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中的三毛_三毛_荷西_红尘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三毛 滚滚 红尘 三毛 荷西 红尘

严浩去找三毛的时候,已是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似水流年》),且被誉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了。

只是,三毛也曾放言,自己不喜欢演艺圈。

所以,严浩一直很真诚地去拜访三毛。

那一次,他甚至带上林青霞上台北,意图再次说服三毛。

三毛也是性情中人,聊得来的,她以诚相待。

只是,世事难料。

当晚,三毛喝多了,从楼上摔下,折断肋骨并伤了肺部。

出院后,三毛就在台北那间公寓里,一边修养,一边开始了剧本创作。

待得剧本写完,三毛叫上主演林青霞和秦汉到她家。

然后,当着两位大明星的面,三毛演给他们看。

甚至,当时三毛自己还想着亲自出演片中女二号(后由张曼玉演出)。

这片子,就是:

《滚滚红尘》

围绕这部片子,戏里戏外,却也印证着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金马奖上,连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8项大奖都得了,却偏偏没把最佳编剧颁给三毛。

这还是三毛平生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也是三毛的遗作。

金马奖后一个月,三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展开全文

三毛说道这剧本创作:

我把自己分为成两个女人(片中的沈韶华和月凤),借编剧,在两个女人的个性里面,偷渡我自己的灵魂。

《滚滚红尘》的故事中,投射了三毛自身的感情经历。

在这样的基础上,三毛又套用背景,然后故事又影射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感情纠葛,以及张爱玲与炎樱的姐妹情感。

前者的感情纠葛,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民国女作家和一个汉奸之间的感情故事;

后者的姐妹情感,张爱玲曾撰文这么写道炎樱:

品学兼优外还要人缘好,能服众。我们回到上海进圣约翰大学,她读到毕业,我半工半读体力不支,入不敷出又相差过远,随即辍学,卖文为生。

而那段感情故事,被三毛写成了戏中的那对情侣沈韶华和章能才。

这对情侣,又是由当时的戏外情侣林青霞和秦汉所扮演。

一层一层,恍惚间,戏里戏外,难分伯仲。

《滚滚红尘》的经典,着实多。

例如韶华拿着烧过的火柴画眉之事,这是三毛曾经做过的事。

那段韶华赤脚踩在章能才的皮鞋上,两人慢慢地跳着舞走到阳台。

进而,韶华拿起一块红布,盖住两人的头,浓情蜜语,交由戏外的观众想象。

此时背景音乐进入,那是罗大佑所写,陈淑桦所唱的《滚滚红尘》: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三毛曾经这么说道她的作品:

我的经历这么丰富,根本不需要虚构,光是我遇到的人和事都写不完了。

这样的丰富,其实却也命运坎坷。

光说感情经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都是猝不及防地离她而去。

一个,是因为心脏病猝死的德国未婚夫。

另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荷西。

三毛的声音本来就挺好听,而在三毛留下的少数珍贵录音中,说起荷西那感情则是尤为丰富。

她绘声绘色地说起当初那个小她8岁的荷西来找她,告诉她:

我口袋里有十四块钱,刚好可以两个人看电影,但是我现在请你去看电影,我们就必须走路去,因为我没有别的钱了。

三毛说,没有关系啊,我们就走路去啊。

后来,荷西还告诉三毛: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学,两年兵役,6年过了后,我就娶你。

荷西等到的答复是:既然你说了这话,那我们就疏远一点,不要常常见面好了。

于是,当下荷西看着三毛,倒着往后跑,手里捏着一顶从来不带的法国帽子,边跑边挥着手说:“Echo(三毛英文名)再见,Echo再见。”

三毛还补上一句,(荷西)都快哭出来了,还做着鬼脸。

到了后,朋友让她闭上眼,手放在背后,然后留她一人在房里。

没过多久,房门开了,有个人走了进来,把她从背后环着,然后抱起打转。

那是回来后的荷西。

三毛很开心地尖叫,拥抱荷西。

接着,荷西带着三毛去他住的地方,门一开,墙上都是三毛被放大的黑白照片。

一瞬间,三毛决定了:

我这一生,还要谁呢?

她问荷西:

六年前,你说你最大愿望是娶我,现在,如果我跟你说,我要嫁给你,是不是太晚了?

婚后,两人去了撒哈拉沙漠,生活了几年。

其实沙漠生活是苦的,就连提水都要去很远的地方。

吃的东西缺乏,三毛的父母经常从台湾寄一些吃的用的给他们。

但在三毛的笔触里,这段日子却是开心的。

《撒哈拉的故事》中,说起跟荷西介绍鸡汤中的粉丝,她这么逗荷西:

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

只是,荷西那次意外的潜水,等三毛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已没有呼吸。

从这个分界点开始,看三毛此后的文章,可以发现,她的笔触已经有了哀伤。

三毛去世后,有人猜测,三毛自杀,是否因金马奖没把最佳编剧给她?

