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以“想赢就要硬碰硬”为全新口号的《最强大脑》第十季在江苏卫视开播。“让科学流行起来”,这档国民级、现象级的头部节目,在今年步入第十季。10年来,《最强大脑》积累下的“影像资源”,时常在互联网中刷屏,人们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之中、收获内心的震撼,这档节目也让众多青年人展现风采、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十年时间,对于一档电视节目而言,有的更名换面,有的则早已沉寂,但对于《最强大脑》而言,在陪伴观众的十年时间里,与时俱进,与“最强大脑”共舞。
“让科学流行起来”,这档国民级、现象级的头部节目,在今年步入第十季。10年来,《最强大脑》积累下的“影像资源”,时常在互联网中刷屏,人们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之中、收获内心的震撼,这档节目也让众多青年人展现风采、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作为江苏卫视王牌节目,《最强大脑》深入人心的背后是不断地改变与探索。不只是服务于节目的创新迭代,《最强大脑》以更具生命力的面貌出现在观者眼前。持续性升级,不仅增加了节目的亮点和看点,也收获着青年群体的成长与沉淀,更成为享誉世界的国产综艺“金字招牌”。
1月6日,以“想赢就要硬碰硬”为全新口号的《最强大脑》第十季在江苏卫视开播。节目首期CSM64城收视1.92%、CSM35城收视2.12%。“最强大脑”主话题和“最强大脑10首期就是决赛”“水哥王昱珩说来最强大脑像回家”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主榜。
无论是内容上的新表达,还是视听上的新呈现,历久弥新的《最强大脑》获得了观众网友的好评。这都充分表明:大屏优质节目依然引领着荧屏时代新风,满足青年群体的审美喜好。
迭代进阶,高密度烧脑挑战再回归
第十季从延续中创新
“第十季的《最强大脑》,一定是对自身的超越。”关于对新一季节目的期待,蒋昌建在首期节目中这样说。
展开全文
本季《最强大脑》的嘉宾阵容既有观众们熟悉的面孔,蒋昌建仍作为主持人陪伴观众步入第十季,心理学教授攸佳宁担任“巅峰召集人”。被观众们亲切地称为“水哥”的王昱珩曾经以“微观辨水”名场面和“30万把扇子可能更适合我”的名言成为《最强大脑》节目中的传奇人物,他以“脑力见证官”的身份重返脑力舞台。同时以这一身份出现的“脑力见证官”、脱口秀演员庞博也充分展现幽默与睿智,为节目融入更多趣味性。“特邀脑力见证官”郭麒麟和王珞丹也将和观众们一同见证选手们的脑力挑战。
《最强大脑》第十季节目中,选手阵容也展现出新老交汇的特色:首期节目中,我们看到高密度烧脑挑战再度回归,三位曾经的脑王重磅回归成为新一季《最强大脑》的较量起点。他们曾在第五季、第七季、第八季、第九季的节目中一举夺魁,因此冠军之间的较量、昔日王者有可能变身被淘汰者的风险都显得看点十足。而实际上,本季新选手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各路学神学霸和行业精英的加盟也将使得节目延续着前几季的特点,锻造高品质的“脑力竞技场”。
实际上,嘉宾、选手的更迭与新鲜血液的加入只是《最强大脑》创新的一部分,这也是“综N代”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一个环节。十年来,创新已经成为《最强大脑》的关键词,赛制和内容上的不断打磨、选手和选题的不断精进,都给予了节目不断锐意开拓、不断自我革命的可能,让节目打破了综艺市场“综N代”魔咒,成为创新节目的标杆和典范。
《最强大脑》第一季
《最强大脑》第四季
十年间,纷繁多样的比赛内容饱含着创作者对科技本质的不断思考:比如在第四季中,创新推出的人机大战让观者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潜力,带领人们深入思考人机关系。再如从平面破圈到立体攀登,扩宽着人们思考事物的维度与格局;十年间,赛制的创新不仅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也让《最强大脑》不断积累忠实粉丝,实现着自我的不断进阶。比如“百人抢位赛”以具有经典特色的“电视考场”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而积分累加机制的推出,又让《最强大脑》每一集都紧密串联,深度激活观众的观看欲望。
