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子生理期紊乱竟和脑子有关!苏州九龙医院:要警惕这种病_垂体_肿瘤_手术

近日,28岁的白领张女士(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苏州九龙医院妇科就诊。起因是近半年她突然出现了生理期紊乱、经量减少等情况,更奇怪的是,还偶尔伴随着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状态。

听完她的描述,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袁高亮心中便有了判断。于是,立马电话联系了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沈李奎,开展了在线MDT会诊。后经商议,一致认为张女士可能是垂体瘤,并建议她先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诊治。

在张女士将信将疑地完成核磁共振(MRI)检查后,真相也终于大白。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头颅鞍区占位及鞍上实性占位性病变,确实为垂体瘤。“生理期紊乱、经量减少这种不是妇科毛病吗?怎么检查下来和脑子有关?”面对着这样的检查结果,张女士不解地问道。

袁主任介绍,大多数生理期紊乱患者还是妇科本身的问题,可以给予适当的激素序贯疗法,或者宫腔镜。但是当患者合并视力下降、头疼、头晕排除孕后的恶心呕吐,就可能需要联合神经外科共同协助完成患者的诊断。

沈主任也解释,月经是卵巢分泌激素作用的结果,但其调控中枢在大脑的下丘脑和垂体。故较多的年轻女性垂体瘤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规律或者停经。而育龄期的妇女除了月经紊乱之外,还会表现为不孕不育。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导致视力障碍和颅高压症状,部分患者在诊断明确基础上经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如若激素水平得以恢复,仍有恢复正常月经和怀孕的可能。

听完两位主任的解释,张女士恍然大悟。为了能够早日返回工作岗位,她希望尽早手术。最终,经过专业的评估,沈主任为张女士制定了经鼻蝶鞍肿瘤切除术这一微创手术方案。

(▲术前▼术后)

展开全文

手术需要经鼻腔入路,因鼻腔内空间狭窄,蝶鞍区遍布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所以手术难度也大大增加。但是,沈主任结合多年的神经内镜手术经验,采用了鼻中隔粘膜下进入蝶窦腔,进而完全切除肿瘤组织。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经鼻蝶入路的垂体瘤切除这一术式,不仅避免了开颅的痛苦和创伤,更重要的是几乎不牵拉脑组织,并发症明显少,住院时间短,恢复更快。而且经过沈主任改良术后的鼻中隔粘膜下入路也几乎不骚扰鼻腔粘膜,术后鼻腔粘膜既不出血,也无需填塞鼻腔,患者也不会产生鼻腔填塞的不适感,对嗅觉没有影响。很快,沈主任便携其团队为张女士切除了垂体瘤。

沈主任表示,垂体瘤又名垂体腺瘤,是起源于脑垂体的常见肿瘤,占原发脑肿瘤的10-15%,其高发年龄在30-60岁。垂体瘤多发于垂体前叶(腺垂体),在组织学上是良性肿瘤,极少有恶性改变。垂体瘤分为功能型和无功能型两种。其中,功能型垂体肿瘤细胞会分泌较多激素,如泌乳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无功能型垂体肿瘤细胞无分泌功能,就像张女士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正是因为垂体瘤体积增大,形成的颅内压升高引起。

据了解,垂体瘤常见的症状有月经紊乱、泌乳、面容改变、难治性高血压、糖尿病、脸色发黄、食欲下降及血压降低、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头痛、头晕等。而肿瘤压迫正常垂体、垂体柄和或下丘脑,也会造成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等,严重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甚至生命体征不稳的情况。

对于垂体瘤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手术及放疗治疗三种。但由于这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应该根据肿瘤的分型、大小、症状、进展情况和患者的要求制定个体化方案。目前大多数垂体瘤手术以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为先。手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可在安全前提下将肿瘤切除。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疗效佳、花费少及恢复快等优势。虽垂体瘤患者体质差异较大,但一般患者术后5-7天均可康复出院。(张思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