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曲艺:京韵大鼓《草船借箭》(演唱:王玉兰)
推荐人群:五年级学生、青少年、语文和艺术教师、文学和艺术爱好者。
推荐标准:
以生命力美学理论
以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标准
推荐指数:9.2颗星
一、个体生命力美:9.0分
1、审美感知:9.0分
2、艺术表现:9.0分
3、语言的建构和运用:9.0分
4、思维的发展和提升:9.0分
5、科学精神:8.5分
6、知识与技能:9.0分
二、社会生命力美:9.3分
1、审美判断:9.0分
2、文化理解:9.5分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9.5分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9.5分
5、人文底蕴:9.0分
6、情感态度价值观:9.0分
观看视频请扫码:
灏忔槧闇� 浜煹澶ч紦 鑽夎埞鍊熺 - QQ闊充箰鎾斁鏆傚仠K姝岄搩澹拌儗鏅煶涔愭挱鏀惧垪琛ㄤ笂鍗囦笅璺岄敊璇禐璇勮MV鍠滄宸插枩娆㈡挱鏀炬殏鍋滄瓕璇嶇櫨鍙樺僵閾僫p
收听音频请扫码:
[梨园闯关我挂帅]京韵大鼓《草船借箭》 表演:王玉兰 20130811_CCTV节目官网-CCTV-11_央视网(cctv.com)
展开全文
一、作者介绍:
王玉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主要演员,也是中国第四届戏剧梅花奖及首届梅兰芳金奖提名奖获得者。王玉兰1959年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1977年毕业于大连艺术学校京剧表演系。工青衣,刀马旦。由于她天资聪颖,接受力强,且能刻苦勤奋,不断追求,毕业后即留于大连艺术学校实验京剧团,成为该团主要演员,先后主演了《红灯照》《白蛇传》《杨门女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三十多出传统剧目,颇受国内有关专家和广大观众好评、喜爱。
王玉兰气质高雅大方,扮象俊美靓丽。演武戏技艺娴熟,开打炽热,唱文戏声情并茂,嗓音清甜,做工细腻,气韵出众。曾受业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蓉丽娟及梅派传人魏莲芳门下,学习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思凡》等剧目,演出效果不同凡响。
梅花大鼓 黛玉葬花 王玉兰
音乐:
曲艺 - 曲艺荟萃
1980年她以《霸王别姬》一剧参加比赛,获市表演一等奖。1982年她随团赴挪威、瑞典、芬兰、葡萄牙等国访问,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及新闻界高度评价。
1985年调入辽宁省戏剧学校青年京剧团工作,并随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一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震惊香港观众,被誉为京剧女强人。1987年-1988年,她又随辽宁青年京剧团访问了苏、捷、保三国和意大利,亦是好评如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91年,她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在老师和前辈的悉心培养下,王玉兰更是如鱼得水,为她的事业发展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作为一名军人,她始终把自己放在一名战士和为艺术献身的地位上,曾经荣立二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1997年11月以《香江泪》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1998年8月以《香江泪》荣获第三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1999年4月荣获第三届北京军区战友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11月8日荣获文华表演奖。1999年10月在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中以京剧《阅兵梦》荣获小品表演一等奖。1999年12月获北京军区第四届战友文艺奖表演二等奖。1999年以《香江泪》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二、曲艺介绍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早期河北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
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旗籍出身的艺人金德贵,在长期演唱中将有板没眼的木板大鼓,发展成一板一眼的板式,称为双板,字音也改成接近北京的语音。他曾命名为“京气大鼓”,但没有流传开,人们仍然称他演唱的为怯大鼓。
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住在北京石头胡同的艺人胡金堂(胡十),为提高怯大鼓鼓词的质量,适应城市听众的需要,开始移植子弟书词《长坂坡》等入怯大鼓演唱。他的演唱嗓音脆亮,一气呵成,被誉为“一条线”,声名渐起,代表曲目有《樊金定骂城》、《高怀德别女》等。
