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斑猫:地球最小野猫,捕猎效率极高的“杀戮机器”,全世界禁养_锈斑_猫科_动物

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是什么?

文|蓝星

校对|思思

全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锈斑猫是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一只成年锈斑猫只有一个成年人手掌大小。体重大约正常家猫的三分之一。虽然体型娇小,却是天生的丛林王者。不仅生性狂野,极难驯服,而性情却是和狮虎无异,属于危险的丛林猎食者。

2018年,BBC斥巨资拍摄猫科动物纪录片《Big Cats》,锈斑猫在所有猫科动物中第二个出场,力压虎豹,足见其在猫科动物中的分量。凭借其巴掌大小的身形,锈斑猫却能在大型动物密集的丛林中生存千万年,“天生高手”绝非浪得虚名。如果抛开体型单论捕猎技巧,恐怕还真没有哪个动物能与之匹敌。

与娇生惯养的家猫不同,在丛林生存的锈斑猫为了维持基本的体温,每天都必须大量地进食,进食量超过体重的6%,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在国外的法兰克福动物园,一只锈斑猫曾猎杀了一只1.77公斤的兔子,并吃掉了兔子的大部分瘦肉,而它自己只有1.66公斤。

展开全文

锈斑猫是地球最小野猫,却也是猫科动物中最完美的代表。它们到底有哪些能耐?为何能在不依靠人类的情况下生存万年?本文,我们就来科普一下锈斑猫,看看这些问题答案。

1、世界上最小的猫

锈斑猫也被称为锈斑豹猫,属于猫科豹猫属,寿命在15-20年之间。它们的背部和身体两侧分布着犹如铁锈的褐色斑点,全身大部分呈棕灰色,头部有六条延伸到额头的褐色斑纹。当其在丛林中穿梭时,仿若林间精灵。随萌态可掬,但千万别把它当作宠物或花瓶,这家伙可是货真价实的“杀戮机器”和“丛林忍者”。我们来看看它的主要特点:

(1)个小

锈斑猫是世界上现存最小的猫科动物。一只成年锈斑猫只有一个成年人手掌大小。体重在1千克左右,大约正常家猫的三分之一。刚出生的锈斑猫就更加迷你,大概只有一个鸡蛋的重量。

(2)嘴刁

锈斑猫主要生活在热带森林、草原、雨林之中。靠捕食鸟类和啮齿类动物为生,也会时不时抓些昆虫、蛙类或蜥蜴当作甜点。虽然食量惊人,但锈斑猫在选择食物上十分讲究,对于自己不爱吃的食物,是一口都不碰。

(3)好奇

锈斑猫有着极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周围的每一个变化都十分警觉。它的听力、嗅觉非常灵敏,可以轻松察觉到周围的异常,而在其胡须根部的神经末梢,甚至可以感知到身边气流的微小变化。

2、技能一个都不能少

锈斑猫虽然很小,但却几乎具备了猫科动物所有的生存技能。其捕猎成功率高达60%更是冠绝猫科动物,说是“丛林忍者”、“杀戮机器”也毫不过分,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有哪些技能?

(1)猫科的隐藏

猫科动物极擅长隐藏,锈斑猫尤其如此。其身形迷你,本来就难以发现,而且善用树叶隐藏自己。加之身体大部分呈现灰色,背部和两侧都是修色斑点,这样的伪装在丛林中稍不注意就会消失在视线中。

(2)老虎的游泳

锈斑猫虽然袖珍,性情却是和狮虎无异,属于危险的丛林猎食者。其生性狂野,极难驯服,而且会向老虎一样游泳,陆路、水路均是捕猎高手。其实,很多猫科动物是怕水的,但锈斑猫却点满了狩猎技能点,就是在水中也是优秀的猎手。

(3)花豹的爬树

锈斑猫有着锋利的猫爪,可以像花豹一样爬树,树木甚至是其主要的栖息地。而锈斑猫大部分的捕食也是在树上完成的,尤其喜欢雨后猎食。

(4)猎豹的跳跃

锈斑猫会像猎豹一样跳跃。却摆脱了陆地的束缚,解锁了丛林飞跃这一猎豹都不曾拥有的捕猎技能,这使得其捕猎的成功率极高,成功率在60%以上。这一成功率冠绝猫科动物,是当之无愧的“杀戮机器”。

3、为何全世界会禁养?

锈斑猫为何没有成为人类的宠物,反而会在全世界禁养呢?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与捕猎

正如前文所述,锈斑猫只钟情于自己爱吃的食物。昆虫、蛙类或蜥蜴当作甜点,只吃一些鸟类和啮齿类动物,这是家庭喂养很难做到的。而且锈斑猫昼伏夜出,有着难以克制的捕猎本能,野外才是其快乐的球场,家养只是囚笼。

(2)性格与习性

锈斑猫的确不同于家猫,虽体型娇小,却生性狂野,其性情与狮虎无异,属于危险的丛林猎食者,自然极难驯服,极难与人类亲近。短期的观察或许会被其外表所迷惑,但长期的相处它的野性是很多家庭无法接受的。

(3)濒危物种

锈斑猫在2016年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因为其栖息地遭受破坏,导致其面临生存的威胁,其本身已经是濒危物种,据统计全世界只有不到一万只锈斑猫。加之多国法律的保护,让这种野生猫彻底无缘成为宠物了。

4、结语

锈斑猫作为世界上最小的野猫,却依然能成为丛林中最优秀的猎手,是当之无愧的丛林忍者,更是猫科动物狩猎属性的直接提现。无怪乎其在动物纪录片《Big Cats》中能立压所有猫科动物,第二个出场。

而这样集俊美与可爱于一身的锈斑猫,你爱了吗?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