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梁兴初在两位老部下陪同下,重返黑山,到101高地再看看_黑山_高地_敌人

在黑山阻击战主战场101高地,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当年第二十八师师长贺庆积题写的碑铭: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一零一高地纪念碑。

当年在梁兴初的指挥下,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解放军战士们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极为重要的黑山阻击战

在1948年10月中旬,东北野战军拿下了位于辽宁省南部的锦州,也切断了国民党军的退路。

蒋介石也极为焦灼,组织起了“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两个部队,企图对锦州进行夹击。

锦州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名为黑山的地方,这里是整场战局的关键点。

10月23日,接受了蒋介石命令的廖耀湘率部向黑山和大虎山一带发动猛攻,在这里驻防的是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为梁兴初。

从装备和兵力上来看,廖耀湘无疑是有着巨大优势的,这一点,梁兴初也有过事先的侦查,对情况也比较了解。

可他更加清楚黑山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为了鼓舞士气,梁兴初甚至走上了前线,有人曾多次劝说道:“梁司令,还是赶紧撤一撤吧,到安全的位置上去指挥。”

梁兴初的态度也非常坚决,并且下达了“死命令”:“我不撤,谁要撤退,就从我的身体上踩过去。”

贺庆积的二十八师也在十纵防线上最为重要的部队,他们面临着黑山县城以北的正面防御。

展开全文

那会,他们的西侧是大白台子,这里是敌人南下所必须要经过的道路,而他们的东侧则是高家屯一线,为长达3000多米的环形丘陵地带,这里有多处高地,其中101高地是最为险要的。

10月23日一大早,廖耀湘兵团就开始攻击尖子山等地,贺庆积手下的七连部队拼死反击,击退了敌人两个营的多次进攻。

按照廖耀湘最初的构想,用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能拿下黑山,可这一场仗打下来,再想迅速拿下黑山就极为不现实了。

到了晚上,梁兴初将各位干部汇集在一起,转达了林彪、罗荣桓两位首长的指示:只要你们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敌将全部歼灭。

贺庆积回到师部之后,马上就展开了战斗动员,他的说法也很简单:“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恶仗来了,我们二十八师要让敌人在黑山阵地面前尸横遍野!”

短短一句话,所有战士们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分量。

到了24日早上6点钟,敌人纷纷将重炮瞄准了黑山,一时间无数炮弹倾泻了下来,砸在了高家屯。

高家屯并不是黑山的正面阵地,梁兴初和贺庆积也很快意识到,敌人想从侧面撕开一个口子。

梁兴初马上向贺庆积要求:你要把刀锋翻转过来!

贺庆积则回答道:“报告司令,我们二十八师两面都是刀锋!”

敌人一波接着一波的冲锋很快展开,贺庆积部坚守着101、92和石头山高地,连续击退了敌人的3次冲锋。

敌人发动第四次冲锋的时候,再度动用了飞机和重炮进行轰炸,八十四团二营损失惨重,石头山和92号高地也失守了。

打到下午,敌人再度集合起2个营的部队,朝着101高地发动了猛烈冲击,那会,二营仅仅只剩下二十多个战士了。

这些战士没有一个人向后撤退,他们用手榴弹再度打退了敌人的4次冲锋,可敌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补充着兵力,寡不敌众,最后101高地被占领。

若是101高地丢了,那么敌人下一个目标,一定是黑山县城。

面对这样的现状,贺庆积丝毫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他命令山炮营向101高地发动猛攻,此外,预备队也全部出马,向着敌人的阵地冲了过去。

又是血战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101等高地终于被重新收复。

为了方便指挥,贺庆积师长亲自上一线指挥,他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隐蔽的指挥部,召集起营部级以上的干部,再度表达了“誓与黑山共存亡”的决心。

敌人同样不愿意给梁兴初机会,他们也不惜血本进攻101高地,101高地也彻底陷入了一片火海,双方反复争夺20多次,敌人的冲锋队最终还是因体力不支而退了下去。

对于廖耀湘来说,若是这场仗打不赢,他就没有办法向蒋介石交代。

于是,他组建起了一个“敢死队”,给这些士兵发放了金圆券,督战官则对大家说:“凡是参加的人,每个人奖励10万,头一个冲上去的,奖励翻番。”

底下的国民党士兵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上去了大概率是回不来的,督战官经过不断加码,外加威逼的方式,才勉强组建起了一支300人的“敢死队”。

为了方便这批人冲上101高地,国民党又加强了火炮的密度,几乎所有山炮和迫击炮都冲着山上打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101高地再度失守,在炮击结束之后,贺庆积二十八师的战士又冲了上去,也配合着迫击炮阻击敌人。

