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养海参的老赵,起初压根就不相信“神话之鸟”会落到自己的海参养殖池里,并把这里当成生存和育雏之地。当保护者、学者、专家来告诉他这就是“神话之鸟”时,老赵不但信了,而且还乐呵呵地表示,哪怕自己养殖的海参损失一些,也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祥瑞”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叼着鱼育雏
从2016年开始,青岛胶州湾海域就出现了消失在视野中数十年的“中华凤头燕鸥”。从当年的几只到眼前的近百只。“珍稀程度远超大熊猫”的“神话之鸟”现身青岛,充分印证了胶州湾河流入海口滩涂湿地多年来的保护已初现成效。今后,青岛将对“神话之鸟”进行重点保护,打造中华凤头燕鸥的湾区都市IP。
“神话之鸟” 现身青岛
老赵在城阳区红岛街道西大洋社区一块大滩涂湿地的旁边,进行海产品养殖已经20多年了。起初,他在滩涂湿地的边上建起了大型养殖池,养殖海虾,后来又改为养殖海参。
“养海参是在10年前。”老赵说,“养海参时,又对池子上方的铁架子进行了加固,这些铁架子本应该是放遮阳网的。”
展开全文
在老赵的记忆里,应该6年前,也就是2016年开始,海参池的铁架子上迎来了一些不速之客——多个种类的海鸟,有些海鸟似青岛海边常见的海鸥,又与海鸥有所区别。这些类似海鸥的海鸟额、头顶和冠羽黑色,上体淡灰色。从小在海边长大的老赵,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海鸟,所以也没过多在意。
“或许它们是海鸥的一种吧,他们夹杂在海鸥群中,谁会去在意呢?”老赵说,早在2016年时,这种鸟没有几只,身为养殖户,不会专门去研究这些。
之后的数年里,他发现海参养殖池上方的铁架子上,每年都会飞来成群的海鸥,这成群的海鸥之间仍时不时发现这种“额、头顶和冠羽黑色,上体淡灰色”的海鸟。
事实是,青岛的夏天,绝大多数海鸥已经飞回了它们遥远的故乡——西伯利亚度夏,只有极少数的海鸥会留在青岛。尽管这极少数的海鸥时而栖息在海参养殖池的铁架子上,并下水啄食海参池里的鱼虾,但老赵仍没有过度关注海鸥中的异类。
“尤其这三两年,这种异类海鸟越来越多。”老赵说,“我也不懂。”
在老赵的思维中,尽管自己只是一个海参养殖户,但面对百亩海参养殖池上方栖息的诸多海鸟每天拉下的鸟粪,他从来就没有驱赶过这些海鸟。他的脑海中,有一根“维护海洋生态”的弦。
“鸟粪在一定程度上,污染海参池。”老赵说,“因为鸟粪的量太多。”
中华凤头燕鸥栖息在海参池的铁架子上
中华凤头燕鸥(中)
只要人类不驱赶,也就意味着处在胶州湾畔一瞥的这个海参池,没有海鸟的天敌。就此,近年来,聚集的海鸟越来越多起来。
海鸟的夏秋聚集,引来了一些摄影爱好者。
“身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成员,我们也关注这些海鸟。”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事实是,早在前几年,他们和一些鸟类摄影爱好者就发现了这些海鸟中的“异类”,但当时没有过度公开。
当时发现海鸟中的“异类”时,徐立强也在思考出现的这个海鸟到底是什么鸟类?为何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后来,他用远摄镜头拍摄的这些异类的照片进行网络比对,并向鸟类学者咨询,发现这是消失在视野中多年的“中华凤头燕鸥”。
曾被认为“已经绝种”
中华凤头燕鸥到底是什么鸟类?
资料显示:中华凤头燕鸥额、头顶和冠羽黑色,上体淡灰色,翅灰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翈黑色。尾白色,呈深叉状。下体白色。嘴黄色,具有较宽的黑色尖端。脚黑色。
中华凤头燕鸥是中国最珍稀的鸟类,在世界鸟类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极危物种,是极端接近绝种危险的最严重等级。 1861年首次被发现记录,但一直都非常罕见,因其稀少神秘,它们被学者专家称为“神话之鸟”。
然而,这种“神话之鸟”,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列的一个标本显示:中华凤头燕鸥最后一次现身是在1937年6月12日的青岛。当这只鸟的躯体被制作成标本后,直到2000年以前普遍被认为已经绝种。背后是,自1863年被命名到2000年,人类对它们一共只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
胶州湾的中华凤头燕鸥
这种被认为“已经绝种”的“神话之鸟”,随着被一名台湾摄影家在福建沿海马祖列岛再次发现,改变了专家学者认知。
2000年后,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陈水华博士认为,根据这种鸟类的迁徙规律,如果马祖列岛有它的身影,浙江的岛屿上不排除也有这种鸟类。为了找到更多的“神话之鸟”,于是,他和一个研究团队劈波斩浪历经多年冒险攀登多个海岛,在浙江省的一个海岛上,找到了中华凤头燕鸥的族群。这一发现,在全球引发极大轰动。毕竟,这之前记录显示,全球的“中华凤头燕鸥”不足百只,珍稀程度远超大熊猫。
珍稀程度远超大熊猫的中华凤头燕鸥现身青岛后,徐立强只是将这个消息向城阳、青岛两级鸟类管理的部门进行了汇报。
“已经绝种”的“神话之鸟”回来了?这个消息着实让相关部门大为吃惊!
