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协作消息两则_乌兰察布_帮扶_协作

乌兰察布市在京召开京蒙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消费帮扶座谈会

春风送暖,柳枝萌芽。为加大“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力度,提升乌兰察布名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2月13日,乌兰察布市在北京举行京蒙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消费帮扶座谈会。

会上,市乡村振兴局、区域合作局分别介绍了消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旗县挂职干部和参会企业代表交流发言,进一步总结消费帮扶工作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和借鉴。  

近年来,援蒙挂职团队干部“一肩挑两家”,积极把乌兰察布的优质产品推荐出去,把北京的广阔市场引进来,当好京蒙两地的联络员,做好政企沟通的服务员,助力乌兰察布乡村振兴。中央单位和北京的挂职干部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京蒙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两个机制的统筹,邀请北京的企业到乌兰察布实地考察体验,为拓宽乌兰察布市优质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站稳北京市场作出更多贡献。

同时,依托京蒙协作机制,乌兰察布市全力打造“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共品牌,以“净菜进京”为抓手,以“五进活动”为载体,有效提升了乌兰察布优质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售卖率。2022年,北京市和中央帮扶单位帮助采购、销售乌兰察布市特色农畜产品达22亿多元,“薯都薯”“薯小皇”“宏福柿”“后旗红”“草原参”品牌产品畅销北京地区及全国各地。

会上大家达成共识,要继续聚焦“麦菜薯、牛羊乳”6大优势产业,深刻认识消费帮扶工作中的不足,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进一步加大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优化完善供应链,加快市场化营销,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提升乌兰察布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乌兰察布消费帮扶工作提档升级。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联动体验、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感,让广大首都市民更直观地了解乌兰察布,吸引更多北京市民走进乌兰察布、认识乌兰察布、爱上乌兰察布。

京蒙协作帮扶打牢乡村振兴基础 阿鲁科尔沁旗挺起产业发展“硬脊梁”

当初升的朝阳透过云彩,照射进阿鲁科尔沁旗(简称阿旗)乌兰哈达乡凤凰山村食用菌产业园的菌棒制作车间时,原本昏暗的车间立刻亮堂了,工人们伴随着初升的太阳,忙碌了起来。在京蒙协作帮扶建设的食用菌产业园内,村民们通过辛勤劳动,开启了幸福生活。

乌兰哈达乡凤凰山村食用菌产业园是京蒙协作帮扶阿旗深入实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北京市的全方位帮扶,助力阿旗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进一步扩大农牧业发展规模,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挺起阿旗产业发展“硬脊梁”。

草莓育苗,共享甜蜜未来

初冬时节,天气逐渐变冷,但在双胜镇三座山村的草莓育苗产业园内,却是温暖如春。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万德园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刘永云正在冷棚内忙碌着,两个冷棚内的草莓苗长势喜人,待暖棚建好后,这些草莓苗将被移进“暖房”,等待开花与结果,让红彤彤的小果子在冬天里卖个好价钱。

三座山村党支部书记孙玉刚介绍,草莓育苗产业园是昌平区投资500万元兴建的。在建设草莓育苗产业园之前,这片土地是一片盐碱地,荒芜许久。如今,在昌平区的帮扶下,曾经荒芜的盐碱地成了“香饽饽”,萌发了新希望,建设的80栋冷棚、11栋暖棚及1个3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日光玻璃温室,即将为村民带来新的收益。

展开全文

建设中的高标准日光玻璃温室宽敞明亮,颠覆了村民对传统大棚的认识,拓宽了村民的眼界,让村民对现代设施农业有了全新的概念,也让三座山的设施农业有了新起点。“我们村有着四十多年的蔬菜种植历史,从最初的大地种植,到普通的大棚,再到如今的日光玻璃温室,村民的种植理念不断更新。北京万德园农业有限公司的资金与技术支持,肯定会助推村里的种植业迈上新台阶。”孙玉刚说道。孙玉刚的话得到了刘永云的肯定。刘永云称,昌平区的草莓依托地理环境、设施农业优势,在鲜食草莓领域打响了品牌,并将草莓种植与育苗作为特色产业,不断推向帮扶地区,帮助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方法。“公司相中了阿旗的地理位置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环境优势,准备在三座山村的草莓育苗产业园内,将草莓育苗技术推广下去,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甜蜜的事业’。”刘永云说:“我相信在阿旗种植的草莓,一定会更甜,更受欢迎!”