与胡同时享名的还有擅唱《三国》短段故事的霍明亮,他原是做生意的,下海卖艺以后,也移植一些子弟书词如《单刀会》、《战长沙》等入怯大鼓演唱。他的演唱底气足,嗓子又冲又亮,最擅长唱武段子。后来,他们去天津行艺,和当地的瞽目艺人宋玉昆(宋五)一起,被誉为胡、宋、霍三家,统称怯大鼓。
孙书筠 徐母骂曹(汉末刀兵起四方)
音乐:
曲艺 - 曲艺荟萃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京韵大鼓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其中刘宝全的造诣最高,有“鼓王”之称。以后有女艺人小彩舞(骆玉笙)崛起于鼓坛,她兼容刘、白等人之长,结合自身特点,创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低音方面吐字真切,声腔清楚,为一般女艺人所不及。她因此成为曲坛女鼓王。
骆玉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表达新的思想感情,天津的京韵大鼓演员、乐师以及新音乐工作者投入了改革工作,如骆玉笙的《珠峰红旗》、《光荣的航行》、《和氏璧》,小岚云的《逼上梁山》,阎秋霞的《愚公移山》等等,均在保持曲种原有特色及流派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国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这些中、青年演员继承传统,大胆革新,使京韵大鼓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北京建立的中央广播说唱团、北京曲艺团等专业曲艺表演团体,先后在京韵大鼓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第一个在唱词、唱腔、表演上进行革新的曲目是孙书筠演唱的《黄继光》,其中插入的配乐朗诵等获得了成功,短期内推广到京津两地,并灌制唱片向全国发行。
黄继光 (孙书筠)
音乐:
彩舞岚云
紧接着又产生了一批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曲目,有《罗盛教》、《党的好女儿徐学惠》、《海上渔歌》、《党的好女儿向秀丽》、《激浪丹心》、《韩英见娘》和新编历史题材作品《野猪林》、《桃花庄》、《英台哭坟》等。演员孙书筠、良小楼和弦师白凤岩、韩德福等都参加了整旧创新的艺术实践。演出形式也由一人击节打鼓演唱,再次推出了双唱形式。这一时期除一批老演员如良小楼、孙书筠、马书麟、新岚云登台演出之外,还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演员如马静宜、孟昭宜、莫岐等。
孙书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有种玉杰、王玉兰等接班人。2008年,京韵大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骆派京韵大鼓的优秀传人陆倚琴、刘春爱被认定为该遗产的传承人。
三、艺术特点
木板大鼓发展成京韵大鼓后,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的方言,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并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京韵大鼓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其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说相互兼顾,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后推出双唱形式),自击鼓板;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可分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调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长腔、悲腔等。平腔适于叙事,高腔表现激昂的情绪,落腔则表现平缓轻松的情绪。
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唱词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京韵大鼓的伴奏音乐可分为“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音乐”。
(1)过板音乐:是单纯的乐器音乐段落,用在唱段开头和段落之音的“过板”句与句中音或乐逗之间“小过门”比小过门还小的叫“垫点“。
(2)唱腔伴奏,可随腔伴奏,又可用”基本伴奏点“。伴奏旋律一是同唱腔旋律的加花伸长,连结乐逗自由,对唱腔陪衬,此外还运用一些烘托气氛,表现特定情节的伴奏段落,如”击鼓骂曹“中的”夜深沉“曲牌。
四、代表人物
京韵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与刘宝全齐名的还有白云鹏和张小轩(张筱轩),并形成刘派、白派、张派三大流派。刘宝全的学生白凤鸣,早期师承刘宝全的唱法。其长兄白凤岩曾任刘宝全的弦师,他根据白凤鸣嗓音较宽、较低的特点,吸收借鉴了白云鹏的演唱艺术,与白凤鸣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同创造了苍凉悲壮“凡字腔”见长的“少白派”,并对后来天津“骆派”(骆玉笙)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刘宝全
1、刘派刘宝全
