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现成的,一代名臣就此诞生_雍正_阿克_乾隆

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有贤臣君王如鱼得水。自古明君多有贤臣相伴,古有管仲助齐桓公谈霸王之术,称霸春秋;汉有霍去病替汉武帝征战沙场,名震四方;唐有魏征劝唐太宗从谏如流,贞观之治。

清朝雍正时期,正处清朝最强盛的康乾盛世的中点,雍正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位以“勤”著称的皇帝,也遇到了用人荒,在张廷玉的建议下,从牢里捞出了一个千古名臣——章佳·阿克敦。

雍正振朝纲,国运拐点

雍正只在位了短短的十三年,但是清朝却在这十三年的积累下变成了一个世界级强国。这离不开这位全年无休,一天只睡四个小时的“996”勤政皇帝雍正。

从国家的角度,雍正在位期间打压了官场的各种不正之风,他还积极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政策,但是从官员的角度上讲,雍正这么做无疑是伤害到了某些官员的利益。

自从满族八旗子弟取得江山后,世风日下。自以为荣华一身的八旗子弟,大部分开始懈怠,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到康熙晚期更甚。

雍正继位后,想要整顿这种不良的风气,正值改革用人之时,却无有抱负旗人子弟可用。这里要说明,由于满清王朝非汉人朝代,为了巩固朝纲,清朝的皇帝更喜欢用旗人子弟。

展开全文

可无奈,科举制本是汉人所立,而且又是朝廷选拔官员最主要的手段。旗人本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应试不及汉人,而捐纳制度或世袭官位的旗人子弟有真才实干的却少之又少。

正当雍正犯难之际,雍正想到了父亲曾经青睐的一位年轻人,这让雍正眼前一亮。

科举入仕途,满清希冀

这个人就是章佳·阿克敦。

康熙四十八年,又是一年科举,在康熙的殿试上,别的人都不敢抬头,而殿上这个年轻人,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有着别的八旗子弟没有的一种抱负与气场。

这让康熙从见到这个年轻人的第一眼就深感欢喜。后续阿克敦对于康熙的提问更是对答如流,胸有成竹,让康熙仿佛看到了旗人希望。

章佳·阿克敦作为满清的希望,没让康熙失望,也并未让雍正失望。纵观阿克敦的政治生涯,作为三朝重臣,他文武兼备,先后做过大小文武要职用一只手数不完。

因为以学问优,殿试有声名,在中进士后不久,就被康熙任命为庶吉士,授编修。雍正元年,又被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雍正四年,兼国子监祭酒,这国子监祭酒,就是现在的北大清华校长,可想阿克敦一入仕途就是人生高光时刻。

文科不仅常人所不及,武科也很不凡。同样是雍正四年,紧接着阿克敦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又被命为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期间也是惩治贪官污吏,被雍正褒扬,但是同时却得罪了一众别有用心的官吏们。

这也为他之后被小人陷害,锒铛入狱埋下祸根。

乾隆时期,阿克敦也是平步青云。

乾隆继位就授阿克敦为工部侍郎。乾隆五年,调刑部,复调吏部。乾隆十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十一年,授刑部尚书。乾隆十三年,阿克敦更是高龄坐到了协办大学士的位置。

但是,人生怎会一帆风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险境两逃生,传奇人生

这位阿克敦虽然胆识过人,文武双全,是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但在担任刑部尚书期间,却因小人所妒忌,被判处死刑三次。

阿克敦的第一次落马是在转任广西巡抚期间。阿克敦刚刚入仕,就一路平步青云,鲜有挫折,因此让他在从政时显得比其他人更加“不近人情”,一心只为政绩。

为了迎合雍正的改革政策,阿克敦惩治许多官员,广东巡抚杨文干早就看阿克敦不顺眼,在雍正五年,一个强盗案中,他终于有了机会。他强行将强盗案改为盗窃案,弹劾阿克敦:“阿克敦闻盗不严缉,新会县得盗,授意改谳,以窃贼详结;侵粤海关耗银,令家人索暹罗米船规礼。”翻译过来就说,污蔑阿克敦对官银有不轨之心。

有心之人设局,让假的也变成了真的。雍正六年,也曾经被阿克敦弹劾过的官员王士俊和孔毓珣,乘机又参了一折子,雍正大怒,阿克敦被宿敌杨文干关入大牢,被判秋后问斩。这是阿克敦第一次被判处死刑。

但是历史总是会为有才能的人开启一扇窗。雍正七年,天降大雨,一时江南水患无人能解。

朝堂上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但更多的是叹息,因为无人能解这个局。此时在一旁沉默的大学士张廷玉思索再三,无论是从朝廷缺人角度,还是对人才的爱惜角度,阿克敦作为一个奇才,都不应该就这样昙花一现。

张廷玉动了想要建议阿克敦治水的念头,可是怎么才能让皇帝放人呢?

