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革命遗址现状及保护利用的探究思考_大埔_革命_大埔县

邱汉章/图文

大埔是广东省第一个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大埔这块红色热土演绎着革命传奇色彩而充满魅力。

【摘要】

红色资源承载了革命先辈留下的极其珍贵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成长的宝贵财富。革命遗址现状调研及保护利用的探究,是新时代推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贯彻落实《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重要工作。本文全面分析了大埔县革命遗址现状及保护利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了该县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经验成效,提出了新时代进一步做好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还从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进行了探究与思考,这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扩大和提高大埔作为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大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建议

天宫空间站太空展播大埔老区华彩变身的照片。航天员刘洋在天宫向全世界展示梅州市大埔县“红色山河”图片。

展开全文

大埔县地处闽粤边陲,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区,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丰顺县。全县区域总面积24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298万亩,耕地24.759万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大埔有“三区六乡”(三区: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六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世界长寿乡、中国青花瓷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蜜柚之乡)之称。大埔又是广东省第一个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大埔这块红色热土演绎着革命传奇色彩而充满魅力。英雄的大埔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一、大埔县红色资源概略

大埔县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红色家底较为深厚。据2020年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核定,全县有98处较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如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旧址群、闽粤赣边纵党委旧址群、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中共华南分局党委旧址等革命遗址,皆是对闽粤赣地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革命遗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朱德、陈毅等都曾在大埔留下革命足迹。大埔有一批著名的党史人物,如广东最早的支部党员之一、革命烈士张善铭,1927年12月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后,曾代理省委书记一职;革命家罗明,因坚持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被称为罗明路线;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军委书记李明光牺牲一周年后,经中共苏区福建省委批准,连城县改名明光县;开国少将杨永松年逾百岁,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将军;有广东四大才子之称的杨应彬潜伏敌营十年,功勋卓著。大埔有一批“第一”桂冠,如位于三河汇城的中山纪念堂为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石下坝是八一南昌起义军入粤第一站;三河坝战役是朱德总司令领导人民军队的开山之作;青溪虎市之战是红四军入粤第一仗;大埔参加长征人员有名可查的有29人(2020年统计名单),人数居广东之首。

大埔县秉承“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宗旨,着力弘扬红色文化,做好红色文章,在党建、党性教育、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方面起到提升“精气神”的重大作用。在加强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景区、红色乡村建设等品牌建设的同时,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和培养红色故事宣讲队伍,对大埔光辉革命历史深度挖掘,提炼总结党史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自身能力本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适时为广大干部群众增添正能量,提供最好的红色营养剂。红色大埔,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承载了革命先辈留下的极其珍贵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成长的宝贵财富。辛亥革命时期,众多埔人追随孙中山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斗。陈文褒,即为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护法战争”期间,伟人孙中山曾履足大埔。三河坝现存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即为埔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莅埔而建。五四运动后,大埔的革命春潮更是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翻开风云激荡的百年建党历史,大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豪迈壮丽的篇章。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重大的革命事件和重要的革命人物在大埔这块土地留下了光辉的历史印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和红色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大埔县革命遗址基本情况分析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埔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来,大埔县是中央苏区的战略要地,是连接闽赣苏区的桥头堡,是拱卫中央苏区的屏障,在整个中央苏区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周恩来等曾在这块红色热土留下光辉的足迹。虽然当年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烽火硝烟沉寂已久,但遍布全县的许多革命遗址却让人永远铭记着那遥远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目前,全县有革命老区村1400多个,革命旧址247处(2020年经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核定98处是较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处。

(一)革命遗址现状

革命遗址,是指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自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遗址,主要包括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墓地;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烈士墓地;各类烈士陵园、纪念堂、纪念馆、纪念园、陈列馆、纪念碑、纪念亭等纪念设施;其他见证革命历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据2020年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核定,大埔全县有98处较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就省普查核定的大埔98处革命遗址来看,在地域分布、类别分布、历史地位、精神谱系、保护级别和保存状况上,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地域分布和类别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1)地域分布

大埔县革命遗址地域分布表

(2)类别分布

大埔县98处革命遗址类型齐全,包括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墓地;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烈士墓地;各类烈士陵园、纪念堂、纪念馆、纪念园、陈列馆、纪念碑、纪念亭等纪念设施。

