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画好“同心圆”_未成年人_法治_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大同平城区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平城检察“知心姐姐”们紧紧围绕“七字诀”,努力以更高质量检察履职,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

“宽”——宽缓到位,精准帮教。该院对涉罪未成年人始终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通过提前介入侦查、羁押必要性审查、佩戴电子手环、促成刑事和解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羁押监禁。充分发挥附条件不起诉的特殊预防和矫治功能,做到“应用尽用”。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等开展社会调查,为案件办理及精准帮教提供重要参考。引入社会力量,帮助涉罪未成年人真诚悔罪、早日回归正途。

“助”——多元救助,综合保护。以“零容忍”态度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建议法院适用从业禁止,更加注重“双向保护”,全力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坚持推行“一站式”办案机制,同步介入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次性完成证据收集等工作。针对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联动控告申诉部门形成内部合力,对因案陷入困境的涉案家庭落实司法救助,帮助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困境。

“教”——检教合作,送法入校。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助力法治校园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知心姐姐”未检团队坚持“线上+线下”双模式,统筹协同制作多期“法治云课堂”,为孩子们“云端”送法。抓好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全市首次在幼儿园开展“法治启蒙小课堂”。携手公安民警“双料”普法,增强孩子们的学法兴趣。走进乡村学校,捐赠文体用品和法律书籍、开展法治讲堂、查访办学环境,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与教育局联合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手绘画廊”活动,寓教于乐,轻松学法。

“管”——家教指导,亲子齐管。联合平城区妇联、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司法社工等多方力量,坚持开展未成年人“两法”等系列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法治进乡村”宣讲,补齐乡村家庭教育短板,提升家长依法教子、科学育儿能力,护航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委托监护制度,立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审慎撤销父母监护资格,委托经常照料人代为履行监护职责,兼顾对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保护及合理有效教管。根据社会调查反映出的家庭监护问题,精准制发督促监护令,召开家庭教育现场指导会,为问题家长“开良方”。

“促”——凝聚合力,促推共护。联合美团专送共同开展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外卖服务“机动、快速、灵活”的行业优势,骑手变身“法治使者”,随餐发放未成年人法律宣传页,将“法治大餐”送进千家万户。坚持开展“六一”检察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检察机关未检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促进构建“六位一体”大格局。

“治”——能动履职,协同治理。积极推进与行政部门的良性互动,与平城区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营造校园周边“无烟圈”专项行动。对办理的刑事案件中存在文身的未成年人逐一摸排,并实地走访排查所涉文身场所。张贴禁止性标识贴纸并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讲《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询问涉嫌违规经营的经营者并现场取证。2022年,依托办理的刑事案件,发现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治理漏洞,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5份,以法律监督助推诉源治理,为未成年人筑起保护屏障。

“学”——学无止境,强基赋能。以“六大保护”为核心,围绕“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要求未检人必须当好“全科医生”。在院党组的全力支持下,“知心姐姐”未检力量不断壮大,未检团队坚持“自学+互学+共学”,不断提升未检工作专业化水平。2022年,该院一名检察官荣获全省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优秀讲师”、大同市“励志奋斗青年标兵”“平城最美政法干部”等荣誉。

面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新局面新形势,“知心姐姐”未检团队将继续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以法律监督为原点,携手各方,共同把未成年人保护的“同心圆”画得更好。

本报记者刘宏明 通讯员白月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