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的纽约曼哈顿,空中盘旋着飞鸟,街道草木盘根错节,兽群穿徙,曾经的繁华都市变成了钢铁森林。人类由于某种可以治愈癌症的变异病毒几近灭绝,作为美国军方的病原体学家罗伯特上校,独自生活在城中,试图寻找逆转病毒的方法。
一人,一狗,一城,一世界,整个故事情节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俗套,可就是这样一部末世科幻片,在首映当天创纪录的斩获7721万美元的票房,使2007年末的美国电影市场犹如喷井式的掀起一层滔天巨浪。 而围绕着创造这一连串奇迹的人,不得不提及影片主演--威尔·史密斯!
电影剧照
展开全文
关于
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在好莱坞那些炙手可热的男星中,我最爱的不是奥斯卡金奖得主莱昂纳多,也不是最佳男主角汤姆·汉克斯,而是对之始于颜值,陷于演技的威尔·史密斯!
他在好莱坞的确可称得上传奇,自他接受的电影种类繁多,从动作片(《绝地战警》)到科幻片(《独立日》、《黑衣人》、《机械公敌》),从爱情喜剧(《全民情敌》到剧情片(《拳王阿里》、《当幸福来敲门》),他能演任何题材的片子,并且每部作品都是票房冠军。 就只这一点,放眼整个影坛,真是除此一家,别无分号!影片中有两个展现史密斯精湛演技的桥段:
经典场景1:当夜魔王设下陷阱用丧尸犬攻击罗伯特时,爱犬山姆为了保护主人被咬伤,史密斯为其注射血清未有效果后,含泪将山姆勒死于怀中。镜头聚焦于史密斯痛苦扭曲的面部,那种失去至亲的情感演绎入木三分,触人心扉。
经典场景2:失去山姆后的史密斯精神世界临近崩溃,去往日常光顾的影音店与假人对话,试图汲取一些慰藉。假人纹丝不动 ,如同雕像矗立,绝望的史密斯哽咽着求着假人和自己说“你好”,心理防线如开闸的洪水般溃散,面露死志。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后,对于影片很有些微词,看了那么多的影评,几乎质疑的都是导演的功力以及某些情节的设置不合理,但是对于威尔·史密斯几乎算是一边倒的给予肯定和赞美,而我对此的看法是,刨除威尔,史密斯,其实这个片子的优缺点十分鲜明。首先,在场景设置上堪称完美,哥特式的拍摄手法,晦暗的街道与建筑,枝头停驻着乌鸦,路口游荡的狮群,弥漫着淡淡的恐怖感。同时运用高空俯拍和航拍镜头展现城市的大与人物的小,这样的对比更烘托了影片前半部的末日之静与主人公一人一城的孤独感。
至于剧情而言,影片前半段堪称经典,但到了女主安妮出现后只转直下,陷入了俗套,不信上帝的罗伯特在内心如铁一般强大的安妮劝说下,重新燃起了心中的希望,在与闯入家中的夜魔群一番差强人意的争斗场面后,一如万千观众所想顺利发现了治疗病毒的解药。
在这里安妮的人物设定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她是个标准的有神论者,虔诚的信教徒,认为自己遇见罗伯特,救下罗伯特,都是上帝的安排。我相信编剧安排这一角色是为了剧情转折,完成对主人公灵魂的救赎。但是精神过于强大的女主有些盖过了男主的意志,且与男主的画风完全破坏了影片前半部竭力塑造的孤寂氛围,在影片要收尾段大大削弱了男主的传奇色彩,可谓是本片的一大败笔。
对此,我认为如果非要增设这一人物,应当设立剧情,让其在夜魔群的袭击中为保护男主而死,死前规劝男主要相信光明,去寻找人类聚集地。如此一来的戏剧冲突,才更符合影片的主题,也能让主角的心理转变更合理。
纵观全片101分钟的篇幅,不仅使影片收尾略显仓促,同时也使主人公与夜魔群的斗争场面不够丰富。但影片精彩之处就在于,本片其实存在两个结局。
