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寄螨总目—硬蜱科(下):血蜱_分布_宿主_学名

寄螨总目—硬蜱科(下):血蜱

8.血蜱属

血蜱属(学名:Haemaphysalis)为硬蜱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假头基呈矩形。雄蜱气门板呈卵圆形或逗点状,雌蜱呈圆。

(2)生态习性

需要经过卵、幼虫、若虫及成虫四个阶段。

(3)缅甸血蜱

缅甸血蜱(学名:Haemaphysalis birmaniae)为硬蜱科血蜱属下的一个种,未吸血个体全长约2.1毫米,宽约1.2毫米。体浅褐黄色。

①生活习性

常生活于山林野地,在海拔2400米山地也出现。2、3月在宿主上采获。

②宿主

赤麂,扫尾豪猪,苏门羚,牦牛等偶蹄类。

③分布

国内:云南、台湾。

国外:缅甸,印度,尼泊尔。

(4)豪猪血蜱

展开全文

豪猪血蜱(学名:Haemaphysalis hystricis)为硬蜱科血蜱属下的一个种。

①生活史

各虫态发育历期明显受季节影响,产卵前期夏季为4一12天,秋末为22—34天。卵期夏季为23—3l天,冬季为50一74天。幼虫孵出期夏季为8一15天,冬季为22—30天。幼虫吸血需3—5天,吸血前后体重增加约8倍。幼虫蜕化期夏季为10一14天,冬季为25—27天。若虫脱皮期夏季为2—8天,冬季为5—20天。若虫吸血需2—6天,增重约24倍。若虫蜕化期夏季为20一24天,雄雌性比为l:1.04。各虫期寿命:幼虫夏季孵出者最长可生活389天,冬季孵出者最多活111天;若虫夏季孵出者最长活297天,而冬季蜕出者可活104天;饥饿成虫最多可存活二年。总之,豪猪血蜱整个生活史发育历期由雌虫吸血到下一代成虫蜕出最少需92天,即六月饱食者同年秋季下一代成虫即可出现;十月份饱食者最多需268天,即到次年夏季出现下一代成虫。

②宿主

犬,水牛,野猪,猪獾Arctonyx collaris,水鹿Cervus unleolor,小麂,豪猪Hystrix bwagalensis,虎等,也侵袭人。

③分布

分布于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主要生活于山地森林地带。全年活动季节较长,春、夏及冬季均有出现。

国内分布:福建,广东,云南,台湾

国外分布:日本,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5)长角血蜱

长角血蜱(学名: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为硬蜱科血蜱属下的一个种。

①形态特征

小型蜱,呈黄褐色。无眼,有缘垛。假头短小,钝楔形。假头基为矩形,有明显的呈三角形的强大基突。须肢外缘向外侧中度突出,呈角状。口下板齿式为5/5。雌虫盾板亚圆形,中部宽大,雄虫基突强大,末端尖。盾板上刻点中等大,分布均匀而较稠密。颈沟短小呈弧形。侧沟窄而明显。缘垛窄长而清晰。气门板为卵圆形。足中等粗细。

②生态习性

主要生活于温带次生林、山地及丘陵边缘地带。成蜱4~8月活动,6月下旬及7月上旬为盛期。主要寄生于牛、马、绵羊、山羊、野兔、刺猬等。也侵袭人。幼蜱主要寄生在花鼠等小型野生动物及环颈雉等鸟类。

③生境

次生林,山地或丘陵。宿主:长角血蜱宿主种类广泛,为三宿主蜱。牛,马,绵羊,犬,猪,鹿,熊,獾,狐,野兔,刺猬,黄鼠等,也侵袭人;幼蜱主要寄生在花鼠等小型野生动物及环颈雉等鸟类上,其生活史与其他蜱虫的相似。

④地理分布

国内: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四川,贵州,西藏,台湾福建等省区。

国外:日本,朝鲜,前苏联(远东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一些岛。

⑤流行病学与症状

长角血蜱主要生活于次生林或山地,在我国大多数省区均有分布。在华北地区,成虫4~7月活动,6月下旬为盛期,若虫4~9月活动,5月上旬最多,幼虫8~9月活动,9月上旬最多。可携带森林脑炎病毒。

长角血蜱在吸血过程中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还可引起瘫痪。叮咬时宿主一般没有痛痒感觉,很难察觉,并且很容易将其体内携带的病原体带到宿主体中,引起一些传染性疾病。

