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准入门槛、拟推预制菜新规……深圳市监为企业送“良方”_预制_企业_核查

南都讯 记者张艳丽 摄影记者赵炎雄 4月19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腾讯滨海大厦召开审批服务惠企政策推介会暨大证点评论坛活动,集中展示市场监管部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改革举措,推广惠企政策创新解决企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探索建立政务端+数字平台+企业端的公开交流和服务互动机制,发挥助企政策宣传的“窗口效应”。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举办审批服务惠企政策推介会暨大证点评论坛活动。南都记者赵炎雄。

承诺制办理门槛由50家门店降低至10家门店

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审批处介绍了大型连锁食品经营单位许可承诺制的改革缘起、发展历程和实施近况。据介绍,目前承诺制办理门槛由改革之初的50家门店逐步降低到10家门店的要求。至今,市市场监管局已组织评审9次,通过29家“申请人承诺制”企业,业态类别包括大型连锁食品销售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惠及全市3000家门店,对推进本市食品经营连锁化标准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会议还分享了2020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引入远程视频核查技术在食品药械许可领域的探索运用。通过运用远程核查技术,用手机APP自助拍摄经营场所视频上传接受核查,做到办证“零见面不跑腿”,降低廉政风险。2022年3月,远程核查工作已经推广到全市11个区,除了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和单位食堂外,其他所有餐饮业态都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核查申办许可。

统计数据显示,每一单许可核查平均用时为2.9小时,比现场核查减少86%;企业满意度调查得分为98.5%,对于暂时还未取得承诺制资质的来说,远程视频核查是一项省时省力的好选择。

广深中三市有超200家持证中央厨房企业

为精准推动大型连锁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城市群发展,市市场监管局还介绍了食品经营许可广深中跨城互认政策。今年2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议定并签订了食品经营许可跨城互认协议,赋予企业更大经营自由和发展空间。目前,三市共有超过200家持证的中央厨房企业,配送门店已经接近1万家。

分析观点认为,跨城互认政策的落地,客观上有助于充分释放中央厨房产能,能够极大程度降低企业边际成本,尤其是疫情之后经济复苏发展阶段,不仅将推动企业连锁门店的数量再创新高,还能进一步助推企业拓展预制菜市场,使广东食品企业的影响力从大湾区辐射到华南甚至全国。

多项举措助力预制菜规范发展

目前,国家乡村振兴政策鼓励推动预制菜产业。由于预制菜食品许可和监管相应管理法规尚未出台,全国还缺乏统一的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对预制菜的食品分类、准入标准等没有明确,特别是对于具有显著地方特殊的预制菜食品难以按照国家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的产品进行归类许可,直接影响了预制菜全品类的准产落地,也给预制菜生产许可和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对此,为助力深圳市预制菜企业规范发展,2023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已多次走访相关企业调研问需,起草了《深圳市预制菜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该《指引》现正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拟进一步明确深圳市预制菜的分类原则、生产要求和许可措施,力求为企业提供可预期的符合性判断依据,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为了更好指导预制菜生产企业规范建设生产厂房,市市场监管局审批处联合审查技术部门组建了专业服务组,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一对一专门服务,对预制菜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工艺流程设计、设备设施和人员配置、制度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合规性专业指导。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国伟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将从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环境、加强相关重点行业帮扶等方面发力,促进中小微企业、个体户扶持政策,依托市场监管靠前服务优势,围绕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农业等民生安全领域开展上门服务,推进解决企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市场监管更大动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