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个信号非比寻常_预制_广东_产业

文 | 王庆峰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却大有意味。(详情>>>)

这既是对预制菜模式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广东模式、广东经验的高度认可。

众所周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如何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谋求发展,也是中央一号文件历年来关注的重点所在。

但具体来说,往哪个方向用力,怎么用力,各地认识相对模糊,这几年一直处于“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从文件用语就可见一斑。

从2021年提出“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到2022年提出“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再到今年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不难看见的是,方向越来越明确,模式越来越清晰。

这正是中央一号文件的思路:把地方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成果,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起来,形成长效机制,对全局形成指导作用。

预制菜从兴起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前后不过三年。这三年,正是预制菜进入大众视野并且火爆全国的三年。这三年,广东模式、广东经验功不可没。

三年来,广东勇当排头兵,率先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蹚出全国多个“第一”,探索全国多个“首次”,搅动了万亿级的市场春水。

同时也要看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点是指导“三农”工作,把预制菜写入其中,意味着我们要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来重新认识这一产业。

显然,预制菜不只是一门“生意经”,而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纽带,是农产品价值更大化、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具有全局性的社会价值。

通过市场发力+政策加持,可以预见,预制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只要我们锚定目标,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涵、提升效益,预制菜一定会成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 王庆峰

南方评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