这种事,虽然说难以佐证,但纵观三毛这一生,这种世俗的事情即使有所影响,也不至于让她走到如此境地。

一个女人,能够去撒哈拉沙漠呆那么些年。

她不在乎物质,不在乎吃。

她交朋友没有功利心,真诚谈得来,就愿意相交。

例如她在台湾的时候就有过一个朋友:诗人周梦蝶。

这位诗人,当年诗集卖不出去,穷困潦倒。

三毛却被她的才华吸引,两人成为好友。

有一次,周梦蝶到三毛家做客,一个要求是:能不能不要脱鞋?

因其穷的连穿的袜子都只有半截。

从三毛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是个内心敏感细腻之人。

她不是不懂世俗,但不屑那一套,她选择用简单和真诚去对待这个世界的人和事。

梁羽生将三毛称为奇女子:

“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这样的奇女子,岂会因为一个电影奖项未得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再说回三毛这部影射张爱玲爱情故事的《滚滚红尘》。

余秋雨这么写道张爱玲: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无论是沈韶华还是张爱玲,戏里戏外的大部分人眼中,她们是天才女子,才华横溢因而令人难以高攀。

而三毛对于张爱玲的傲,是吃得透的。

所以,三毛为沈韶华写出这样的台词:

你(指章能才)要是早点出现,我就不会做写文章这样寂寞的工作了。

这样的人,或许写文成了他们的保护壳。

而被文字保护的她们,又在那世界中尽情驰骋,能进入她们世界深处的人很少很少。

要破那个世界的大门,就必须化了她的心;而一旦这心给化了,她们就会无所保留地义无反顾。

所以,老是在文字中说男人黑暗的张爱玲,被胡兰成撬开心里那扇门后,会明知却依然入了那个套。

沈韶华对章能才,不也是如此。

三毛也是看得透的,所以,三毛的剧本中写道:

章能才再遇沈韶华,说出一句“原来我还活着”,紧接着,沈扇了章一巴掌,愤怒说道:

你一开口,总是先想到你自己。

但在故事的最后,三毛又让韶华把唯一一张逃难的船票让给了章能才。

包括三毛对荷西在内,像她们这样的女人,一旦遇到那个男人,就会爱对方胜过于爱自己了。

不信,你再看张爱玲写的《色戒》。

王佳芝到了后来,不也忘了那些大义,宁可自己死了,也要保易先生。

张爱玲写道:

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

《滚滚红尘》里,三毛为月凤(张曼玉扮演)写道这样的台词:

他把他的心交给他的梦,我把我的心交给他。

而这颗心交出去后,则是搭上了月凤的一条命。

三毛之死,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一个女人,在医院的卫生间,在比她还矮的点滴架的吊钩上,用尼龙袜吊颈自尽,没有留下一字遗书,给了世人无限遐想。

后来,三毛的姐姐也认为,她那段时间应该已经是抑郁症了。

三毛的家人说道:

她有过三次自杀念头。

三毛曾对姐姐说过,她要尝试哪一种死亡的方式比较不痛苦。

反正不能淹死,她试过放一盆水自己下去,结果发现太难过了。

家人还说,他们知道三毛是不会选择老死的,她会以自己的方式定格。

而医院那次定格,却也说不定是三毛在尝试一种死亡方式,然后,就随之而去了。

罗大佑是懂三毛的。

他为《滚滚红尘》写出了一首经典好歌。

罗大佑的词中,既有你侬我侬的情爱,又有全局的人世: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我觉得,罗大佑也是个敏感之人,当然他的敏感和三毛从女性视角的敏感是不同的。

否则,当年他又如何能写出那么多批判性思考的好歌。

所以,同样才华横溢的敏感的罗大佑看三毛,说能懂应该不为过。

三毛走后,罗大佑为她重新改了一首歌。

那歌本来已有国粤版本了,而罗大佑将国语版拿来再填上四句词,然后改了歌名。

这四句词中,写着三毛的一生,在这滚滚红尘中。

如词中所述的荒漠,意指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生活过,并写下《撒哈拉的故事》;

第二句中提到的笔迹,三毛是作家呀;

第三句,又对应了三毛的英文名ECHO(意为回音)。

这种加工,在罗大佑的作品中,仅此一首。

而最后流传度最高的,却也是这加了四句词的版本:

《追梦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