为此,红岛街道林长制办公室、城阳区林业发展中心、青岛市园林林业局相关专家和负责人专门赶到现场,拿起望远镜并用长焦相机,对“神话之鸟”进行了影像和照片的拍摄,并确认眼前的海鸟就是“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一些摄影爱好者正拍摄神话之鸟
城阳区动植物保护协会正在拍摄神话之鸟
在徐立强看来,“神话之鸟”在6年前刚现身青岛,这一消息不应过度外扬。
“如果过度宣扬,前来的摄影爱好者和观鸟者一定很多。”徐立强说,“如此,势必影响和打扰它们的栖息、觅食,甚至可能会给它们造成伤害。”
“毕竟,这种鸟类是候鸟。”徐立强强调,“今年它们来这里,若是栖息环境受到改变,说不准明年就不来了。”
繁殖于山东沿海
数年来,相关部门对“神话之鸟”的保护,一直在无声中进行。
“首先是不打扰,不能破坏它们的栖息和觅食地。”老赵说,“当时相关部门也来告知过我,一定不能人为打扰它们,它这个百亩海参池,不但是海参池也是中华凤头燕鸥在青岛的‘老巢’”
从2017年开始,徐立强和保护协会成员,每年夏秋都会带着望远镜、长焦相机赶到百亩海参池周边记录“神话之鸟”的迁徙、育雏和活动规律。除了记录这些之外,保护协会还发现,连年来前来青岛的神话之鸟越来越多。
中华凤头燕鸥
徐立强说,最早到青岛的只有几只,后来是十几只,到今年记录到的光在海参池的成鸟有三四十只,破壳而出跟随成鸟到海参池的雏鸟就有20多只。
“除了海参池周边的50多只外,胶州湾周边被记录的还有三四十只。”徐立强说,“整个胶州湾海滩湿地不少于90只。”
徐立强认为,根据目前青岛和福建、浙江观测到的情况,当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之前所称的“全球不超百只”记录,已经被“打破了”。
中华凤头燕鸥,为何数量极少?
徐立强表示,这种鸟每年夏季只产一枚蛋,蛋产出后,雌鸟和雄鸟轮番进行孵化,也就是说一对夫妻一年只养育一个孩子。这样的育雏率与其他鸟类相比,显然少得多。
老赵海参池周边的雏鸟在哪里产蛋、孵化?对于这一问题,徐立强和相关部门数年里一直在寻找答案。
中华凤头燕鸥正在育雏
徐立强说,在海参池铁架上等待成鸟喂养的雏鸟还没有完全长大,从中等的体型看中华凤头燕鸥的自然孵化地,应该在山东沿海,比如烟台、日照、威海海域的海岛,也可能在青岛的某个海岛。是不是青岛的海岛,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资料也显示,中华凤头燕鸥繁殖于山东海岸,迁徙和越冬于广东、福建、浙江、菲律宾和马来半岛海岸。
79年后何以现身青岛?
1937年到2000年间的63年里,神话之鸟普遍被认为“已经绝种” ,这种观点一会延续到2000年被在国内发现。直至2016年,“绝种”的神话之鸟于79年后,再次现身胶州湾。
中华凤头燕鸥何以再次现身胶州湾?
在城阳区红岛街道办事处国土办负责人王林维看来,神话之鸟再现胶州湾,与当地海洋保护的多项举措分不开。
王林维说,数年来城阳区、红岛街道根据上级规划,在胶州湾大沽河入海口、白沙河和墨水河入海口等处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退养还海”、“互花米草”的清除就是整治的重点。整治后的胶州湾,尤其入海口处的水质得到了极大改观。
最后的中华凤头燕鸥标本取材于青岛
徐立强也认同了这一观点。徐立强说,以清除“互花米草”为例,互花米草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海滩一旦被它侵占,将消灭大量水生植物,优良水生植物的毁灭,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鱼类、虾类、贝类的生存资源。当鱼类、虾类等水生物一旦失去了生存环境,势必引发生态链的失衡,直接影响鸟类食物资源。食物枯竭时,鸟类将越来越少。互花米草被清除了,生态链充盈了,鱼翔浅底之时,鸟类也就多了起来。而中华凤头燕鸥,恰恰需要干净的水质和充盈的鱼虾和贝类进食、喂养雏鸟。
徐立强之说,在老赵的海参池以及海参池周边的滩涂,得到了印证。
半岛全媒体记者在现场时发现,老赵的海参池中的海水清澈见底,一群一群的小鱼、小虾游来游去,一些中华凤头燕鸥就地取材,突然间俯冲直下钻入水中,或捕获鱼虾大快朵颐,或捕获鱼虾冲出水面喂养雏鸟。
民间有说,“神话之鸟”的出现是一种祥瑞。
相关部门表示,神话之鸟出现在青岛、出现在胶州湾,未来将借机推动胶州湾国家海洋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海洋日等普法节点增强公众的覆盖面,以科普讲堂和社会实践为引导,着重培养青少年的保护意识,发挥旗舰物种社会影响力打造中华凤头燕鸥的湾区都市IP。在不影响中华凤头燕鸥栖息的前提下,将由保护组织和科研单位开展公益观鸟、自然科普,增加市民收获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