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刘爷爷“梦游”后打了老伴,这种“梦游”不简单_睡眠_爷爷_梦游

“最近一年多来,我经常被“梦游”困扰,每过1-2个月,总会在清晨某个预料不到的地方醒来,有时就在床边、有时会在更远的地方。”最近,刘爷爷(化名)来到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求助。被“梦游”困扰的他,在睡梦中不慎打了老伴两次,导致其额头受伤,但醒来后,他却毫无印象。

原来是异态睡眠惹的祸

刘爷爷告诉记者,他总是做梦,梦中的他总会与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斗、追逃、打架,有时还会梦见被猛兽追,甚至与猛兽对打,醒来后梦境中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自从有“梦游”情况后,他每次醒来,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也不觉得哪里肿胀疼痛。但家人们发现他会不时说梦话,没有打呼噜的情况。

刘爷爷说,自己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只是做梦比较多而已,醒来后会有点恐惧感。直到某天晚上,刘爷爷跟老伴一起睡,他在睡梦中打了妻子两次,导致其额头受伤。次日,刘爷爷称,自己没有打妻子。这种情况,让家人怀疑刘爷爷得了“梦游症”,急忙带老人来医院的睡眠医学科就诊,想让医生检查一下,“到底是不是梦游,是梦游的话能不能治?”

睡眠医学科的专业睡眠医师在了解刘爷爷的情况之后,怀疑他的情况并不是完全的“梦游”,而是带有“梦游”症状的其它疾病。

“最可疑的地方,就是刘爷爷已是古稀之年,发生‘梦游’却只有一年。”医生介绍,“梦游”也就是医学名称叫做“睡行症”的疾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到了青春期后大概率消失。虽然成年人也可以发病,但其中绝大多数有儿童期发作的情况。

医师们详细询问了刘爷爷的身体、过往疾病、服药和平时睡眠情况还有家人们的睡眠,考虑刘爷爷的问题并非源于幼儿、少年或者中年时期,而是不久前(一年前或者更早、但不会超出太多)发生的某个疾病产生的连带反应可能性更大。

在医生的建议下,刘爷爷进行了多导睡眠检测(PSG),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睡眠情况。结果显示,刘爷爷AHI指数2,I期睡眠明显增多,Ⅲ期睡眠缺失,REM期睡眠中出现紧张性颏肌电18次,时相性肢体运动5次,NREM期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2次,视频监测到患者NREM(主要是Ⅱ期)及REM期睡眠中均可见大量异常肢体活动。

结合刘爷爷的起病年龄、发作规律、梦境扮演和睡眠损伤等情况,还有PSG检查的结果,医生考虑刘爷爷患的病叫异态睡眠。医生建议刘爷爷先采用环境预防,配合相关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前来复诊的刘爷爷告诉医生,自己没有再出现睡觉时打人行为。

展开全文

需要警惕的健康信号

生活中,有些人睡觉特别不老实,拳打脚踢、手刨脚蹬、大喊大叫的,这很可能是一种与睡眠异常行为相关的疾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简称RBD),或称异睡症、异态睡眠(Parasomnia),影响全球超过 8000 万人。这种障碍导致经历类似噩梦的暴力梦境。这些梦往往是不愉快的、充满行动的或暴力的,做梦的人遇到、攻击或被不熟悉的人或动物追逐。患者在睡觉时做梦,经常导致暴力或危险的睡眠行为和伤害。异态睡眠的症状往往被忽视多年,通常直到做梦者或同床者受伤。

异态睡眠常由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路易体失智、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发作性睡病或卒中,多见于50~70岁人群。

因此,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一个需要警惕的健康信号。

医生介绍,由于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误以为是自己单纯的睡觉不老实,没有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耽误了病情,也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而在临床上,一些非睡眠专科医师对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了解不足,导致该病目前的临床诊断率仍然偏低。

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金标准”。PSG可连续并同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功能、下颌和四肢肌肉活动、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同时辅之专业技师的整夜监控,可以帮助医生对相关睡眠障碍作出诊断并评定治疗效果。

医生呼吁,大家要重视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如果你在做噩梦时伴随暴力行为,最好赶快去医院的睡眠专科就诊排查。对于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为自己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睡眠环境。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