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李白 阅读答案_诗人_新安江_溪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色的特异。

C.诗的颔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

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人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清溪的喜爱,情由境出。

16.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一书中点评此诗“五、六笔有画致,七、八使人凄然”,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

15.D(3分)解析:诗眼是“清”,不是“行”。全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从首联“清我心”的主观感受,到颔联以新安江比不上清溪的清澈见底,到颈联的比喻,都是围绕清溪的清澈,没有突出诗人的行踪。

16.(6分)颈联有画致: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以群山比作屏风(手法1分)。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诗句分析1分),就如人行走在明镜中,鸟在屏风中飞翔。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等。(画致解释1分)

尾联凄然:入晚时猩猩的声声啼叫,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消寂境界(诗句分析1分)在诗人听来,猩猩的啼叫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1分)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落寞郁闷的情绪(1分)。

(情感分析: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尾联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生。中置乡内心的孤寂之情,以及空怀济世之才的落寞悲伤的情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