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曾缺席西安都市圈规划,如今遗憾终获弥补!_商洛_西安_关中

1月10日,西安—商洛融合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签署《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作为曾经西安都市圈规划过程中的一员,虽然在最终版方案中商洛遗憾出圈,但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西安都市圈缺失的那块拼图,如今用另一种方式融合发展!

西安都市圈,商洛遗憾出圈

因为秦岭山脉的物理阻隔,无论对于西安人还是商洛人来说,印象中往来似乎并不频繁。商洛有着完全不同于关中地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风貌。

从地缘上看,商洛不像咸阳、渭南等城市,距离西安近,交通发达,往来方便。但商洛又是陕南三市中,距离西安最近的城市,商洛部分地区风俗习惯、饮食习惯都与关中接近,方言也是关中话。

但地处秦岭南麓的商洛,又的确属于陕南,钟灵毓秀的南方式山水风光,部分区域种植水稻,主食以米为主,和汉中、安康两地更为接近。

商洛,一部分像关中,一部分像陕南。

正是区位上的特殊性,商洛部分区县多次被纳入了以西安为核心的国家战略之中,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等,但似乎并未签署过像西安与咸阳、渭南、铜川等城市之间的合作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真正体现两市间的亲密合作。

展开全文

商洛在西安都市圈中的位置,在规划不断细化和调整中,也逐渐消失。

2021年4月,省发改委《2021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中:

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责任单位包含有省发展改革委,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商洛市政府,杨凌示范区和西咸新区管委会等。

2021年7月,西安在一封回复函中写,具体的说到了包含区县和覆盖面积: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淳化县,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富平县、蒲城县,宝鸡市眉县,铜川市耀州区,商洛市商州区、柞水县,西咸新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而到了2021年9月28日发布的征求《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意见建议的公告中,宝鸡、商洛部分区县已经不在圈内。

直到2022年《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正式批复和印发,都市圈的范围最终公示中,宝鸡、商洛的出圈事实得到了定论。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范围示意图

当然,一份规划并不意味着城市间合作画上了句号,作为省内兄弟城市,手挽手拧成一股绳协同发展,是壮大全省经济,相互之间优势互补的必经之路。

陕西省级层面上,也支持促进西安、渭南、铜川、商洛、杨凌规划统筹、建设联动、发展融合。

如今《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也意味着西安与商洛的合作,拉开了新的篇章。

西安商洛牵手新合作

在此次召开的西安—商洛融合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上,新闻报道中所释放的会议信息为我们透露了不少两市间合作的风向。

西安方面表示:

1、两市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服务共享等方面交往日益频繁,生产、生活、生态加快融合,务实合作基础良好,西商融合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2、自觉把推进西商融合发展摆到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乃至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去审视谋划推进;

3、要加快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半小时高铁圈、一小时通勤圈”,进一步缩短两市时空距离;

4、要聚焦旅游、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加强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融合互补;

5、要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惠民,加强教育、医疗等方面务实合作,让两市人民共享西商融合发展成果。

商洛方面表示:

1、商洛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对标西安、跟进西安、承接西安、融入西安,着眼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商洛“3+N”产业集群与西安六大支柱产业精准对接,共建西商“生产圈”;

2、着眼康养旅居协作,完善城际交通体系,共建西商“生活圈”;

3、着眼共保共享,携手保护秦岭生态,共建西商“生态圈”,不断推动西商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图片来源:商洛生态环境

可以看出,西安与商洛在合作方式上,已经达成了具体方向上的基本一致,交通设施互通、产业融合互补、资源共享将是未来两方合作的重点。

而事实上,在本次合作协议签订之前,商洛在主动融入西安发展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

在较早之前,商洛就将打造“西安后花园”作为一项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进行。

于商洛而言,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是西安人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赏红叶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而商洛就此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其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等生态资源优势,以及毗邻西安的区位,对标205万商洛市民和1300万西安市民,积极实施“六市联创”,大力发展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文旅、健康体育、健康医药、健康食品等六大产业,推动西商两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融合发展,通过5到10年建设发展,争取吸引“50万西安市民来商洛城区购房康养度假”“50万西安市民到商洛山水乡村租房康养度假”的两大目标。

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图片来源:商洛市政府网站

从西安的角度看,商洛的优势在于生态旅游资源,而西安又能为商洛带来什么?或者说商洛希望西安为其带来什么?

人口、人才和产业是最重要的三点。

由于历史原因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结构,商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数据显示,2021年商洛全年生产总值852.29亿元,省内排名第9,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较弱等等,是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商洛市也坦诚其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不够充分,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方面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与西安的合作,商洛寻求的,即是经济发展上的破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上的优化。

正如前文提到的商洛计划吸引两个50万人口去商洛康养度假,这些人将带去商业消费活力。

人才和产业方面,商洛在《商洛市全面深化改革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要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强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对接,实施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探索“西安孵化、商洛转化,西安研发、商洛制造”新发展模式。

目前商洛主要发展的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也正与西安的六大支柱产业相契合,在产业创新成果输入上、对产业转移辐射上,西安能够为其提供充分的支撑。

同时,西安在会议上也提出,将会加强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让优质资源实现共享。

当然,无论是旅游上的互动,还是产业上的互通,便利的交通是实现两市更频繁合作的基础。这一方面,也正在加速推进。

2021年9月10日,西安至商洛“绿巨人”正式开通,运行时间1小时52分,结束了商州、丹凤、商南3个市县不通动车的历史,商洛市首次融入省内“复兴号”“朋友圈”。

而正在建设的西十高铁在商洛设有商洛西、山阳、漫川关等三站,西康高铁在商洛设有柞水西、镇安西等两站,未来两条高铁线路的通车,将结束商洛不通高铁的历史,也将把商洛拉进西安“半小时经济圈”。

同时,尤为值得注意的是,1月7日,商洛与中国铁路西安局签约了西商城际列车商洛北客站项目,利用既有宁西铁路开行“绿巨人”动车组,满足沿线人民的出行需求,新建商洛北站,能够化解既有商洛火车站远离市区的现实壁垒,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商洛北客站片区规划结构图

动车、高铁等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为西商融合更深入发展奠定基础,西安与商洛的生产圈、生活圈、生态圈,也将在未来高速铁路的奔驰下,逐一实现。

IXIAN.CN

《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弥补了商洛未进西安都市圈的遗憾,也让西安再多一块毗邻城市的合作拼图。

而对于同样未进圈的宝鸡来说,与西安的合作,当下又处在哪一阶段?

陕西省级层面对于宝鸡的定位是副中心城市。

西安与宝鸡,其实在2021年就签署了《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目标定为以“中心”带动“副中心”。

而宝鸡则又为眉县提出“融入西安都市圈,建设关中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这一目标定位,从产业、文旅等方面加快融入西安都市圈。

宝鸡与商洛在城市定位上的差异,意味着两市与西安的合作关系和方式会略有不同,未来西安与宝鸡更深入的合作将如何展开,我们将拭目以待。

主笔: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