廖耀湘的“敢死队”在炮火之下瞬间变成了“怕死队”,纷纷逃窜。

来来回回多次,廖耀湘始终没有彻底拿下101高地,他只能唉声叹气。

26日清晨,十纵接到了东野的电令,这次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敌已经向东溃退,望即协同主力协作,从黑山正面投入追敌。

这则电令的到来,则宣告了二十八师黑山阻击任务的顺利完成。

从这一天开始,十纵则在梁兴初的指挥之下全线追击敌人,他们接连作战,将敌人打得拼命逃窜,敌新六军的军长李涛也被活捉了。

最终,在整个战役胜利结束的时候,廖耀湘兵团10万人马全部被围歼,至此,解放军打开了新的局面。

梁兴初和贺庆积也登上了101高地,此时,101高地已经不能再叫这个名字了,因为这里的山头已经被炮火削掉了2米,从此变成99高地,黑山泥土完全是炮弹灼烧后的黑色,树木也全部变成了黑木桩。

根据记载,梁兴初一生只有过三次落泪的时刻,在登上101高地的时候便有一次,他看到这幅场景,眼泪也洒在了这片黑土地上。

梁兴初的“秘密武器”

这场阻击战给梁兴初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战场惨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的人民。

在这场看似实力不均的战斗开始前,梁兴初就有断言:廖耀湘,他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上山的时候,看到了黑山人民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

那会,无数当地的老百姓都在帮助解放军去打这一仗。

有的老百姓担心山上的掩体不够,甚至将自己家中的大柜子给搬了上去;还有的老百姓担心解放军在山上找不到路,也不惧炮火上了山,给解放军带路。

有一次,炮弹打过来的时候,有两名战士为了保护老百姓而牺牲,老百姓抱着他们的遗体痛哭流涕。

黑山的潘家岭战场也格外激烈,当时有一个连的战士都牺牲了,附近的村民们得知情况以后,也纷纷赶上去为战士们收尸。

这样的场面也被国民党部队看到了,他们完全不能够理解老百姓为何要这么去做。

当地的老百姓都了解解放军,也都愿意帮助解放军,正是这些没有摆在明面上的力量,促使着黑山阻击战获得最终胜利。

黑山也让贺庆积的二十八师一战成名,从此,他们就是其他战士心目中的铁军。

此后,东野十纵改了名,变成了四野四十七军,二十八师也改为一三九师。

1949年4月,贺庆积的部队再度南下,宜昌就是被贺庆积部所解放的,无论改了什么名字,他们依旧是那个铁军。

开国授衔仪式上,贺庆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当时也有人觉得给贺庆积一个少将军衔有些低了,贺庆积却说:“无论是什么将,想想牺牲在长征路上的首长和同志,想想长眠在黑山上的战友,他们想过去当什么将吗?估计做梦的时候都不敢想象能吃上豆瓣酱!”

巧的是,从1955年开始,贺庆积便一直在辽宁任职,长达13年的时间。

由于他任职的地方和黑山的距离不远,他也就经常前往黑山祭奠战友们。

1981年,梁兴初和贺庆积以及杨大易这两位老部下再度登上了101高地,在这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4年后,一代名将梁兴初因病逝世,在八十年代那段时间里,他还曾几次同贺庆积一同重返黑山101高地祭奠战友,这也足以证明黑山阻击战在梁兴初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也从1986年8月开始投入到建设当中,一直到2011年,新馆落成开放。

这里也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意义非同凡响。

另一位在黑山阻击战中一战成名的贺庆积将军也曾表示:“死后要回黑山,陪伴在这里牺牲的战友。”

1998年11月12日,贺庆积将军在沈阳去世,后来,人们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骨灰送回了黑山烈士陵园安葬,和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有一位名叫张德东的黑山县老党员,因为在2007年无意间发现了一片烈士墓,此后就踏上了寻找烈士墓的征程。

他曾在烈士墓前承诺:不能让烈士们被人遗忘,要给他们安一个“家”,让烈士们都能够在陵园内团聚在一起。

在14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黑山接近300个行政村,在308处战场遗址中寻找烈士墓地,最终将131名烈士遗骸迁葬至烈士陵园当中。

如今,黑山的民众们依然总会提起那场半个世纪之前的战争,孩子们也一直接受着相关的教育:因为无数先烈的生命,才换来了现在的生活。

参考

贺庆积:一生征战魂归黑山 红岩春秋

打铁将军梁兴初 党史纵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