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点的“代糖奶茶”真的安全吗?_蔗糖_研究_摄入

甜点、奶茶、冰激凌……人生没有甜食怎么行?但是糖吃多了也不行!于是代糖就成了完美替身,不仅得到了“甜味自由”,摄入的热量又低,可谓是一举两得的选择。

然而代糖真的是“控糖人群”的福音吗?用代糖做的甜食真的可以任性吃了吗?代糖“翻车”,它不是你以为的安全作为代糖界的网红,赤藓糖醇在近几年备受大家欢迎。

实际上,赤藓糖醇等代糖成分的安全性是科学界早就在关注和研究的事情,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里,很多无糖饮料和食品中都有它的身影。

但是,这位大火的代糖“网红”却翻了车。

近日,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证实,摄入多元醇甜味剂,尤其是赤藓糖醇,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表明,当血液中的赤藓糖醇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栓的形成,如果这时刚好有动脉损伤,则会有更高的血管阻塞风险。

不过,上述研究面向的是已经有肥胖、三高、动脉血栓等情况的人群,这一群体通常对代糖的依赖程度更高,所受影响也更大。

严格来说,该研究所显示的「风险增加值」能否推广到普通人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甜味自由,别指望靠代糖实现虽然代糖被研究证实会带来健康风险,但并不是通俗意义上说的代糖“有毒有害”,也不是告诉大家所有含代糖的食品饮料都不能碰。

相对蔗糖和果葡糖浆来说,赤藓糖醇等代糖的优势是非常显著的。

食用赤藓糖醇和木糖醇等糖醇类,不仅不会滋养口腔细菌,还能破坏致龋菌株的定植。另外,赤藓糖醇的热量很低,相比蔗糖、果葡糖浆等真糖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替换甜食的代糖,真的可以实现甜味自由吗?

虽然代糖本身不产生能量,但其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过多食用代糖,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

展开全文

比如当人体摄入代糖,大脑会误认为身体摄入了糖分,进而分泌胰岛素,但却没有等来与葡萄糖的“相遇”。久而久之,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信号日渐迟钝,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随之增高。

有研究还发现,一些代糖食品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如果用此类代糖食品取代葡萄糖,那原本需要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群就会被杂菌取代。长此以往,肠道内的菌群环境就会被破坏,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所以,代糖并不等于无糖,不能毫无节制地食用。

赤藓糖醇之外,这些甜味剂也要当心除了赤藓糖醇之外,以下这些代糖在选择无糖食品或饮品的时候也得留心一些。

阿斯巴甜: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我国《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它的使用量也有明确的规定。不过,由于阿斯巴甜的分解产物之一是苯丙氨酸,无法被苯丙酮尿症患者有效代谢,会导致神经和脑部受损,其安全性一直都存在争议。

三氯蔗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并且没有任何苦味,普遍被应用在食品中。关于它的研究中,大多认为三氯蔗糖是安全无毒的,但也有研究发现三氯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能够损伤大鼠胃和肺的DNA,同时能降低小鼠与人类的精子活力,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甜菊糖苷:其甜度为蔗糖甜度的200~30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1/250左右。但是与蔗糖相比,甜菊糖苷不仅甜味明显延迟,呈现后甜感,而且后苦味明显。一般认为甜菊糖苷食用安全,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其可能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香港、新加坡、澳门等地都禁止销售含有甜菊糖苷的食品。

糖精钠:糖精钠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但大量使用的时候会有金属苦味。其安全性也存在一些争议,产品中可能带有致癌物邻甲苯磺酰胺。所以,我国对其生产和使用量有着严格的控制,并且不允许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

木糖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木糖醇就已经被用来替代蔗糖做甜味剂了,并且逐渐被用在了预防龋齿上,也很适合糖尿病患者享受“甜食”。不过,木糖醇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腹泻,一个成年人的摄入量最多不能超过50g/d。

明确代糖的健康风险并不是完全否定代糖的存在价值,而是提醒我们要合理节制地使用代糖,更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代糖。要想真正控糖,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