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清朝最富的地方在哪?不是江南,也不是紫禁城,而是广州十三行。那它富到什么程度呢?自康熙朝开始,在此后近一百多年中,广州十三行向清朝政府缴纳的关税,竟占到全国税收的40%。其实,还不止如此。
嘉靖时期,广州十三行发生了一场火灾,将150万公斤白银烧成1公里“银路”,等于清朝1年的收入。这150万公斤白银,还只是部分商人的损失。除150万公斤白银外,大火还烧了无数货物、古玩和珍宝。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其真正名号是“外洋行”
。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直至鸦片战争为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上百之久,中国对欧洲的贸易维持了100年的贸易顺差地位,使全球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称得上是富可敌国的地方,让其损失最大的不是贪官,而是大火。
1822年11月1日晚上9点半,位于十三行街北侧,离行商公所不远处的一家饼店着火了。时值秋冬之交,广东北风盛行,火势顺风向南蔓延,很快进入十三行夷馆内。偏偏当时新英国馆边的猪巷里堆放了很多木柴,被点燃以后火势加强。
展开全文
外国商人原本在商馆内备有几台灭火机,但这种老式灭火机需要先拉到珠江去吸水,再拉回来救火,此时已是杯水车薪。眼见情况紧急,十三行商人提议立即拆掉部分房屋,制造出一条隔火带,但时任两广总督的阮元却出于迷信思想拒绝了,只祈祷神佛而已。
由于阮元的不作为,到了次日中午,整个西关烈焰冲天,持续7昼夜之久,“只有丹麦、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公司的商馆保存下来”,共计“焚烧1.5万余户,洋行11家,以及各洋夷馆与夷人货物”、“银四千余万两融入水沟,长至一二里”。
也就是说,在这次火灾中,有4000多万两白银(当时一两等于37.3克),也就是150万公斤白银被烧成了“银水”,“银水”流到水沟后,形成了1公里“银路”。4000多万两白银,那时相当于清朝一年的国库收入。
当然了,对于长达1公里的“银路”,当地的老百姓却非常淡定,并没有出现哄抢的情况,为什么呢?一来是怕官府事后追责,二来“银路”整条连着,非常重,根本搬不动。(喜欢的话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收藏,转发和评论,谢谢!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欢迎品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