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北斗拓展行动 |东营:创新实干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_东营_测绘_遥感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和很强的乘数效应。东营市加强统筹谋划,实施数智赋能,“卫星遥感”促进高端引领,“多测合一”带动改革创新,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狠抓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市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深化卫星遥感数据更新应用

东营市高标准构建卫星遥感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卫星遥感应用,强化信息集成和技术创新,先后获批国家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市级节点和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市级节点,争取建设了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分中心,被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授牌“东营市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圆满完成了智慧东营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和测绘自主可控2个国家级试点项目,正在实施无人机赋能自然资源管理、“区块链”水电气热协同过户、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三项省级试点,形成了“五试点+四中心”内涵丰富、乘数叠加、创新引领的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平台。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卫星影像云服务平台共接收影像327批,1858景,1974GB,并向省厅申请了全市1996年1米分辨率航空影像,2021、2022年0.5米等高分辨率影像,为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10余家单位提供地形图、影像图等数据资源。

高水平建设齐鲁卫星地面站。齐鲁星座是我省在空天信息领域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之一,总投资近20亿,是国内首次采用“天基互联网+小卫星”模式的创新型遥感应用项目。2022年,东营市人民政府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卫星地面站和运控中心。齐鲁卫星地面站建成后,能够控制、调整卫星运行状态,获取第一手卫星数据,为东营市和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获取急需的高精度数据,为全省自然资源卫星中心建设贡献东营力量。

高水准推进大数据应用。建成全市跨越45个年份、内容丰富的时空大数据集,为全市构建了统一的“底图”“底数”“底板”,通过“天地图·东营”为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等提供数据服务;利用卫星遥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物联感知等海量数据,开展了黄河三角洲45年时空特征分析、城市内涝积水、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筑巢环境分析等10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了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探索“多测合一”改革新路径

围绕完善制度保障,印发了《东营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行业监管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全市统一的数据生产和审核标准,为“多测合一”提供制度遵循。

同时,东营市还积极推进项目试点建设,召开全市“多测合一”座谈会议,选取多个建设工程项目作为“多测合一”改革试点,实现阶段性或全过程“多测合一”。

探索改革新举措,根据测绘事项时序关系和委托主体差异,进一步深化流程再造,提出了整合“多测合一”阶段、完善作业单位备案、数据主动前置服务、鼓励实景三维验收、试行注册测绘师签章审核、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测绘成果质量智能审核等7项“多测合一”新举措;“两阶段测绘”“实景三维验收”“数据前置供给”属于全省甚至全国首次提出;改革后,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时间压缩了70%,程序简化了50%,验收效率提升80%,测绘费用相比之前减少近40%。东营市“多测合一”改革案例被市委改革办、省工改办、省营转办、省委改革办推广,并被省委改革办报送中央改革办。

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蓬勃发展

围绕加强产业调研,东营市每季度定期开展地理信息产业统计并形成产业发展报告,全面掌握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对策。

强化测绘企业培育。目前,东营市从事地理信息的测绘资质单位共计63家,其中甲级5家,乙级58家,甲级单位数量位列全省第三名,位于全省“第一梯队”,从业人员2046人,2022年产值达5.12亿元。其中,东营市勘察测绘院、山东天元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卓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地理信息产业领军企业”。

建设高端产业基地。2022年12月,我国卫星遥感领域头部企业——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落户东营,作为国内领先的卫星运营应用服务提供商,在东营市建设无人机生产基地,开展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及遥测服务工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东营市将以齐鲁卫星地面站为“链头”,建设卫星地信产业园,成立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探索成立元宇宙算力中心,建立大型测绘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加强地理信息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完善测绘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培育一批测绘、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全市数字经济、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于齐鲁晚报网,记者 张园园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