝对谈不上是什么害怕,老王接触的日本人都很喜欢泰国。

二战时的泰国是日本最大的“盟国”之一,且不同于老挝、缅甸、太平洋诸岛那样占领后的“亲善”,泰国当时已经是独立国家,他们属于主动接受了日本的帮助,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合作,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环,关系可谓是好的很。

泰国属于夹在英法殖民地之间的中间地带,因为英法的互相掣肘,成为了“缓冲区”,维持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日本因为“南向”政策,故而早就在太平洋地区埋下了不少暗桩,大力培养亲近感;东南亚地区也因此出现了不少“奸”民,与中国的“汉奸”们差不多。

且不同于中国人对日本的天然仇视和百年的家国沦丧屈辱,东南亚地区的人对日本向来没什么恶感,在各种带路下,他们对日本这个崛起的亚洲国家非常抱有好感,对日本人“大东亚共荣”那一套非常感冒。

其实这一套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是不是?一边在玩“远交近攻”,另一边在玩“驱虎吞狼”。

泰国与日本的距离甚远,所以并不对日本的侵略带有什么戒心,还很希望日本能支持他们的独立和崛起,并借助日本的力量夺回那些被殖民者割走的领土。

特别是1939年欧洲打开花以后,不仅在北边苏联人那触到霉头的日本人关注到“真空”的东南亚,泰国自己也开始心痒痒,想着靠太极拳获取更大的利益。

泰国先是观望了一阵子,(39年6月暹罗王国改国号“泰国”)弄了个“中立”的声明,表明自己不掺和惹事。但法国一战败,泰国立马趁着越南的骚乱对法国宣布开战。而越南的反法骚乱与日本人的煽动脱不开干系。

1940年1月-1941年5月,泰国与法国爆发了小规模的战争,史称“泰法战争”,在东南亚近现代史上算是比较大的事件。泰国企图通过这场战争夺取自己曾经的领土,日本当然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战争期间,日泰签订了《日泰友好条约》。日本打着“维护大东亚共荣圈”的名义插手了南洋。

此时其实日本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大的一件是米内光政内阁的倒台,日本陆军部不惜以陆军大臣畑俊六退阁为要挟,迫使亲英美的海军派首相米内光政辞职。然后发疯的日本陆军直接插手了中南半岛,将与法国的“谈判”干脆的变成了流血冲突。虽然最终法国怂了,但由此可见当时日军的不可一世。

当时的泰国实力也不可小觑,他们拥有60万大军,其中包含最高统帅直属的两个机械化骑兵旅和装甲团、炮兵。步兵们也是一水的日本38式步枪,拥有近百辆坦克。泰国海军则拥有12艘鱼雷艇、2艘驱逐舰、2艘海防重炮舰、2艘护卫舰以及4艘潜艇,另还有两艘巡洋舰在意大利制造中。当时的泰国从日本大量进口战机,因此还有一支上百架飞机的空军。

当年的泰国海军,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一流舰队,雄踞“亚洲第二”。

不过“泰法战争”打的并不大,双方死伤几百人就毛毛糙糙的停火了,还没越南反法暴动拿拳头揍死的人多。泰国的空军丑态百出,明明是天上飞的,却比陆军、海军更晚到达战场。

这边飞机还没到呢,法属殖民地的“毕盖”号巡洋舰带着一帮乱七八糟的旧船顶风打起了反击,一路顺着港口航道血洗了“亚洲第二海军”,海防重炮舰“吞武里”被爆,法国海军未死一人。

不过在日本故作姿态的“军事调停”下,办公楼都被德军看着的法国维希政权哪里敢得罪日本,最后将法属印度支那的部分殖民地割让给了泰国。

不过过了瘾的泰国并不算满足,他们在日本的保护下包围了西柬埔寨和老挝的两块法国殖民地,直到1946年还没舍得撒嘴。

这次合作被泰国视为重大胜利,是“自朱拉隆功大帝以后的民族崛起”。日本也获得了“南向”的一次试探以及巨大的政治利益。泰国拍着胸脯保证:“今后定与日本保持亲紧密的亲善关系,坚决不同其它反日国家签订一切经济军事协定”!

