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侨界科学家共话“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_侨联_上海市_特聘

上海市侨联举办特聘专家主题日活动。 上海市侨联供图

中新网上海2月10日电(记者 范宇斌)侨心汇聚,侨智涌动。近日,上海市侨联举办特聘专家主题日活动,沪上侨界科学家、专家汇聚一堂,共话“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展现科学家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上海市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林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有紧迫感,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做出真正有力度、有水平的工作,为国担当奉献。”

“走向世界科技前沿,我们已具备很好基础、有利条件。如在天文学这个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天眼’。”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陈俊平认为,天文观测需要世界各地的天文望远镜协同工作,其他科研也都需要世界眼光,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同济大学长期特聘教授、侨联主席、高分子材料系主任杜建忠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重视培养眼界高远、胸怀世界、勇于担当的科技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人才,侨联组织应发挥优势,促进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向经济主战场,激发创新活力

“我的产业领域涉及‘电转光’的LED照明、‘光转电’的太阳能电池等。”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卓回顾了归国20年来深耕科研产业化,助力LED等产业实现国产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经历。孙卓表示,将继续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提升光电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2007年回国创业以来,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企业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创新源动力,持久发展。”艾琪康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寿福说。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教授、徐汇区侨联主席朱自强介绍了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聚焦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与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持续导入科技人才的案例,提出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应注重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技造福人民

“在C919国产大飞机研制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部长、上海市侨联兼职副主席、上海市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仲焱介绍了中国商飞推进大飞机研制情况:“我们与数十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聚焦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形成上千项专利。同时,以大飞机为牵引,带动中国国内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产业链成长,使大飞机项目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作为一名医疗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实践中,深切感到数字科技发展为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等研究带来的新变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浦区侨联主席王慧说:“借助智能穿戴设备,比如我戴的这个指环,人们可以时刻关注自己的睡眠、心脏等健康情况,通过与手机联动,在侦测到异常后立刻发出信号,能减少意外发生。”

“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深入思考医学科技对于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侨联主席、上海市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颖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常江分别介绍了从事消化道癌症基础理论研究和研发生物材料应用于人体损伤修复的情况和思考。

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说,上海市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是高端咨询团体,是示范和带动新侨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也是上海市侨联联系和服务侨界高层次人才的平台。“我们将继续办好主题日等活动,汇聚侨智,促进合作,办好暖侨实事,支持侨界创新人才更好地建功立业。”(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