在《最强大脑》第十季的舞台之上,我们还将看到哪些新看点,最正面的脑王对决较量又将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这都等待着观众们跟随着节目的进程去慢慢挖掘。
让科学不再曲高和寡,寓科学于竞技
不断加深科学底色
回望中国电视综艺的创作史,科学类节目一直不具有核心的地位,其中核心原因在于创作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口。十年间,《最强大脑》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致力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项目的《最强大脑》,让科学不再曲高和寡,而是采用了寓科学于竞技、于科普的新模式。从这一方面来说,《最强大脑》的挑战项目不断放大科学的魅力,起到了重要的科普宣教作用,最大化激活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人们培养科学的思考方式,培养深层的思维和广阔的格局。
回望十年,《最强大脑》一直在强化着自身的科学底色,也真切让科学更流行。比如在第十季《最强大脑》的首期节目中,最大的看点便在于几位曾经的“脑王”如何解决摆在他们面前的全新命题。节目通过继续营造“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观众也投入到探索科学的世界中去。节目的众多忠实观众表达着看到昔日王者回归时的激动心情,甚至还有多篇真情实感的“小作文”彰显着这一份与节目共同成长的特殊情愫。
不仅是第十季,回望每一季节目丰富的主题和环节设定,我们都得以看到看似高深莫测的科学知识拥有了更多大众化传播的可能。《最强大脑》通过项目竞技这样一种接地气的形式,充分展现出在场选手的观察、推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在引导观众们去积极思考。
不止于科学,更引领人生
用持续的精神力量鼓舞年轻一代
《最强大脑》不仅关注科学本身,更蕴含着对于人生的思考、生命的辩证哲学。在每一季节目中听到嘉宾所说最多的便是“真的很难”等等表达,本季节目也是如此。选手们在面对很多复杂难题时偶尔面露难色,知道自己胜算不大,但他们依然克服挫折,挺身而出,逆转的奇迹时常发生,观众们也在一同经历过山车一般的心情。十年间,那些经历过试错、经历过起落的选手成为了观众们喜爱的对象,也让《最强大脑》成为了网络平台上的热议焦点。而冠军们在第十季《最强大脑》首期中的汇聚、众多优秀选手的强势加盟,更让我们期待他们将在本季的节目中如何以强大的脑力和精神力量超越自我。
在舞台之上,他们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在屏幕之外,他们则是精神动能的源泉。十年来,选手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勇气、面对舞台的坚持都让人感动。这种力量早已超越生活本身,覆盖到他们人生前行道路中的每个领域。《最强大脑》正是通过榜样的力量,给予了青年一代持续的前行动力,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符合时代的审美导向,展现出电视综艺能同时兼容文娱特质、科普功能和价值观传达的“硬核实力”。
首播当晚,节目微博发表了《伴我同行这十年——〈最强大脑〉十周年给观众的一封信》。其中写道:“或许你是大脑十年的铁粉,在这十年的历程中,只要你在某一刻曾关注过‘最强大脑’这四个字,在某一个周五晚上曾打开电视看过这档节目,我们都无比感激,感谢你们曾向这个节目投下过视线,谢谢你们。”
在评论区,网友们纷纷表达着自己与《最强大脑》的情谊:“从第一季到第十季,一直都在!”“感谢陪伴!”“十年陪伴,以后继续!”对于节目创作者而言,能拥有这样一批忠实的粉丝一直陪伴着十年,或许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他们不仅深爱着这档电视节目,更深受着《最强大脑》的鼓舞,在各自的赛道中奋勇前行。
当然,十年间,《最强大脑》也正如一个茁壮成长的青年人,在中国电视综艺的赛道上不断彰显金牌节目应有的高品质、应有的价值引领责任担当,通过十年的进阶实现着“强者更强”。如果我们打开历史的后视镜,与《最强大脑》同一历史时期诞生的诸多综艺,当下已经卷入历史的车轮不再被人们记忆起来。而不断创新、不断散发科学魅力的《最强大脑》不仅成为了江苏卫视的一面闪亮的招牌,更成为了中国电视史上不可多得的创新范式。
2023,《最强大脑》第十季再展科技风采,再领综艺创作新风,以“最强大脑”之名,续青春华章。
来源:江苏卫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