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72口井,为何却没人敢喝里面的水?_紫禁城_井水_西直门

民间有一则笑话,说是两个农民聊天,其中一个人大发感慨:“皇帝老儿是用金锄头下地干活吧”,这样的笑话是让人捧腹的.不过从中却可以看出来,每个人都会对皇帝的生活充满着好奇,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都是好奇的农民。不过现代人比古人便利多了,我们不需要站在村头空想皇帝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皇帝的宫殿就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每个普通人都能够进去一窥究竟。

很多人到了北京一定会进到故宫去逛一逛,那里是古代帝王们的生活起居之处,如果皇帝有一把金锄头的话,那也一定会摆放在故宫的某一个角落。很多人第一次游逛故宫,都会发出一个感慨,那就是故宫太大了。

故宫的房间有9999间,光是宫殿都有几十座,这么庞大的地方,寻找一把锄头那是很困难的,不过如果从其他方面来找寻一下皇家生活的趣味之处,倒还是能够让我们看到不少奇特的现象。

就譬如故宫中随处可以看到一些水井,这些水井按照平常人的认知,一定是供给皇家用的,如果你这想的话,那么就已经闹出了“皇帝用金锄头”的笑话。故宫中一共有大大小小72口井,但是这些随处可见的井,却没有任何一个皇城中的人会用来饮用,不论是皇帝妃子还是太监宫女,这些井水对他们来说,都是不敢饮用的。

展开全文

龙泉山的皇宫御水

皇宫中的井水不饮用,那么平时皇城中的饮用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清朝文人笔记中,对于紫禁城中的用水早就有过披露,譬如《清稗类钞》中便明确记载说:“大内饮水,不从井取,专用玉泉山也”,这句话就是说明了皇宫中的饮用水来源,是来自于紫禁城外的玉泉山,这座山中的泉水,几百年来都是专供给皇城使用,并且为了保证水质。

紫禁城和玉泉山之间,每天都有水车来往,每天饮用的泉水都是当天凌晨用水车云送来的。常在北京城居住的人,会发现当地人把西直门不叫西直门,而是用“水门”的称呼,这正是因为在历史上,西直门就处在紫禁城和玉泉山的水路中,所有运水的车都要从西直门开出,然后再从西直门运进。

玉泉山为何能够成为皇宫中的专用供水,还有一则传说故事。说是乾隆皇帝曾经命人在全国各地收集泉水,然后集中到紫禁城内称重,而玉泉山的泉水则最为轻盈,比闻名遐迩的虎跑泉以及珍珠泉都要轻,因此乾隆皇帝便御封玉泉山的泉水为天下第一泉,并且征用为皇城专用水。

故事也仅仅是故事,之所以会用玉泉山的泉水,最重要的就是玉泉山离紫禁城不算太远,如果当初最轻的泉水是位于杭州或苏州,难道乾隆皇帝还会每天等着从杭州运水喝吗?正是因为玉泉山的便利,才成为了皇家的专用水,不过相比于皇宫内的井水来说,光是从玉泉山运水一项,也已经是虚耗了很多人力物力。

不喝井水的原因

舍进而求远的运水背后,是故宫的井水不能饮用的大背景,因为这些井水无法保证基本的安全。一是古代的医疗条件差,经常会爆发大范围的瘟疫,而古人对于瘟疫的认识,很多认为是井水的问题。因为一些人认为,瘟神在人世间留驻的府邸,就是在井水之下。所以作为统治枢纽的紫禁城,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对于随处可见的井水也只能够敬而远之。

古人虽然用一种迷信的观念来解释瘟疫的爆发,不过从卫生角度上来说,饮用流动的山泉水的确是要比井水要来得健康。瘟疫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心理上的,皇家的富贵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深宫大院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号的牢狱。

紫禁城那么多庞杂的人群,残疾的太监和压抑的宫女,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而情绪得不到缓解便容易采取极端,几百年的深宫中,跳井自尽的人是不为稀奇的。不但底层的太监和宫女如此,就算是皇帝身边的妃子,哪一个又真正的能够在富贵中做到常乐呢?就好像是著名的“珍妃”,不就是被慈禧所厌恶,最后活生生淹死在井水中吗?七十二口水井,没有死过人的井口,怕是少有吧。因此不论是基于安全还是内心中的避讳,紫禁城这72口井中的井水,谁也“不敢”随意饮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