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六旬老人投资1.5亿元发展农村电商_惠农_互联网_农村

轻点鼠标、咨询客服、发布农产品信息,一次次线上交易快捷有效;实地考察、现场采摘、过磅装车,一个个线下流程有条不紊。昔日闭塞的山村里,汽车、拖拉机“嘟嘟”的声响,交织成丰收的歌。与过去相比,山村里前来运输的车辆多了、产品销量好了、价格高了,农户的笑脸多了……

这些变化缘于一家“互联网+农业”企业——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他们通过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农民与批发商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

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家互联网企业的掌舵人姜仕是一位67岁、至今不擅用电脑的长者。早已功成名就的他,本可以颐享晚年,却心怀一份情怀与使命,大胆创新,已投入1.5亿元在农业互联网领域创业,他说只为造福“三农”。

让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地域经济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种养殖业,许多优质产品或待在“深闺”无人知,或同质化严重,产业优势无法转化为地域经济优势。

如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我们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和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农业电子商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防伪溯源技术、农业信息化等综合服务,促进县域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在勤介绍。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打开了中国惠农网,只见水果蔬菜、畜牧水产、粮油米面、农资农机、中药材等各类名优农产品汇聚于此。其主导的广西灵山皇帝柑采购节、云南冬季蔬菜产销对接会等也在如火如荼开展中。点击网站内页,各类农产品信息十分丰富:石门的巴马香猪100头起批、山东的七彩山鸡10只起批,陕西大鲵1000条起批……

农产品种养大户与农产品批发商如何通过中国惠农网进行线上线下交易?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案例:山东临沂绿威农产品有限公司主营土豆批发,该公司将需求信息发布到中国惠农网。1天后,山东某土豆种养大户李总拨通了绿威农产品公司总经理陈志刚的电话。随后陈志刚驱车赶到李总的基地,经过实地考察后确定了30吨土豆的采购量,当天采摘、包装、上货、付款,交易金额达81000元。

这样的交易场景,只是每天通过中国惠农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交易的普通一幕。

与此同时,中国惠农网以电商精准扶贫为出发点,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逐步形成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今年中国惠农网联合靖州县政府搭建了网上杨梅节平台,联合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结合“中国创翼大赛”等线下活动,帮助百家农户销售杨梅40余万斤。

“湖南湘西、永州、张家界等山区有许多优质农产品,身陷难卖、贱卖的怪圈里。我们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互联网+农业’,让好的农产品卖得更远、更广,价格卖得更高。”张在勤介绍。

大智慧、大格局下的“三农”情怀

走近中国惠农网,不能不提公司董事长姜仕,他为人朴实、不善言辞,曾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传奇创业者。

“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同志,不会用电脑,却把资金全部投入到农业电商这个高投入、高风险、高难度的行业,许多人都十分不理解。”张在勤告诉记者,“姜总为什么要从事农业电商?这与他的经历很有关系。”

展开全文

出身于邵阳一个贫寒家庭的姜仕,从小便历尽人生坎坷。改革开放后,姜仕走上了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道路,他养过蜜蜂,开过大货车,做过服装生意,还办过冶炼厂、煤矿等。多年打拼,从一个未毕业的中学生成长为热心慈善事业、为民鼓与呼的知名企业家。

2008年,姜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随公安部、人民银行等到阿里巴巴集团调研时,感受到了电子商务的神奇魅力。从此他开始关注互联网,并进军农业电商领域。

“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并令人尊敬的长者,为家乡农民解决交通问题、喝水问题,并先后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逾1000多万元,可自己依然过着不开豪车、不住别墅的俭朴生活,周六、周日还在办公室工作……”在张在勤眼中,姜仕是一位有大情怀、大格局、大智慧的老人。

“我是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企业家,深知农民的艰辛,为了不让农产品烂在地里,让农民能够增产增收,我要尽力协助政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排忧解难。”这便是姜仕的初衷。

有人问姜仕:“你投入这么多资金,从事农村电商,万一没有成功怎么办?”

姜仕这样回答:“即便没有成功,至少我为以后从事农村电商的人探了路。”

据了解,作为中国农业互联网BTB平台的先行者,中国惠农网现已有会员有30多万。“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惠农),推广县域农业产业,使‘互联网+农业’真正落地。”张在勤告诉记者。

培养新农人为农村电商产业奠定人才基础

普及发展农村电商,关键在于大众的参与和运用,让众多的农民学会运用互联网技术,参与电子商务。

80后张平曾在湖南惠农科技工作过近二年,现在他通过在公司学到的知识,在怀化麻阳走上了销售冰糖橙的创业路,带动就业四五十人,而这样的创业者在惠农科技并不止张平一人。

“公司犹如湖南农业电商的黄埔军校,已带动就业300多人,我们愿意帮助有梦想的人创业成功。”张在勤并不忌讳公司员工学到本领后单飞创业,“只有创新型创业才能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发展。我们对农业种植户和农业企业从战略、管理、运营、网销、客服等提供全面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新农人。”

据了解,中国惠农网与湖南商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以“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为主的惠农商学院,并被阿里巴巴授权为湖南区域农村淘宝的第三方培训服务商。针对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学员覆盖1600多个行政村,有效缓解了农村电商人才奇缺问题。截至目前,已主办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培训班90余期,培训人数5000多人次,与省人社厅、省农委等联合组织创新创业培训,培训人数近5000人。

“尽管平台的发展仍在披荆斩棘的探索之中,且不管未来平台能否最终突破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瓶颈,中国惠农网都将为中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在勤相信。

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难在哪?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许多县市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农村电商依然很遥远。农村电商的难点到底在哪些方面?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在勤有过多年农村电商运营管理经验,他认为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四方面:

农业电商人才匮乏是瓶颈,将影响农村电商持续发展。农业电商不缺技术型人才,而是缺乏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的适用、实操型运营人才。

农村的宽带普及率还不高,将使农村电商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全国目前尚有近5万个行政村未通宽带。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宽带的普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快递覆盖率不高,将制约农村电商服务水平。目前,农村乡镇一级的快递普及率不到50%。国家正在实施快递向西、向下工程,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已为时不远。

农产品的特性决定其物流难,将延缓农产品的电商化进程。农产品物流方案最为复杂,比如鸡与鸭看似相近的产品,都需要不同的物流方案。又如杨梅很易腐烂,物流送达是按小时计算的。

此外,张在勤认为农村电商发展难既有共性问题,也有区域差异。经济发展好、产业基础扎实的地方,农村电商发展相对较快。此外,与当地政府领导执政理念有较大关系,县级政府领导者有不少人对农业电商不甚了解,存在政绩工程心态。“做农业电商,要特别要有农业情怀,不能急功近利。”张在勤呼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