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张爱玲的哪部作品?三毛,林徽因,张爱玲的哪些书值得一看_倾城_作品_三毛

你最喜欢张爱玲的哪部作品

张爱玲的作品都有一种苍凉感,最喜欢的是《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倾城之恋》。

开始读张爱玲就是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开始的,一读就喜欢上了。尤其是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白月光和饭粘子,朱砂痣和蚊子血的语录,经典中的经典。真是写尽了男欢女爱,写尽了人性中的那点贱。

拿徐志摩与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故事来说,当初排除万难和心心念念的小曼结了婚,婚后又总惦记着林徽因这朵白玫瑰,而陆小曼也从婚前的红玫瑰变成了墙上不起眼的一抹蚊子血。为什么人们总在追寻求而不得的东西,又总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却不知道珍惜当下拥有的?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故事基本都以惨淡收场,最悲剧的要数《金锁记》里面的曹七巧。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圆满一点的结局,比如《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最能代表张爱玲个人爱情观的一部作品,也是很受读者喜欢的一部。男女主角的名字也很文艺范,白流苏和范柳原,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和一个有故事的男人。电视剧版的选角也很到位,陈数饰演的白流苏和黄觉饰演的范柳原,非常还原小说中的人物。

白流苏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范柳原,她贪恋的是范柳原的钱财和身家,而范柳原却是想找一位知心爱人。如果不是战争爆发,白流苏最好的结局就是做范柳原的长期情妇。倾城之战成全了一段倾城之恋,在那样的年代背景下,结局倒也不失圆满。

张爱玲自己的爱情经历堪比一部精彩的小说作品。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照片的背面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可心里是欢喜的”。这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情终究没有善终。多少人在爱情里迷失了自我,一味放低自己,太过卑微,反而得不到对方的尊重与重视。

我喜欢读张爱玲,不管在什么时候读,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都不会过时。尽管故事的情节脉络都已烂熟于心,还是惊艳于张爱玲犀利的文笔。

三毛,林徽因,张爱玲的哪些书值得一看

以下依次推荐三毛、林徽因、张爱玲写的书。

三毛作品: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诗:《朋友》。

音乐专辑(填词):《回声》

哀情散文:《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

林徽因作品:

林徽因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

小说:《九十九度中》、《窘》。

诗作:《林徽因诗集》(1985年)、《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

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其他作品:《惟其是脆嫩》、《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蛛丝和梅花》、《九十九度中》、《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窗子以外》、《城楼上》、《红叶里的信念》。

话剧:《梅真同他们》。

张爱玲作品:

《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红楼梦魇》、《不幸的她》等。




雪深围炉暖,红袖夜添香您最入心是张爱玲的哪篇文章,为什么

飞花《作娟悟语》,我最入心的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

刚回答了顾家悲剧的根源。又见悟空邀请,非常愿意回答。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这篇小说以曼璐姐妹的人生坎坷经历为主线,以一家人的生活本真状态为基础,真实的反映了人吃人的旧社会的黑暗层面,揭示了三十年代大上海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二,小说语言流畅,故事情节曲折功人,扣人心弦。对女性人物内心的刻划细腻,柔软,生动,尤其是曼桢被囚禁那段描写,如泣如诉,我边看边掉泪。明明受过高等教育,面容娇好,有期待的美好姻缘,又有一技之长,前途灿烂,却阴差阳错被姐姐关进了笼子,暗无天日,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生不如死。也佩服曼桢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独立个性,柔中带钢。之所以写的这样深刻打动人心,也许和张爱玲小时候被父亲关起来那段痛苦经历有关,折射出作者少年时代的影子。作者对曼璐的悲惨人生表示深切的同情,对曼桢的独立女性的人格魅力着力讴歌。

三,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没有一个好时代,任何人想要过好自己,尤其是女性是非常难的。庆幸我们今天生活在中华复兴的伟大时代,任何人只要努力,只要上进都会有前途。尤其是为女性就业创造了各种优惠政策,使我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和能力,按照自己的理想规划,把个人做到极致。

喜欢张爱玲的这部小说,它走进了我的心里。

文/顾作娟,图片来源自拍和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