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在近代史上声名不显却对历史有重要作用的人?萍乡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_萍乡市_海南岛_的人

本文目录

  • 你知道哪些在近代史上声名不显却对历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 萍乡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 中国历史张国涛是个什么人,详细

你知道哪些在近代史上声名不显却对历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有一人最符合这个定义,他是我军近代名将,号称“旋风司令”的韩先楚。

在不熟悉军史的人看来,韩先楚的名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暂且不说,就是和诸多上将如萧克、王震、许世友、张爱萍、杨成武、宋任穷、刘亚楼、陈锡联等相比,韩先楚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论起战略能力,韩先楚毫不逊色。

一般来讲,开国将帅中授予上将军衔的大多是兵团司令级别,这个级别的将领主要衡量指标是战役指挥能力和战术运用能力,对战略能力要求不高,但韩先楚最突出的便是战略能力。

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他出身贫寒,生活艰辛,没读过书,14岁就参加革命,后来加入红25军,参加万里长征,又在八路军115师任职,一直以作战勇猛著称。

韩先楚有资历,有能力,晋升却很慢。1945年抗战胜利时,他也不过是个旅长,在当时八路军著名将领中,掰着手指头数上好几轮,也排不到他韩先楚。但后来的解放战争给了他充分发挥军事才华和战略能力的舞台。

韩先楚没读过军事院校,甚至没读过书,但他有勇有谋,善于动脑子,打仗不蛮干,而且战略眼光独到,对形势分析十分透彻,敢于坚持己见,这在当时我军将领中尤其难得。

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在东北战场多次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指挥取得鞍海战役、新开岭等一系列战役胜利,创下我军多个“第一”记录,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在东北将近4年时间里,韩先楚率领的3纵进军迅猛,作战勇敢,打的敌军狼狈不堪,坐镇东北指挥的几任国军指挥官都称韩先楚是“旋风司令”,把3纵称为最难对付的“旋风部队”。

韩先楚的战略眼和统帅之才,尤其体现在解放海南战役中。

国军在海南岛布置重兵,由号称消灭日军最多的国军名将“战神”薛岳统领。薛岳组织打造了一道号称连一只鸟、一只老鼠都偷渡不过来的“伯陵防线”,而我军没有海军舰艇,缺乏渡海作战经验,从上到下都决定推迟进攻时间。

但韩先楚经过深入当地群众走访,逐渐掌握海南岛附近的地形、海情和敌情,并对当时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后认为上级决定不妥,他的意见是:

“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不发动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因为解放军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风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不可。”

韩先楚多次向前敌指挥部、向四野司令部和林彪、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越级报告,强烈要求提前发动渡海作战,并亲自组织部队训练渡海作战本领,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在韩先楚的坚决主张和不懈努力下,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终于决定提前发动海南渡江登陆作战,这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决定。

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韩先楚身先士卒,随第一梯队登上战船(唯一一个第一批登陆的兵团级司令员),指挥大军浩荡起渡,跨海进击,一举突破伯陵防线,解放海南岛!

1950年7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湾台海峡。若非韩先楚的坚持和果决,海南后果不堪设想。

谈及此战,罗荣桓曾说过,“海南战役不大好打,但我们打得很好。使用的部队是12兵团、15兵团各一个军,由15兵团统一指挥,但在战役指挥上韩先楚同志起了主导作用。”

解放海南岛战役标志着韩先楚已经从一名出色的战役指挥员,转变为一名高瞻远瞩的军事战略家,这种战略眼光和亮剑精神是很多著名将领都不具备的。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我军猛将如云,最不缺的便是能打敢拼的猛将,但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任何时候都是稀缺品。对韩先楚的能力和才华,我们完全可以用“上将之名、大将之能、元帅之才”来形容。壮哉韩先楚,伟哉旋风司令!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萍乡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1、张国焘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16年,张国焘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38年4月初投靠中国国民党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1979年12月3日,他逝世于加拿大多伦多。

2、甘祖昌

甘祖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被称为“将军农民”。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甘祖昌是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副主席。

3、朱辉照

朱辉照,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

中国历史张国涛是个什么人,详细

张国焘叛党投靠国民党阵营,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给他带来死亡恐惧的是王明。事情的经过大致是:

1938年,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领袖自居。张国焘挨过王明的整,对他表示冷淡。

当王明与张国焘单独谈话时,问起张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的错误行为。张国焘说:“除批评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外,可以说是争夺军事领导权。”王明说:“这不尽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托派在暗中作怪。”他告诉张国焘:“您的四方面军老部下李特、黄超都是托派,他们在新疆迪化经审问,已招认是托派,并已枪决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