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历史文物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博物馆的设计。有些人去博物馆看历史和设计。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展厅《土与火的艺术》,就有这样的窗隔断设计,让我一见钟情。去过三次,还是觉得很精致。
《土与火的艺术》展览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个专题以出土瓷为主,介绍元代以前湖北单彩瓷器的发展;发展前景。四大镇馆之一的元代青花四爱梅瓶就在这个展厅里。
让我着迷的窗户隔断设计在第一个话题中。
橱窗里摆放的文物是三国时期的青瓷熏笼。主要用途是熏衣服,为古代贵族常用。此烟笼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双耳簋,内盛炭火,上部为无底中空烟笼。
这种大熏笼在早期青瓷中十分罕见。
展开全文
整套熏笼上下分开,一起放在一个圆形的窗子里。在昏暗的射灯下显得格外醒目,依稀可见青瓷吸顶灯的身影。面对这样的设计,看来蓝釉熏笼也很漂亮。
每次来这里,都会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看。
如果你想拍一个没有人的空旷场景,你需要花点时间去捕捉那一刻,否则就不是假期。
我国作为瓷器大国,历史悠久。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
每个地区、每个省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明。
湖北也不例外,武汉也不例外。荆楚大地和江汉河流域,文化源远流长。
商代中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蓝釉瓷器。
由于工艺不成熟,被称为原始瓷器。
无论是胎体还是釉层的烧制过程都还比较粗糙,烧成温度较低,呈现出原始与过渡。
1982年,湖北黄冈出土了一件战国直线纹瓷壶。这是湖北唯一一件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原瓷器,弥足珍贵。
1993年,湖北黄梅出土了一件西周瓷豆原件。也是湖北省唯一一件原汁原味的西周青瓷。
博物馆是《土与火的艺术》。中国瓷器的发展是在各个朝代的背景下展现出来的。
最早的陈列是从商周时期的青瓷开始的。历经一千多年,粗糙的工艺形成了东汉时期较为成熟的青瓷工艺。然后是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青瓷又称“六代青瓷”。
馆内陈列的青瓷主要分布在湖北地区。
在鄂城六代墓葬和武昌隋唐墓葬中发现了大量青瓷文物。不仅为三国时期湖北青瓷的发展史提供了依据,也使后人对六代青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六代青瓷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它超越了东汉瓷器的成就,为隋唐青瓷的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六代青瓷以圆器、人物、动物为主,如青瓷顶灯、鸡头壶、五连壶、青瓷老虎、青瓷狮子等。
青瓷吸顶灯是油灯的一种,由浅碟形灯座、人形筒、中托板和碗形灯四部分组成。
这种人物造型的油灯在汉魏晋出土的油灯中从未出现过,是三国青瓷中的精品。
鸡头壶,又名鸡头壶,是典型的六代青瓷器。
最早出现于西晋,为浙江越窑首创。魏晋南北朝时期,鸡头壶大行其道,是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也是瓷器大发展的时期。湖北省博物馆藏的这件鸡头壶,釉色纯正,是越窑早期的杰作。
东汉五莲罐是越窑早期青瓷中的典型器物。
据说魂瓶就是从它身上研制出来的。
有人认为是随葬品,后来发展成魂瓶。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盏油灯,既供日常使用,也用作坟墓的长明灯。
西晋青瓷虎造型可爱古朴。
其用途的一种理论是马桶套件,另一种是溺水装置。
但在博物馆展出的所有青瓷中,我最喜欢的是青瓷熏笼。初看源于橱窗设计,后被文物所吸引。很多游客一开始以为是古人吃火锅用的器具,但一看还真像。
你怎么认为?
但在这个展厅里,最精美、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还是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梅瓶》。此瓶2006年出土于钟祥市荥经王墓。瓶高38.7厘米,瓶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肩部饰凤披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分别是王羲之的爱兰、陶渊明的爱菊、周敦颐的爱荷、林和敬爱。为李子和鹤。足饰上翘莲纹,以卷草纹和锦纹为界。其白釉泛青,色泽清脆明亮。
是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精品。
历史上曾为郭盈靖公主所珍爱。据记载,荥经王死后,郭氏因深爱荥经王,对着镜子梳妆自尽,与丈夫合葬。而她最心爱的思爱图美花瓶,成了她最珍贵的陪葬品。
旁边是一尊极其珍贵的青花龙纹梅瓶,与元庆思爱图梅瓶一同出土于荥经王墓。这个元清瓶当时放在了荥经王的灵柩前。今天面对元四情青花梅瓶,犹如荥经王与郭氏之间的情缘,历经百年依旧缠绵不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