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是河北深县人刘宝全(1869-1942年),他在京韵大鼓行的地位堪比相声行的朱绍文,拥有崇高的声望。刘宝全自幼学的就是怯大鼓,先后师从怯大鼓的宋玉昆、胡金堂和霍明亮,可谓集各家之所长。后来在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指点下,刘宝全借鉴京剧名家如龚云甫等人的唱腔韵味,逐渐形成刘派京韵大鼓的特点。
丑末寅初
音乐:
刘宝全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代表歌曲
刘派的唱腔特点简单说是又高又亮,气势恢宏,刚柔并济。他的三国唱段如《单刀会》《战长沙》、抒情曲目《大西厢》等都是刘派著名代表作。
在刘宝全的努力下,京韵大鼓迅速成为京津两地杂耍园子里的大轴节目,他也被称为“鼓王”。
刘派京韵大鼓的传承相对比较好,传承人中比较著名的有小映霞、孙书筠等人,此外像少白派创始人白凤鸣也是刘宝全的徒弟,骆派创始人骆玉笙曾私淑刘宝全。
白云鹏
2、白派白云鹏
出生于河北霸县的白云鹏(1874-1952年)和刘宝全是同时代的人,他镶蓝旗出身,早年学唱西河大鼓,后来改唱木板大鼓,26岁到北京城卖艺,逐渐从怯大鼓改唱京韵大鼓。
太虚幻境1
音乐:
白云鹏 - 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2
音乐:
白云鹏 - 太虚幻境
白云鹏在三十多岁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立“白派京韵大鼓”,白派京韵大鼓特点简单说相对刘派比较婉约一些,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半诵半唱,唱腔变化丰富,艺术感染力比较强。
白派京韵大鼓的著名唱段如《黛玉焚稿》《探晴雯》等都是经久不衰的曲目,其传承人也比较多,如阎秋霞、赵学义等人,郭德纲的妻子王惠也是白派京韵大鼓传人,相当于白云鹏的徒曾孙辈。
张小轩
3、张派张小轩
也叫张筱轩,出生于北京(1876-1945年),是和刘宝全、白云鹏同时代的著名京韵大鼓艺人。
草船借箭
音乐:
张筱轩 - 华容道 草船借箭
张小轩是唱时调和京剧出身,后来改学木板大鼓,也是以唱三国曲目著名,如《博望坡》《华容道》等。
华容道
音乐:
张筱轩 - 中国北方曲艺老唱片有声大考 CD2
张小轩身形魁梧,嗓音宽厚,因此唱腔比较高昂,每次演出气势很足,观众看起来比较过瘾。
张派京韵大鼓主要是在天津和东北等地流传,后来随着张小轩和其弟子的先后去世,张派京韵大鼓失传,目前已无传人。
白凤鸣
4、少白派白凤鸣白凤岩
白凤鸣和白云鹏并无关系,其少白派的名字是为了区分白云鹏的白派。
白凤岩
白凤鸣(1909-1980年)是刘宝全的徒弟,他的哥哥白凤岩则是刘宝全的弦师,白凤岩有感于刘宝全的走红,和刘宝全分手后沉下心创作三年然后亲自教自己的弟弟,最终形成了少白派京韵大鼓,其创始人应该是白凤岩白凤鸣兄弟二人。
打鼓骂曹1
音乐:
白凤鸣 - 打鼓骂曹
打鼓骂曹2
音乐:
白凤鸣 - 打鼓骂曹
少白派唱腔吸收了刘派和白派京韵大鼓的特点,结合了白凤鸣的嗓音,还融入了一些京剧余派等人的艺术,因此形成的少白派京韵大鼓迅速走红,在上海、武汉和南京等地都取得了相当好的口碑。
少白派京韵大鼓的唱腔简单说比较婉转、韵味醇厚、儒雅倜傥,白凤岩还为弟弟创作了一些新曲目如《击鼓骂曹》《罗成叫关》等。
正调柳青娘、万年欢
音乐:
白凤岩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28)
解放后白凤鸣成为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团长,但其少白派艺术在其逝世后有失传的危险,现在正宗少白派艺人已经极少,其他流派的艺人多少还能演唱一些少白派的经典曲目。
骆玉笙
5、骆派骆玉笙
艺名小彩舞,骆玉笙(1914-2002年)出生在江南地区,六个月大的时候被送给骆彩武为养女,因此长大以后得艺名小彩舞。
击鼓骂曹·丑末寅初
音乐:
骆玉笙 - 骆玉笙
骆玉笙长大的时候正值社会风气开化,同时京韵大鼓刘、白、张三派正红火,因此唱京韵大鼓的女艺人开始增多,而骆玉笙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骆玉笙早年学过京剧老生,后来改学京韵大鼓,曾私淑刘宝全,同时也采白云鹏和白凤鸣之所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骆派”特点。
骆玉笙-京韵大鼓-《连环计》
音乐:
骆玉笙 - 骆玉笙: 京韵大鼓-骆玉笙(非遗孤本)
骆玉笙的唱腔音域宽广、韵味浓郁、抒情和激越均擅长,骆派的代表作有《子期听琴》《剑阁闻铃》等著名曲目,尤其是八十年代骆玉笙曾受邀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更是成为不朽经典。
骆玉笙是京韵大鼓在现代的代表人物,她本人也曾担任过中国曲协主席。骆派传承人以刘春爱等人为主。
在天津以唱大鼓而出名的女艺人,还有更姑娘、富贵卿、汪金兰、林红玉、赵宝翠、张金环、桑鸿林、小彩舞等。
五、代表曲目
京韵大鼓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闹江州》、《大西厢》、《祭晴雯》、《黛玉悲秋》等。有由刘宝全、白云鹏等人根据子弟书作品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小段《丑末寅初》、《风雨归舟》等。
京韵大鼓-刘胡兰 小岚云
音乐:
尽在尘烟中
解放后,京韵大鼓在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改革。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曲目有《黄继光》、《光荣的航行》、《韩英见娘》、《刘胡兰》和新编历史题材作品《愚公移山》、《满江红》、《卧薪尝胆》等。
声明:此内容仅作为教学使用,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