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太极拳协会吴式代表队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训练比赛计划_太极拳_训练_代表队

一、2022年的工作总结

2022年是全国抗疫第三个年头。吴式代表队在海太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适时制宜,坚持训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协会交给的训练和比赛任务,在队伍建设、队员技术和比赛成绩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发展。

(一)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培训,注重打牢吴式太极拳的技术基础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优秀拳种。按照建队时协会的要求,吴式代表队注重学习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拳理和太极文化。根据2022年疫情防控要求,吴式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参加各级别各层次的太极健身培训,提高全队整体拳技水平和科学健身知识水平。疫情紧张时要求队员以看视频,个人练习为主,队里还安排队员认真学习邱慧芳老师的太极拳培训课程,观摩宗维洁老师的慕课等系列视频讲课;疫情平稳时坚持每周一次集中训练,重点学习和巩固吴式竞赛套路。在训练中,根据队员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分类训练,突出基本功的练习,由朱燕丽和王世随老师依据吴式太极拳风格特点,从手形、步形、身形到动作名称、原理、技击含意,由浅入深地讲解示范,分动教学,要领明确,细节到位,一招一式,通俗易懂。队员们专心听讲,认真体会,相互切磋,反复练习,力求做到先塑形、再求神,立足打牢吴式太极拳的技术基础。

展开全文

(二)坚持以赛促练严格要求,充分展示敢于挑战争创佳绩的精神风貌

疫情催生了网络比赛的广泛开展,使队员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比赛不仅是拳技水平展示的平台,也是开阔眼界、学习进步、积累经验的机遇。平时训练为比赛打下基础,赛场上才能游刃有余,不负众望。每逢大赛,队里认真按照协会的指示要求,克服人员少、时间紧、参赛规格高的困难,敢于担当,积极组队参赛。为了取得好成绩,精心组织队员进行强化训练,从吴式拳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队形整齐,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逐一动作进行精雕细琢,做到一丝不苟,整齐划一、神形兼备。

2022年,我们参加了包括区、北京市、全国等不同级别的六个网络赛的集体项目。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全民健身助力冬奥”新春网络健身大联欢活动获集体二等奖,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举办的“回天专班社会体育指导员系列活动”获武术类一等奖,全国老体协主办的“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线上系列活动”获最佳展示奖,第三届三亚和北京兰玲杯联合举办的太极网络赛获集体一等奖,全民健身日太极拳、健身气功网络展示比赛获一等奖,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获集体项目一等奖。集体项目获奖是建立在个人拳技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的。2022年,吴式代表队个人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一等奖50多个,二等奖20多个。其中5人8次获得比赛的第一或一等奖的第一名。可以看出,这一年大家的进步都很大。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吴式代表队能打敢拼的坚强意志,展示了吴式代表队飒爽英姿和亮靓风采,也给海太协会争了光。

(三)坚持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努力营造团结奋发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吴式队建队时,队员们的太极拳基础并不太好,但是老师们很认真很敬业,队员们很刻苦很钻研。吴式队训练场地设在海淀区长春健身园,队员们来自海淀区太极拳协会所属各辅导站。有的队员家住得很远,一次训练来回路上就需要三四个小时,但是队员们不怕吃苦,克服种种困难,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热的夏天,只要是训练日都早早来到指定地点。在训练和比赛时,队员尊重老师,听从招呼,教学相长;队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关心,互相鼓励,老师和队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集体荣誉为重,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

队员们的拳技水平提高后,不忘初心,不忘社会责任,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各基层站点,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种子作用,使更多的人分享到学习吴式太极拳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二、2023年训练比赛计划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建队时的任务,学会了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学习吴式太极拳。我们的计划安排是:

(一)在学习训练方面

第一,通过训练,继续巩固和提高全队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整体水平;

第二,坚持竞赛和传统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适时开始学习传统吴式太极拳33式。 这套拳是李秉慈老师创编的,它虽然只有33个动作,但集中了传统吴式拳中最典型的动作。

第三,准备学习传统吴式器械:太极剑或太极刀。

(二)在参赛方面

2023年吴式队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并努力争取好成绩,确保以赛促练落到实处。

(三)在团队建设方面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发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在学习和传承吴式太极拳上更上一层楼。

展望2023年,吴式代表队将在海太协会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再创辉煌。

海太协会吴式代表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