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家门口做一种服装,从羊毛到成品需3个月,一件卖万元_彝族_羊毛_图为

近期,摄影师到四川西昌彝族自治州旅游,走到一些农村时,总看到有中老年彝族大姐、大妈,或一两人或多人聚堆,坐在家门口、村里的巷道旁,用一种传统的织布机忙碌。据了解,她们是在做一种彝族最传统的服装,这种服装作为生活中的必备品,几乎人人都要有一件。因为服装做工复杂,且是全羊毛全手工,做好以后的售价也很昂贵,一般一件在一万元左右,有的更达到两万元以上。图为在昭觉县,几位彝族大姐聚在村口边做服装边带孩子。

彝族大姐们做的服装叫“查尔瓦”。查尔瓦形似斗篷,有长有短,短的与臀部平齐,长的可到膝盖之下,有的下端还饰有长穗流苏。以前,查尔瓦的颜色单调,只有黑白两种,现在已经增加了蓝色、红色以及各种颜色相间的花格状。作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必备品,查尔瓦白天披在身上可遮风挡雨,夜晚则可以铺在床上当被褥,可谓一物多用。图为两名彝族女孩裹着一件查尔瓦走在雨中。

展开全文

查尔瓦由全羊毛制作而成,从羊毛到成衣,大概需要大小十几道工序。一位大姐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介绍,查尔瓦所用的羊毛都是凉山高山牧区的绵羊毛,首先需要把羊毛洗净搓捻成线,再用传统的彝族织布机织成布,接着染色、搓皱褶、拼接等。“做一件查尔瓦通常需要用7幅或9幅毛料,时间大约要用两到3个月。”图为一位大妈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用传统织布机织布。

彝族人大多居住在大山里,有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特点。这里的冬天没有暖气,全靠家中的火塘取暖,一旦外出,就需要穿上御寒的衣服,所以纯羊毛制作的查尔瓦就成了彝族人世代传承的重要服装之一,制作查尔瓦也成了彝族妇女必备的技能。图为村庄墙上所画的民族画就是彝族妇女搓捻羊毛线的情景,离画不远的家门口,一名中年大姐恰好正在搓线。

图为一名彝族大妈用沾染颜料的双手整理染好的羊毛布料。羊毛布织好后,传统的工艺都是自己染色,但现在也有人直接购买染好色的羊毛线,这样织出来的布料就不再进行染色,而且色彩还更加鲜艳。

图中的大姐在手工为布料搓皱褶。大姐说,有了皱褶后,做好的查尔瓦会有一定的弹性,但搓皱褶的过程极其缓慢,因为全部靠手把一毫米一毫米的布料压缩在一起,用水定型后卷在一起,靠自然晾干。

图为布拖县的一位大姐在自家的小商店门口拼接缝制查尔瓦。她做的这件查尔瓦红蓝相间,很漂亮。她说这是一件女装,下摆还要缝上一些流苏,十七八岁的女孩最喜欢,但售价比较高,最低都在1.2万元以上。

“记得阿妈曾说彝人男子都要有一件查尔瓦/于是她无尽的爱倾洒在千针万线/多少个日夜/才织就这件爱的查尔瓦。”彝族歌曲中的唱词,道出了查尔瓦制作的艰辛,也彰显了一件查尔瓦所蕴含的情意。图为阳光下,一位戴着时髦帽子的大妈在织红绿相间的羊毛布。

“做查尔瓦虽说是彝族妇女的传统,年龄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教,但现在会做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年轻的女孩们上学、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她们中会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一位大姐向摄影师介绍。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已经有机器在制作查尔瓦,机器制作的查尔瓦价格相对便宜,每件几千元不等,也有不到千元的,但当地人似乎不太喜欢,觉得没有纯手工的暖和。图为几位彝族妇女坐在村口边织布边聊天。(大河乡土原创作品,欢迎关注了解更多有趣内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