日本在泰法战争期间不仅入侵了法属印度支那,还在泰国曼谷300多公里处驻扎了军队。代价也是高昂的,英美此前答应的掐断对中国的援助不可能了,英国重新开放了40年6月掐断的滇缅公路,美国也当即提供了2500万贷款给国民政府。

不过日本人的野心也让泰国人察觉了,他们希望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在东南亚获得好处,却没想到日本人胃口这么大,居然想将整个中南半岛加上香料群岛甚至亚太统统吞下肚。警惕起来的泰国王室在8月份发表了一份对全民的动员令,希望人民能以决死一战的态度面对日本的入侵。

此时的日军已经被美国掐断了一切贸易往来,中国战场也是头破血流,因此日军在1941年12月7日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偷袭了夏威夷珍珠港。也就是偷袭珍珠港的当晚,日军亦发动了对泰国的军事行动。

战斗仅仅持续到早上8点,号召“殊死抵抗”的泰国政府跪了,通告人民放弃抵抗。日军遭遇了泰国军警的一阵强力抵抗,却还没真的怎么打就结束了。从军舰上下来的日本外交官将《日泰友好条约》撕掉,在銮披汶·颂堪首相的桌子拍上新的《日泰同盟条约》。

这个条约尽管来的比较强硬,日本却仍然在条约中照顾了泰国的“盟友”身份,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强迫卖国条文,反倒保证“帮助泰国收回19世纪英法抢走的所有领土”。因此泰国政府在经历过一番内部斗争后,于1942年1月,跟随着日本的脚步对美英宣战了。

随后几年的战斗中,日本完全将泰国当成了大后方,泰国贡献了大量的战争资源,还帮忙强押战俘充当苦力修筑“死亡铁路”-泰缅铁路,乃至直接派出泰军为日本打仗。不过泰国对日本也开始日渐不满,尤其是对日本使用“特别日元”支付对泰国的资金一事,这些“日元”只能由日本对泰国使用,泰国却反过来不能对日本使用,完全是掠夺。

可是日本有什么办法?东南亚小盆友们眼中的“强国”日本,早在38年与中国的战争中就耗费了大半的国财,40年以后受到制裁,早已是入不敷出,不掠夺小弟的,难道从天上变物资?

不过在总体上泰国与日本仍然是暧昧的,因为这些东南亚国家的“痛点”都握在日本手上——他们常年处于殖民者的残酷压迫中,日本稍微使了点好脸,给了他们“打倒殖民者”的希望,他们便纷纷将日本作为救世主和领导者看待。

时至今日东南亚许多声音仍然认为是日本人带来的是“积极的变化”,不认为日本是侵略。像新加坡、印尼等国家有人对日本甚至是“感激”。因此东南亚一直是日本的“友好地区”,一直到战后都拓展了海量的业务。所以,今天我们再看泰国高铁问题,童鞋们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这不是一个英拉能解决的。

泰国人的军队曾经也成为中国远征军的敌人,甚至吕国铨的93师还与泰军的象兵发生过战斗。不过当时因为日军的几路堵截,吕国铨不敢在夹击中恋战,急急撤往中缅边境,被泰军呼为大胜。

一段时间以后,踌躇满志的泰国人胆子一肥,竟然连日军的支援都不要了,在1943年2月组了个水货装甲部队进攻中国。结果93师临阵组了个500人的敢死队,挎着冲锋枪和砍刀当晚就杀进泰军营把坦克烧了…此役泰军尸横遍野,重装备丢了一地,所谓的泰1师让93师两个团给揍回了国。

此后泰军想报仇也难了,因为日军也开始自顾不暇。到1944年,盟军开始从昆明起飞轰炸泰国,整个曼谷被盟军炸得一片火海。銮披汶首相吓得挂印封金,跑到乡下躲了起来(1948年他东山再起,但不愿当傀儡跑到了日本,1964年在神奈川家中服毒自尽)。

实际上自从1941年銮披汶政府开始与日本结盟,美国人就在其中插了根钉子。当时的泰国驻美大使巴莫公开召开发布会,表示与銮披汶政府决裂,要求泰国人民从日本人的魔掌中摆脱。并且启动了“泰国人自由运动”组织,因此整个泰国外交部和财政部大都与銮披汶决裂了。

