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的女婿,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如今96岁身体依然硬朗_中国_都是_靠着

清朝灭亡,民国初建,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变化,人们痛恨封建社会,反对帝国主义,于是一群爱国青年不畏牺牲投身革命,在这些革命者前仆后继的努力下建立了新中国,并代代相传着革命传统。有一位领导人是一位革命家的后代,后来成了大家爱戴的副总理,娶了叶剑英的女儿,这个人是谁?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虽然解放了,但是近百年来的战乱,使国家积贫积弱,经济落后于西方国家,国防建设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强国。当初靠着小米和步枪打退了日本人,靠着全国人民的力量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可是要想让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在人才极度匮乏的时代,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其中一位学生先知先觉地选择了机械制造,想为国家做出贡献,他便是邹家华。

邹家华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的父亲。其父邹韬奋,中国近代著名记者、出版家,为抗日救国运动献身,创办上海《大众生活》周刊,宣传爱国救亡运动,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但因触动国民党利益,逮捕了邹韬奋等七人,即所谓「七君子事件」,后经各界爱国人士声讨,国民党不得已释放了这七人。

邹韬奋手中的钢笔,就像是战场上的杀敌利器,他的钢笔成为了敌人最忌惮的武器。邹韬奋于1944年病逝,时年仅48岁,临终前的遗愿是加入共产党,后来中央追认他为党员,他不屈不挠地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流传了下来,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儿子邹家华。

父亲去世时,邹家华才18岁,当时就读于华中新四军建设大学,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为解放整个中国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关系非常友好,苏联工业和国防都是世界强国,中国也派了不少人才去苏联学习,邹家华就是其中之一,他先是在哈工大学习俄文,后来又去莫斯科工业学院学习机械制造。

1955年毕业回国后,邹家华从基层做起,在沈阳第二机床厂当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善于总结,善于钻研,工作能力被领导赏识,慢慢升到了工程师、总工程师、厂长等职位。1964年,他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很多老一辈的无产者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还有人受到了迫害,叶帅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的家人都受到了牵连,其中就包括了叶帅的女婿邹家华。邹家华和妻子被批斗了很多次,每次回到家,邹家华身上都是伤痕累累,可见他经历了什么。

叶帅一边心疼女儿和女婿,一边鼓励道:“你要坚强,不要自暴自弃”,如果说父亲邹韬奋是邹家华的启蒙老师,那么叶帅就是邹家华成长的引路人。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和妻子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去面对那些流言蜚语,甚至在监狱里都没有动摇过信仰,就是靠着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柱,他们才有了翻身的机会。

1972年,邹家华恢复工作,担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全心全意为国家建设服务。现在中国急需快速变强,恢复生产才是最重要的,邹家华比以前更加努力,他想要弥补自己错过的时间,加快中国的国防建设,才能跟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邹家华的能力有目共睹,他曾经担任过兵器工业部部长、机械工业部部长、机械部部长,他一直兢兢业业,后来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深受人民爱戴,还能看出他身上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刚正不阿。如今,邹家华已经96岁了,身体依然康健,祝他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