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禁区(切尔诺贝利核禁区有多少平方公里)_切尔诺贝利_老鼠_乌克兰

本文目录

  • 切尔诺贝利核禁区有多少平方公里
  • 曾经的恬静美丽小镇切尔诺贝利,为何成为人类的禁区
  • 切尔诺贝利一直被视为是生命的禁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巨鼠真的存在吗
  • “人类禁区”切尔诺贝利,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 切尔诺贝利禁区的介绍
  • 切尔诺贝利至今仍是禁区,一只“变异狼”逃出,会对人类有何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禁区有多少平方公里

切尔诺贝利核爆炸:覆盖的面积甚至超过了4000平方公里,而且还横跨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与伦敦相比更是现在的两倍之多。核电站周围三十公里的地方全部被疏散,没有人可以在这里居住。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件发生在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范围前所未有的巨大。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

在事故后,隔离区内变成部分野生动物的天堂。虽然动物也饱受辐射之苦,但比起人类对它们的伤害是非常轻微的,所以对它们而言事故的发生反而是好事。在隔离区内的动物比如老鼠已适应了辐射,它们和没受辐射影响地区的老鼠寿命大约相同。

2018年4月25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发布了最新一份白皮书,对白俄罗斯全境、乌克兰全境以及俄罗斯四个受污染最严重的州1991年至2015年的2万例甲状腺癌病例进行评估,认为约5000例可能是辐射照射引起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切尔诺贝利事故

曾经的恬静美丽小镇切尔诺贝利,为何成为人类的禁区

乌克兰这个国家一直未曾让人注意,直到那年的核事故将人们的目光转向这里。乌克兰的核事故说起的瞬间你可能还想不到是什么,但是如果我说切尔诺贝利事件,那么你肯定就不会陌生了。当然这也归功于当代媒体的渠道,例如电影、文章等等,才让我们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开始了解到这件发生在我们(小编90后)出生前的事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真要追溯它的建造史就是前苏联时期的事情了,如今的她建立在距离首都基辅100多公里以外的切尔诺贝利小镇附近。至于源由则是4号反应堆瞬间发生的爆炸,一切皆因当时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

核爆发到空气中,核辐射瞬间激增到正常值的60万倍,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当地居民不得不立即进行转移,之后更是以切尔诺贝利30公里为半径划为禁区,进行全城清理,整个城市再无生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人为灾难,于1986年4月26日的那个早上开始至今,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人民仍然生活在这起核事故的阴影中不能走出。这一起事故人们心中留下来六组数字,分别是800年、9.3万、27万、34万、50万、20亿,足以看出这件事件的损失以及未来需要的时间究竟有多么的严重。

如今的切尔诺贝利可以说是一座“死城”。走到里面你能看到,居民楼的阳台上还挂着几件残破的衣服在随风飘动,时刻等着主人来把它收回;学校宿舍楼里面,大大房间里面十几张上下铺的床还是原来的样子摆放着,从床上遗留的玩偶我们甚至可以猜测这张床的主人是不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再往里走,你可以近距离看到这座城市的搞建筑摩天轮一动不动,将手中的盖革计数器靠近它会发出尖锐的声音提醒你这里的辐射依旧很高。在禁区里面不要乱摸乱碰,特别是金属和突然,别想着偷偷带走那样影响非常大。

如今,切尔诺贝利也对外开放,游客可以通过报名参加一日游的团进入到这里面,这时候记得一切跟着导游来做不要私自乱走。来到切尔诺贝利不管我们来自什么国家什么民族,对于在这场灾难中牺牲的一切都要怀着相同的心情去悼念。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曾经的恬静美丽小镇,现如今现如今却是人类的禁区,我闯入了这片禁区

切尔诺贝利一直被视为是生命的禁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巨鼠真的存在吗

最危险的不是辐射而是动物

要进入切尔诺贝利,最大的敌人当然是强烈的核辐射。而调查队对此早有准备,他们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全覆盖式防辐射服。头盔手套靴子都是防辐射的,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只不过他们只想到了辐射,万万没想到在切尔诺贝利里,最危险的不是辐射,而是里面的动物。这支队伍在进入切尔诺贝利之后,就展开了调查。他们获取了土壤,植物等样本。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一只巨大的老鼠窜了出来。大家都知道,老鼠这东西一般长不了多大。但是这只老鼠不一样,当考察队员们捕获这只老鼠之后,发现这只老鼠居然有接近一米长。并且牙齿也和一般老鼠不同,非常的锋利。爪子的尖端也足有两厘米长。而且和一般老鼠怕人不一样,这只老鼠见了人都不跑的。

就在考察队员们准备扎营休息的时候,从城区内又跑出来很多只和这只老鼠类似的老鼠。它们一拥而上,开始啃咬考察队员们的帐篷。有的老鼠更是直接对考察队员发起了攻击。这些考察队员们虽然携带了必要的防御武器,但是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老鼠。一时之间来不及还击。一名队员被直接扑倒,那些老鼠扑到他身上就开始撕扯。脆弱的防辐射服很快就被撕开了。那些老鼠就像嗜血的食肉动物一样扑了上去开始啃咬。没过多久,那个可怜娃就被啃的血肉模糊,出气长进气短,看着是活不了了。