感染宿主常表现为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蜱叮咬处皮肤有充血及出血现象,表皮和真皮浅层交界处积聚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胞质脱落的细胞也较多。蜱叮咬处的表皮也出现皮肤反应,表现为细胞坏死及紧邻的细胞肿胀。

9.璃眼蜱属

璃眼蜱属(学名:Hyalomma)为硬蜱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雄蜱腹面有肛侧板,体后端有两个小尖突。

(2)生态习性

主要寄生于牛,马,羊,骆驼,猪等家畜。二宿主蜱。主要生活在家畜的圈舍及停留处,一年发生一代。

(3)小亚璃眼蜱

小亚璃眼蜱(学名:Hyalomma anatolicum),硬蜱科璃眼蜱属的一种蜱虫。

①栖息环境

草原地区或半荒漠地区。

②宿主

骆驼,牛,马,绵羊等家畜上,少数也寄生在野生动物体上。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新疆。

国外分布:前苏联,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中亚,北非,东南欧一些国家。

(4)亚洲璃眼蜱

亚洲璃眼蜱(学名:Hyalomma asiaticum),硬蜱科璃眼蜱属的一种蜱虫。

①生境

荒漠或半荒漠地区。

②宿主

成蜱:骆驼,牛,马,绵羊,山羊等家畜以及刺猬,野兔等,也侵袭人。

幼蜱和若蜱:刺猬,野兔及其他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新疆

国外分布:前苏联(中亚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叙利亚,伊朗,伊拉克

10.硬蜱属

硬蜱属(学名:Ixodes)为硬蜱科的一个属。

(1)草原硬蜱

草原硬蜱(学名:Ixodes crenulatus),硬蜱科硬蜱属的一种蜱虫。

①生境

草原或半荒漠草原。

②宿主

以洞穴型兽类为主,包括喜马拉雅旱獭,天山旱獭,草狐,獾,长尾黄鼠,普通刺猬,香鼬,高原兔等,在犬及紫翅椋鸟,云雀,麻雀上也有发现。

③分布

国内分布: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国外分布:前苏联,蒙古,阿富汗,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伊朗,黎巴嫩,巴基斯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

(2)粒形硬蜱

粒形硬蜱(学名:Ixodes granulatus)为硬蜱科硬蜱属下的一个种。

①生境

山地林区,平原草地

②宿主

主要是小型哺乳类动物,包括黑线姬鼠,针毛鼠,黄胸鼠,社鼠,大家鼠,长吻松鼠,仓鼠等啮齿类及树等食虫类,在食肉类上也见寄生。

③分布

国内分布: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西藏(樟木),台湾。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印度,尼泊尔,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3)鼯鼠硬蜱

鼯鼠硬蜱(学名:Ixodes kuntzi)为硬蜱科硬蜱属下的一个种。

①栖息环境

山地林区。

②宿主

鼯鼠Petauristalena和P.grandis。幼期还寄生在红腹松鼠,豹鼠,姬鼠等啮齿类及鸟类。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

国外分布:尼泊尔。

(4)卵形硬蜱

卵形硬蜱(学名:Ixodes ovatus)为硬蜱科硬蜱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ovatus”意为“卵形的”。

①形态特征

雌蜱假头基基突和耳状突短小,卵圆形;盾板颈沟浅宽,末端约伸达盾板后的1/3;生殖沟向后斜伸,股沟前端窄,两侧显著外斜,足基节1、2的后缘有半透明附膜。雄蜱假头基无基突和耳状突,生殖中板大,近五边形;肛板两侧向后外斜,前窄后宽,似拱形,肛侧板短,气门板卵圆形,钝端向前,足基节1、2的后缘有半透明附膜。

②宿主

牛、犏牛、马、驴、绵羊、毛冠鹿、斑羚、林麝、马麝、黄鼬、吹熊猫、也侵袭人。

③危害

可自然感染森林脑疾病毒。

④分布

国内分布: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

国外分布:日本、尼泊尔、印度、锡金、缅甸、泰国。

(5)简蝠硬蜱

简蝠硬蜱(学名:Ixodes simplex)为硬蜱科硬蜱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simplex ”意为“简单的”。

①生境

编辑 播报

宿主:专寄生在蝙蝠,包括菊头蝠,鼠蝠,长翅蝠等属的一些种。

②分布

国内分布:上海,江苏,福建,台湾。

国外分布:日本,前苏联,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巴勒斯坦,土耳其,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