张廷玉作为皇帝的得力老臣,自是清楚雍正的心性。知皇帝有大志,正是用人之际,自有爱才之心。

于是张廷玉请奏到:“深知陛下心系百姓安危,可我朝堂众臣虽有效力之心,却被事物牵绊无法脱身,自是人才不足,却有一可用之才,却得陛下思量才能定夺。”

雍正一听顿时来了希望,追问:“我朝若有此能者,无论身处何处皆可用。爱卿所说之人为谁?”

“这人在牢中,名曰阿克敦,此人治水有奇才,望陛下网开一面,为了百姓,让他可以立功自救。”

雍正想到阿克敦确为奇才,而且君子一言九鼎,岂有收回的?不得已让阿克敦戴罪立功,命阿克敦治理江南水患。阿克敦这才化险为夷。

好不容易安全度过雍正时期,但是没有想到,乾隆时期还有这似曾相识的经历等着他。

乾隆十三年,阿克敦先后两次被判处死刑,又幸运化解,其经历像是过山车般刺激。而让阿克敦心惊胆战的原因,就是因为乾隆爷的“文字狱”。

要说人背时喝凉水都塞牙。阿克敦就是这样的人。由于年龄增大,工作量又大,阿克敦不小心用满文把“皇妣”译为“先太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心想阿克敦作为老臣,这种低级错误都会犯,可见他眼里已经没有皇帝了,打算给他判处死刑,这就是阿克敦第二次被判死刑。

但这一次,确是阿克敦的“好人缘”救了他。

由于多年来阿克敦的德行有目共睹,朝廷中的大臣们纷纷查阅书籍古典,发现了阿克敦的翻译是正确的证据,这才把他从大牢中救了出来,化险为夷。

但是,乾隆爷岂能容忍朝臣认为是他自己犯的错误,而且朝臣居然纷纷袒护阿克敦让乾隆非常猜忌。好景不长,刚刚出狱的阿克敦,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乾隆皇帝给他安了个 “大不敬”罪名,打算找个合适的时间就绞了他,以此告诫朝堂。

面对第三次被判死刑的飞来横祸,阿克敦的才能又一次救了他。

面对大清少有的满清人才,阿克敦连连叩首求情,乾隆冷静下来,想着阿克敦罪不至死,国家少了一个能做事的人才,才是大清最大的损失。便罚了阿克敦的俸禄,贬了他官职,这事也就作罢了。

阿克敦终于渡过了人生三次大劫难。

随后的时光里,阿克敦也再次展示出他过人的才能,从被贬又一步步走到了协办大学士,直至安全身退。

清朝三代皇帝对他赞誉有加,清朝一代名臣,也终于在赞誉声中走完了72年辉煌的人生。

行法浅酌情,四代谥美

阿克敦不仅政治能力出色,而且品格高尚治家有方,让四代人都在清朝的历史上享有美誉。

从阿克敦开始,章佳氏四代人,其中有三代执掌过刑部,清正廉洁,执法情法两尽。

阿克敦因为经历过两次大的死里逃生,因此对“法”有着独特见解。因法而被判死刑,又因法有情可原,罪过相抵得以逃生。所以阿克敦在对后代的教导中行“而可尽耶”的家训。

而且阿克敦深知法有着不确定性,所以要求后代要以“谋社会治理之事”去进行执法断案。

其子阿桂也在成长中遵循这父亲的谆谆教诲,成为了乾隆年间可以当朝牵制权倾朝野的和珅的重臣之一,青史留名。每每回忆起父亲,阿桂都只记得父亲淡泊、宽仁、简政的从政理念和做人原则。

其孙阿必达命赴西宁祭告河神,探黄河真源。

其曾孙那彦成也曾任职刑部。

面对这样忠勇有才的世家,湖北提刑按察史冯廷丞不禁感叹阿克敦:“夫狱者,愈求深则愈深。要在适中而止,则情法两尽。”这就是对阿克敦行法最好的总结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