见状,剩下的考察队员不敢怠慢。他们急忙抛下多余的设备,回到车上,开车准备离开。但是这个时候,废墟中的其他老鼠似乎是闻到了血腥味,一拥而上,围着汽车就开始啃咬。虽然大部分都做了车轮下的死耗子,但是成功降低了车的速度,最终还是咬破了车胎。让车子停了下来。眼看跑不了了,队员们掏出枪来开始殊死一搏,最终,只有一个人成功活着跑掉了。之后乌克兰军方开着直升飞机装甲车全副武装地进来,把这一堆老鼠剿灭了。据说根据回收的老鼠尸体进行分析,这种老鼠和已知的所有鼠类生物的解剖学特征都对不上。可以说,它是一种新物种。

事情传得很是玄乎,而且因为辐射变异产生变异生物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一切看上去都很真实。但是,直到现在,连一只巨型老鼠的标本或者现场的照片记录都没有,这不禁让人产生了怀疑。大到能吃人的老鼠,这也太夸张了。这么大号的老鼠,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吗?

发现老鼠的过程

事实上,如果仔细去推敲,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的。首先就是老鼠这种生物本身的问题。这说是切尔诺贝利巨鼠,那也是一群大号的老鼠。老鼠这种生物有几个特征,首当其冲的就是繁殖快。繁殖速度快就意味着这东西如果没啥天敌,那么几天就能覆盖老大一片区域。

去过乡下的都知道,但凡一家闹了耗子,附近几十家都安生不了。根据巨鼠事件的描述,那些巨鼠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只。这么多老鼠,可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切尔诺贝利附近吗?但是,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森林等地,并没有发现特别巨大的老鼠之类的新闻。再者说,人类对辐射导致生物变异这方面一直有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并且一直是热门话题。如果真的是获得了相关的样本并且进行了研究。那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在诸如《自然》,《科学》等学界内部知名的科学杂志上。应该会有相关的研究报告出现。但是,我翻了从1996年至今的这两本杂志刊载的文献记录,并没有出现相关的研究报告以及论文。

要知道,核辐射对生物基因造成的影响至今为止依旧是不可控事件。能产生有利变异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受到核辐射的生物生下的后代,不是畸形就是先天缺陷。如果真的有这么一种巨鼠。根据描述,这个数量起码稳定繁衍了两三代了。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完整的良性遗传性状。这要是确有其事,那这份研究的结果已经足以拿个诺贝尔奖了。

并未有相关报告

没有科学家能抵挡这种荣誉的,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篇相关报告的出现。而且,这种老鼠的变异方向也太符合人类的想象了。对因为核辐射变异的生物,在人类的想象里基本上都是变大变强壮。比如说日本著名的怪兽哥斯拉,在最早的设定里这就是一种因为辐射变得巨大的蜥蜴。所谓的切尔诺贝利巨鼠,基本上和我们想象中的辐射怪物一样,变得巨大,凶暴,开始袭击人类。你说这是不是也太巧合了点啊?

人们想着受了辐射该变成什么样子,结果这巨鼠事件里的老鼠就变成了什么样子。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为了修缮当年防止核泄漏进一步恶化而修建的石棺,人类的文明再一次踏入了这片理应是生命禁区的土地。结果在这期间,人们并没有找到任何能证明巨大老鼠存在的证据。反而呢,是发现了不少已经适应这里核辐射环境的动植物,其中就有一些老鼠。只不过根据我搜集的资料显示,这些老鼠和外界的老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看上去核辐射对老鼠这种生物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剧烈。至于那些凶猛嗜血的巨鼠是否真的存在过。可能就只能等着乌克兰官方过上几十年,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军事行动计划解密之后,才能知道了。

“人类禁区”切尔诺贝利,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切尔诺贝利由于在40多年前所发生的意外,被人们称为人类禁区,这片区域核辐射的污染,成为了人类无法踏足的区域,曾经人类繁华的生活区变成了动植物的天堂。说到这里大部分人脑海当中浮现出来的都是一片黑蒙蒙,非常死寂的空城,外界对于切尔诺贝利的猜测和谣传也是非常多的。

切尔诺贝利的谣传

曾经有人称在切尔诺贝利,由于核污染导致一只老鼠的体型比汽车还要大。还有一些由于受到了核辐射,长相畸形怪异的生物,再加上一些影视剧的渲染和媒体的夸大描写,自从40多年前开始,切尔诺贝利就被贴上了恐怖的标签,然而一位科学家在深入切尔诺贝利地区之后才发现,其实这里的环境早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没有传说当中的那么恐怖,那么真实的切尔诺贝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科学家深入切尔诺贝利

这是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在事故发生30多年之后,自己一个人贸然进入了切尔诺贝利地区,它在核辐射事故反应堆附近发现,虽然这里的环境不适合人类长时间居住,但是,这里已经成为了动植物的天堂,植物在这里肆意的生长覆盖了周围的建筑物,随处都可见一些野生动物出没,切尔诺贝利并非外界所说的那样是一座死城,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城市,只不过这里的生物不是人类,是动植物而已。

