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0余项 (渝中区商务委供图)
近日,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面向全国推出25个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具备借鉴推广价值的案例做法,进一步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持续释放试点制度红利。本次重庆市渝中区探索“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获评 “最佳实践案例”,成为该区第二个获评的全国 “最佳实践案例”。
渝中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渝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要求,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政企银联动,建立规避汇率风险信保资金池,探索开展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着力破解企业避险难、避险贵、避险繁问题,为服务贸易企业应对汇率风险保驾护航。
统筹深化政企银联动,渝中区成立由发改、财政、商务、金融、国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汇保通”工作小组,制定“汇保通”业务管理办法,开展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汇保通”规避汇率风险信保业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外汇衍生交易提供支持。
设立“汇保通”风险补偿资金池,渝中区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外贸企业发生的衍生交易保证金损失进行代偿,用授信额度替代外汇衍生交易所需的保证金,用风险补偿降低授信门槛,提高银行机构开展避险业务的积极性,减少企业保证金资金占用压力。
“当企业出现避险业务到期无法履约情况,该模式下的合作银行对该业务进行强制平仓,企业承担平仓损失,合作银行则向企业追偿”。谈到风险分担机制时,渝中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若出现追偿失败,对未偿部分,由“汇保通”资金池与合作银行按一定比例分担。
让银企吃下“定心丸”,渝中又建立“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准入机制。“正面清单”即企业需满足依法注册、依法参保、诚信纳税等12 项准入条件,“负面清单” 即企业若在市场主体联合征信系统中有重大违规记录、出现连续 2 年经营亏损等10 项情形之一不得准入。
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开展的业务和资金需求千差万别,合作银行为其匹配集开户结算、贸易融资、跨境金融、汇率避险等于一体的“一户一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提高授信审查审批效率,合作银行搭建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创新“中小外贸企业汇率避险”专项授信模板,实现授信专项额度、专人审查审批、专人放款的“批量授信”一站式服务。
降低汇率避险工具成本,合作银行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和外汇衍生品适合度评估后,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本外币结算账户,匹配专项授信额度,以其替代外汇衍生交易所需的保证金,企业办理外汇衍生交易无需缴纳保证金或只缴纳部分保证金。
同时,渝中加强汇率避险推广宣传,推动汇率避险金融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支持银行优化线上汇率避险服务。通过运用“汇保通”等新型汇率避险产品, 2022年,渝中区 80 余家中小外贸企业外贸进出口额实现正增长,占全区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的 70%以上。
渝中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重庆纳入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渝中区紧扣全市开放大局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发挥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专业服务、数字经济、大健康六大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渝中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0余项。其中,“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获评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市场主体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增值税‘一表集成’”分别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向全国复制推广;“探索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还作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案例入选商务部十四五规划案例汇编;“探索国际‘双跨境保理’业务新模式”“‘互联网+高效货运物流’供应链体系”等11项案例在重庆复制推广。(俞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