(6)长蝠硬蜱

长蝠硬蜱(学名:Ixodes vespertilionis)为硬蜱科硬蜱属下的一个种。

①生境

生活在蝙蝠的洞穴内,专寄生在蝙蝠,包括菊头蝠,鼠蝠,长翅蝠,大耳蝠,伏翼,蹄蝠等属的一些种。

②分布

国内分布:辽宁,内蒙古,山西,江苏,四川,福建,云南,台湾。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苏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勒斯坦,以及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

11.扇头蜱属

扇头蜱属(学名:Rhipicephalus)为硬蜱科的一个属。大多数原产于热带非洲。

(1)镰形扇头蜱

镰形扇头蜱(学名: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为硬蜱科扇头蜱属下的一个种。

①形态特征

镰形扇头蜱为扇头蜱属中的广布种,体型中等。未吸血虫体长3~4mm。须肢第1、2节腹面内缘刚毛排列紧密。雄虫盾板近似圆形,长宽略等,颈钩伸过盾板的2/3。雄虫盾板上刻点大小不等,疏密不均。肛侧板弯曲呈镰刀形,内缘中部深度凹入,其下方凸角明显,后缘与外缘略直或微弯。副肛侧板短小,末端尖细。

②生活环境

农区或山野草地。

③分布

镰形扇头蜱是东洋区常见种,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在我国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台湾、湖北、河南、河北、贵州、云南、辽宁、西藏等地。

④寄主

镰形扇头蜱主要寄生于黄牛、水牛、羊、犬和猪等家畜,为三宿主蜱。

(2)血红扇头蜱

血红扇头蜱(学名: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又名黄狗蜱,为硬蜱科扇头蜱属下的一个种。本物种可携带巴倍虫属原虫,会令犬只染上牛蜱热。

①动物学史

血红扇头蜱在形态上有很大变异,所以,既往文献上的描述与实际标本亦有不少差异如雄性肛侧板的内缘有无齿突,典型的标本确无齿突,但也有的似带出一点小凸起;气门板的形状,典型者应是匙形,基部较宽,向后渐窄,至达盾板背缘方有一点微弯,但亦有的背突弯曲较大雌性者,第Ⅰ基节外距短于内距,但亦有近等长者。在新疆检视大量的标本后发现,分布于吐鲁番地区,寄生于蒙古兔和刺猬体上的为典型标本;分布于喀什刺猬体上的较为典型。而分布于岳普湖及洛浦地区寄生于羊体上的则变异较大。

1991年5月10日采自岳普湖地区羊体上的一批标本,经分类鉴定,其中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为85♂♂、11♀♀,血红扇头蜱为40♂♂、10♀♀.鉴别的主要依据是,雄性气门板和肛侧板的形态,雌性的第I基节外距的长短。这两个指标也有变异,有的甚至近于中间型这就依据其特征更多地倾向于何种而定。同年在中国塔里木盆地周围一些地区,从羊、牛体上采到大量的标本均为图兰扇头蜱。因此,对南疆的血红扇头蜱的形态及生物学的特性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②生活习性

血红扇头蜱栖息于农区、林地及城市绿地。三宿主型。成蜱主要寄生于犬,也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等家畜以及野猪、野兔、狐、大耳猬等野生动物,偶侵袭人。若蜱和幼蜱寄生:与成蜱类同。成蜱活动季节为3-9月,高峰期5-6月和8-9月。若蜱活动季节为5-9月,高峰期7-8月,通常以饥饿的成蜱、吸血的若蜱或幼蜱自然越冬,畜舍的石块下、砖瓦下都是它的越冬场所。

③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从北纬50°到南纬35°,是分布最广的一种蜱。不仅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且也分布于温带地区。主要分布于日本、越南、尼泊尔、俄罗斯、南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非洲、南欧、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在中国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等地。

④物种危害

血红扇头蜱是田鼠巴贝虫和驽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同时研究发现该蜱是斑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和南非菌株犬埃立克体的传播媒介,并有经卵垂直传播病原体的能力。

血红扇头蜱喜欢附着在犬的头、耳、脚趾上吸血。蜱附着的部位痛痒,使犬坐卧不安,摩擦或啃咬身体。虫体固着处,形成伤口。病犬消瘦、黏膜苍白、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后肢寄生的虫体过多,还可引起后肢麻痹,跛行。还能传播犬梨形虫病、驽巴贝西虫病和马巴贝西虫病等。

血红扇头蜱寄生于犬的体表,损伤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如皮炎、毛囊炎。大量虫体寄生时,吸血量很大,病犬出现贫血、消瘦、发育不良,还可继发细菌感染。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中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