科学家解释称,在事故发生之后的一年时间内,事故中心包括周边地区的树木,动物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很多的建筑物都被摧毁,但是这个恐怖的景象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几个月之后树木开始重新发芽,一些野生动物踏进了切尔诺贝利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辐射量变得越来越小,由于没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动物们自然会选择在这里生存繁衍了。甚至其中还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牛,在这里生活的狼群多出了其他地区的19倍。这场事故确实给人类造成了灭顶之灾,但是对于一些动物来说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它们。

网红打卡地

前段时间还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像诺贝利地区,由于景象比较特殊,成为了很多网红的打卡地,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只是为了拍下一张美美的照片,乌克兰政府也决定开放部分核辐射量较少的地方成为旅游景点,来挽回近些年来的损失,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所进行的。

切尔诺贝利禁区的介绍

导演: 德米特里·基谢廖夫

编剧: 谢尔盖 罗曼诺维奇

主演: 康斯坦丁·达维多夫 / 瓦莱丽娅·德米特里耶娃 / 克里斯蒂娜·卡琴斯卡娅 / 安瓦尔·哈里路拉耶夫 / 谢尔盖 罗曼诺维奇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Russian

上映日期: 2019-09-26(俄罗斯)

片长: 99分钟

切尔诺贝利至今仍是禁区,一只“变异狼”逃出,会对人类有何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中写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释放的核辐射量统计5000万居里,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所释放的核辐射量的500倍。”在这次事件爆发后,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区域成为了死气沉沉的寂静之城。

01

在这次核事故发生后25年,曾经的禁区终于不再像往日一样充满死亡的气息。当年,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被核辐射所覆盖的区域内,有数十万人被迫全部离开自己的家乡,很多城镇已经空无一人。就连许多动物也全部被杀死,在25年后,这些地方依然看不到人的踪影,但是野生动物却开始活跃起来。

▲切尔诺贝利鸟瞰

《诺贝利的祭祷》中写到:“……没有居民的楼房却有物品、家具,谁也不会穿和永远也不会穿的衣服……”人类在这里消失无踪,但是野生动物反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学家对这些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有一些物种已经出现了基因变异的迹象,这说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当地生物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

▲野林中的狼群

当年的一些资料解密后,经过考证,一共有27万人因为这次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有9.3万人已经死亡。尽管当地依然存在可能导致身体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辐射,但是有一些人依然返回了曾经被遗弃的帕里什弗村。原本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有大约30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一些在事故前非常罕见的动物出现在这些保护区并且繁衍生息。

02

这一切似乎都在挑战着人们对此曲的认知,科学家却指出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必须严肃对待,从2000年开始,科学家一直在对隔离区的动物进行研究。根据2006年的一份报告来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依然可能对各种牲畜造成长期影响。在灾难发生后几年内,附近区域中猪牛见了较高概率的先天畸形情况。

▲切尔诺贝利区域内的动物

对于鸟类,科学家们也没有放过,在长达10多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有一些生活在严重污染地区的燕子出现了比较高的畸形,而且这些燕子的大脑体积较正常燕更小。还有一个发现是生活在污染区的鸟类种类只有正常区域的一半,数量也更少,但是它们的免疫系统可能更为强大。

不管是罚金还是风险,都没能阻止白俄罗斯的非法捕鱼者前往灾难区捕鱼。水环境科学家对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湖泊中的鱼也进行了多项检测,他明确指出这些鱼并未发现明显的畸形迹象,但是鱼的生殖系统受到了一定影响。

▲切尔诺贝利区域内的狼

总体来说,在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中,鱼类受到的影响最少,但是科学家却并不建议人们使用来自污染湖泊的鱼。在反应堆爆炸后,冷却池遭到了严重污染,但是科学家在这里却发现了36种鱼,其中甚至包括濒危鱼类。

03

在隔离区还可以见到驼鹿狼或者梅花鹿等大型动物,但是其数量比较正常。在核事故发生后,附近区域的狼群数量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经过许多科学家对于切尔诺贝利地区不同生物的研究,最终发现有蹄类动物的数量出现反弹,而且没有明确遗传变异的迹象,但是在一些食草动物体内却检测出高于正常水平的放射性。这很有可能是由于一些地衣类植物和菌类植物非常容易积累辐射量,通过食物链进入这些食草动物体内。

▲切尔诺贝利植被照片

从1992年开始,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这一区域内的啮齿类动物,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啮齿类类动物在这一区域出现了大规模的繁盛,在1996年,有科学家曾经宣称见过田鼠种群中的大规模变异现象。但是仅仅在一年后,宣称这种发现的科学家已经查找不到当时那样的变异现象了。在随后进行的一项试验中,所有人吃惊地发现野生老鼠似乎已经发展出一种天然的抗辐射免疫力。

结语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关于切尔诺贝利变异出“巨鼠”之类的新闻开始出现。而据说安装了GPS追踪器的动物中,有一只基因产生了变异的狼,曾从切尔诺贝利地区前往其他区域,这将会给世界带来何种影响呢?根据科学研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人类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对于这只狼加入的新狼群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