结局一:罗伯特从康复的“夜魔”身上抽取了血清,给了安娜和小男孩,让他们从地道逃走。而自己引爆了手雷,和夜魔同归于尽。而安娜带着小男孩来到了人类聚集的基地,把血清保留了下来。
结局二:罗伯特把已逐步变成人形的夜魔推了出去,并注射使其恢复成了夜魔,还给了它们的老大。夜魔们没有杀他,而是警告一番后离去了。第二天,罗伯特和安娜离开住所,去寻找其他人类。
第一个结局,是纯粹的美式英雄主义,男主角牺牲自我,拯救了人类,简单易懂。在试映会上,这一结局受到了肯定,因此展现在了大银幕上。
而第二个结局,虽然男主角活了下来,实质却更加晦涩,也更黑暗。夜魔领袖救了自己的爱人,但人类并未获得拯救,影片结尾他们也还没有找到其他人。这一结局引发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有智慧的夜魔其实根本不需要解救,已然发展成为了新物种,捕捉夜魔做实验的罗伯特反而成为了残忍的刽子手,正义到底在哪一方?
从故事背景来看,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理查德·马特森1954年创作的同名小说,1964年的电影《地球上最后的人类》和1971年上映的《最后一个人》都是改编自这部小说。显然第二结局传达的思想更贴合原著,也提升了整部影片的境界,但是却不符合片名“我是传奇”所要传达的主旋律,只能说两个结局各有千秋,能让观众各取所好吧!
最后谈及的一点就是在片中隐藏的宗教色彩,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元素必然有其深意。片中最常出现蝴蝶有人说出现了2次,其实仔细看的话,一共出现了5次。
在罗伯特开车从画面中飞驰而过后,蝴蝶元素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右侧的破海报上。海报破损的的形状正是蝴蝶的样子,而海报的文字“上帝依然爱着我们”似乎有所暗指。
蝴蝶的第二次出现是在罗伯特带妻女避难时,女儿玛丽莉用手做出的蝴蝶手势。(这场布鲁克林大桥撤退的戏,需14个政府机构的批淮。动用了250名工作人员,1000名临时演员,160名全副武装的国民兵。花费了约500万美元。)
在罗伯特抓到女夜魔后,检查其颈后时蝴蝶第三次出现。
夜魔群袭罗伯特的小楼,在地下室对峙时夜魔boss在玻璃门上画出一副抽象的蝴蝶,这里是蝴蝶的第四次出现。
看到夜魔boss的抽象画,罗伯特恍然大悟,再次翻看女夜魔的颈后,此时,是蝴蝶的第五次出现。
在这5次蝴蝶的重复出现中,前4次的蝴蝶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最后一次的图案最为清晰,其实这也是在循序渐进的表达蝴蝶这一元素在影片中的意义。
那么蝴蝶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第一次出现的蝴蝶就可以知道,片中的蝴蝶与信仰上帝的基督教有关。在基督教的文化中,蝴蝶是人类灵魂复活的象征,放在影片里既指夜魔的重生,也指罗伯特的重生。这一隐晦的信息不看上好几遍影片也很难注意到,也算是导演独具匠心的安排了。
喜欢《我是传奇》,也许源自于我喜欢生活中的某些细枝末节,我总觉得电影情节的铺展,有时就应该像是在水中逐渐散开的茶叶,这样你就能看清楚其中细微的某些方面,让我最回味无穷的一段话是威尔·史密斯在电台里的那段录音,三年来这从没有改变的话,在我眼里却是人类最终能够生存的根本,一种莫名的希望,一种可贵的坚持,一种对生命最高的尊敬。
“我叫罗伯特·内弗,我是纽约的幸存者……每天正午时分我都会在南街海湾,如果任何人能听到……我能提供食物和住处并保障你的安全……如果还有人能听到,任何人, 回答我, 你并不孤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