小小香菇,撑起乡村“致富伞”

如果说草莓育苗种植是三座山村民的“甜蜜事业”,那么香菇种植则成了乌兰哈达乡凤凰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为村民撑起了“致富伞”。

走进凤凰山村的食用菌产业园,一栋栋大棚依山而建。大棚内,一个个菌棒整整齐齐排列在架子上,菌棒上香菇肉质厚实,淡淡的菇香扑鼻而来。凤凰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宝莹介绍,2020年,京蒙协作帮扶带来了100万元资金支持,帮助村里建设了香菇种植大棚。这笔资金犹如“及时雨”,解决了村里想发展产业但资金不足的难题。京蒙协作资金到位后,53栋大棚拔地而起,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66岁的村民刘秀霞通过在食用菌产业园务工,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还供孙女上了大学。“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强多了,我每天能在产业园挣一百多元,吃喝没有问题了,也不用政府救济我了。”刘秀霞坦言。

“没有产业园时,村民只能靠天吃饭。有了昌平区帮忙建设的产业园,村民们通过种植香菇,收入比外出务工高了两倍,香菇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凤凰山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崭新‘名片’,让更多的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张宝莹说。

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种植户的种植热情,“小蘑菇”形成了大产业。目前,阿旗2个乡镇已经有4个村建成了集中连片的食用菌棚,形成了阿旗食用菌产业示范带,为群众增收致富开出了一条新路径。

京蒙帮扶,圆大学生创业梦

京蒙协作帮扶建设的草莓育苗产业园与食用菌产业园,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让农民看到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而京蒙协作帮扶建设的肉牛养殖基地,则为阿旗养殖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新民乡光明村的昌平·阿旗优质肉牛产业园内,恩和靠着京蒙协作资金,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恩和毕业后,在呼和浩特市工作了三年。他一直想回到家乡自己创业,可是苦于没有场地与资金支持。他将自己想经营一座养殖场的想法跟光明村党委班子成员沟通后,得到党委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经过多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昌平区带着资金,建设了昌平·阿旗优质肉牛产业园。产业园建好后,恩和向光明村党委班子申请了建设养殖场的场地,并得到了批准。

如今,恩和的养殖场内有着80多头西门塔尔牛,个个膘肥体壮。养殖规模扩大后,恩和延伸了产业链,通过奶制品加工创收,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精准纾困,企业焕发新动能

“北京市皇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4000万元粮食收购资金,帮助企业解决了大困难。”说起昌平区北京市皇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的帮扶,赤峰蒙天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蒙天粮油公司)的负责人不禁感叹道。这位负责人介绍,以往到了秋收时,蒙天粮油公司因资金有限,限制了收购能力。去年,依托京蒙协作帮扶,北京市皇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蒙天粮油公司的困难后,提供了4000万元资金帮扶,帮助公司提高收购能力,助力农民增收。

新民乡厚德村的村民邱鹏去年卖给蒙天粮油公司4000吨玉米,与卖给外地收购商相比,4000吨玉米多卖了16万多元,对于邱鹏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以前蒙天粮油公司的收购能力有限,我们的粮食大多卖给了外地收购商。如今,有了北京公司的资金支持,我们把粮食卖给蒙天粮油公司,不仅解决了运输问题,还能卖个好价格,省心又方便。”邱鹏说。

从最初的“输血式帮扶”过渡到“造血式协作”,京蒙协作帮扶机制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北京与阿旗不断深化投资合作,依托资源及市场优势,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优势互补,着力在乡村振兴、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五年来,北京累计投入京蒙协作帮扶资金1.157亿元,合作实施的肉羊养殖、设施农业等51个产业项目,让15764万脱贫人口获得稳定收益。

End

来源:信息采编中心

责任编辑:赵慧阳 陈媛

统筹终审:高凤义

扫码

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