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农民,给领导人的五条建议,关系到新农村的未来_农民_新农村_农村

两会也结束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关于农业跟农村建设的新规没有听到一点音信,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感到非常的失落。我迫切的希望领导人能够多关心农民的生活。

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不可能靠着种一亩三分地的粮食来发家致富,从国际上来看也没有这个例子,所以必须要发展新农村,新农业。关于新农村如何建设,我有几个建议,希望大家能够认同,并能帮我转发。

一:建设新农村首先要保证乡村社会的稳定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我们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没有多大的抱负,仅仅是希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只有让农民安居,才能更好的建设新农村,这就一定要保证乡村社会的稳定。

如何保证社会稳定是个大学问,简单的说也简单,只需要给农民足够的尊重,公平的待遇即可,但是仅仅是这么小的要求目前为止都很难实现。

二:农业应该有生态环境的功能

展开全文

新农村的建设,不能仅仅在依靠单纯的种出粮食然后卖掉,这样简单的经营模式,必须要发展农业的高科技化,绿色化。从单纯的以量取胜,转变成为以质取胜的多元化,有高科技含量的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才能使农民真正的发家致富。

三: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

整个两会期间,我一直在关注,但是关于农业的发展却是没有提出来,也没有一个是专门代表农民的代表。

我们有8亿农民,却没有一个代表来替农民说话,全部都是在为资本服务的言论,真是让人心寒。

我认为发展新农村,必须要让农民有代表,农民的意愿要得到重视。两会期间提出的加强农村养老的问题,就得到了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在以后希望地方能够多多重视农村的问题。

四: 农村的公共开支要提高

不管发展什么产业,经济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新农村,需要地方逐年的加大对农村的公共开支,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以此来提高农民的国民待遇。

从农民的就业,就医,养老等各方面,加大对农民的资金跟新规支持。让新农村的建设没有后顾之忧。

五:农村应该发扬当体的乡土文化

我们有380万个自然村,60多万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地域差异,也同样有自己的乡土文化,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当地的经济,不能一刀切,不顾一切的搞城市化,那样新农业就没有搞下去的必要了。

如果这五个方面都能够搞起来的话,我想新农村建设就会顺利很多,我认为只要是把新农村建设落实了,那么我们21世纪的稳定条件下的可持续增长,会有很好的前景的。

如果大家赞同我的观点,希望大家留下宝贵的意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