巴莫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还得到了战略情报局(CIA前身)的帮助,培训出大量的间谍对泰国进行渗透。而战略情报局对泰国的指令是从重庆发出的,军统在其中也出力甚多,甚至许多所谓的“特务”就是军统的人员,戴笠很是看重泰国。

另一条线更复杂,这是英国和中国在东南亚合作搞的“136部队”,这支部队大量采用了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华人,完全就是个“中国特遣队”。这支部队在东南亚秘密作战2年多,主要在马来西亚活动。而“泰国人自由运动”则是136的情报下线之一。

(戴笠本来想把泰国搞成大站点,但因为英国人的阻挠以及136部队某些人的刚愎自用,其损失也相当大)

就这样,泰国在战争期间一方面慑于曾经殖民者的威严,一方面被中英美的军情机构凿得千疮百孔,自身亦不完全甘心日本人的统治,越到后面越不甘心给日本人做事,最后彻底放了牛。

泰国的官员后来到了什么程度呢?上班时间给日本人尽心尽力做事,表面工作搞的山响。一下班回家,立马趴上电台叭叭叭的敲,日本人的吃喝拉撒都要上网拍出去。战后“泰国人自由运动”归拢成员,泰政府居然被这个组织收编了5万多人。

日本人不知道么?当然知道,但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还能找出比这帮人更“亲日”的么?民间的民族主义者、“泰国人自由组织”、中国间谍、抗日分子多如牛毛,你用谁都不如用熟人放心,毕竟现在这帮人的确给日本做了不少事,日本人也实在拉不下脸来办他们。

这就好比有天汪精卫周佛海突然偷偷抗日,你说日本人能把它们怎样?毕竟武力也是要讲政治的,这种情况下杀了领头的,后面全是“后来人”;何况现在局势至少还暧昧着,彻底把人逼反怎么办?于是日本人无所谓了,泰国人也乐于过着快乐的二五仔生活。

不过,就在泰国人过着两面三刀的滋润生活之时,日本突然连挨两下原子弹,就那么降了…降了…降了。

后路都找好的泰国这时候非常傻眼:“...迪卡?日本怎么能先投降呢?应该让我们先起义才行啊!”这不连“东方的意大利”都当不成么?

不过当时行动最快的是中国,远征军93师在得到军统的情报后,当即进入了泰国受降(老挝首都万象也是该师受降),在当地下了泰军的武装(受降泰国的是刚接任的93师师长彭佐熙,黄埔将领)。

但是泰国也是挺有二五仔的天分,在眼看要被打入战败国阵营的紧急关头,一把薅住了美国的大腿,通过巴莫那条线硬是将自己拖出了法西斯阵营。

尽管英国人很想把泰国收为“保护国”,愤愤不平的法国也坚决不想泰国人好过,中国远征军作为占领者的地位也很微妙,但当时的中南半岛已经是风云莫测,二战的尾声开始变成各方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法国人怼不过美国,英国人自顾不暇,中国国力衰微不想轻易给人当枪使,这就让泰国幸运的逃过了一劫。

但泰国人仍然坚持了做戏做全套的认真态度,他们坚决否定了《日泰同盟条约》的存在,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对英法宣战,全是日本人的锅。然后还以“战胜国”和“受害国”的身份要求日本人进行战争赔偿,硬是在1955年与日本签订了《日泰两国特别日元问题解决协定》,索赔了150亿日元。估计日本当年都气笑了,中国被国民政府没收的日资加实体也不过200亿日元。

不过日本也并非没从中得到好处,它肯赔钱,无非是继续看重了泰国的态度和未来的发展,这为日后日本在东南亚的发展奠定了新时代的基础。

战无义战,国与国之间仍然是利益在决定政治,泰国也不过是拥有特殊的政治局势,顺势做出了左右逢源的姿态而已。日本害怕泰国?只是战争的关节上,不希望泰国去抱另一条粗腿罢了。

所以,虽然日本给人卖了,却在后世一直将日泰友谊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时不时的宣传各种太平洋战争中的“美事”。仍然是利益使然,毕竟是一起扛过枪的铁哥们不是?


王司徒原创,写东西很累,谢谢大家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