(3)特点分析

大埔县革命遗址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地域广、比较散,单体面积小。县辖14个镇(湖寮、百侯、枫朗、大东、高陂、光德、桃源、大麻、三河、银江、洲瑞、茶阳、西河、青溪)和丰溪林场,镇、场下设256个村委会(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45个、居委会11个,4155个村(居)民小组。98处革命遗址遍布各镇(场),革命遗址类型齐全。据不完全统计,大埔有老区村1400多个,现存革命遗址旧址247处,据2020年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核定,全县有98处较为重要的革命遗址。遍布全县那么多的革命遗址,可以看出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工农武装斗争在大埔如火如荼地开展,革命烈火燃遍村村落落,革命号角响彻山山水水,革命红旗飘扬峰峰岭岭,革命活动联系家家户户。凡此总总,皆是大埔属于原中央苏区县的历史见证。

2.历史地位和精神谱系及其特点分析

(1)历史地位

对于大埔如此多的重要革命遗址及其所承载的许多重要革命事件,大埔县老促会曾将其概括为红色大埔“七个之最”:

①大埔县是广东省最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区域之一(民国10年即1921年夏秋,张善铭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广东支部的早期党员。1925 年夏,中共广东区委派赖释然创建梅州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仰文学校党支部);

②八一南昌起义大埔县三河坝战役是保存革命火种的最具决定意义的阻击战,史称:“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③大埔县青溪红色交通站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作出了最大贡献。在大埔水陆交通线上,以蔡雨青、孙志阶、邹日祥为代表的大埔交通员,安全护送中共党政军要员280多人、许多黄金和大批军用物资到达苏区瑞金;

④中共南方最高指挥机关南方工作委员会设立在大埔县枫朗大埔角;

⑤中共闽粤赣边纵党委、司令部指挥机关设立在大埔县光德镇鸟子石启明寺;

⑥大埔县是广东省最先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广东省参加长征人数56人,大埔参加红军人数29人,为广东之最;

⑦1927年9月诞生的大埔县公安局是广东乃至全国最早建立的县公安局。

(2)精神谱系

从大埔县的中共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央红色交通线贡献、长征人数等,可追寻中共的精神谱系。如下面几个重要革命事件和重要革命人物,与中共早期党组织和中国革命脉络相连、休戚与共:

①最早中共支部、仰文学校首任支书赖释然(见中共大埔党史赖释然传),埔北农运先驱、工农革命政府主席饶龙光(见中共大埔党史饶龙光传),中共大埔县委首任书记郭栋材(见中共大埔党史郭栋材传),皆为中共早期党组织和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革命人物;

②1930年1月,大埔县的埔北、埔东、埔西、埔南先后建立高乾等4个区苏维埃政府,茶阳太宁等地组建农军。1930年5月,成立了大埔县苏维埃政府;

③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水陆二路站点交通员为瑞金苏区护送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党政军要员280多人。运送黄金10斤、军用物资数十吨;

④广东省参加长征有56人,其中大埔籍有罗明、肖月华、杨兰史、杨辉图、杨永松、肖光、罗华明、罗松山、刘先汉、江如良、丘延龄(黄华)、邓乃举、谢小梅、丘正基、汪炳南、杨杰、蔡雨青、谢连开、丘回春、赖可可、曹托生、丘君品、黄若潮、朱壁双、杨经史、李田、卓觉民、肖敬光、赖昭先等29人。

(3)特点分析

大埔的红色资源太丰富了,发生在大埔这块充满魅力的红色热土上的革命事件多而重要。三河坝战役保存革命火种,在建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正是:“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党政军要员280多人,运送黄金10斤、军用物资数十吨,是打不垮的唯一始终连接中央苏区的苏区生命线。大埔这些重要革命遗址及其所承载的许多重要革命事件,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在中共精神谱系中锤炼出的苏区精神风骨至今依然光芒闪耀。

3.保护级别和保存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保护级别

目前,全县有老区革命村1400多个,革命旧址247处(2020年经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核定98处是较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省级文保单位: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棣萼楼——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仓库(含大水坑物资码头)旧址、缵诒堂——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多宝坑小站旧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机关(1941年9月-1942年6月)旧址、启明寺——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员会成立旧址、、昌后堂——闽粤赣边纵队成立筹备处旧址、乾泰楼——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罗明故居、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段。

(2)保存状况

列入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由民政等部门维护,有一定的保护经费,保护利用的比较好。部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保护的比较好。有的虽然没有明确定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属于实际上的县级及以上保护单位,也有一定的保护经费,由民政部门进行修缮;有的是近几年在老促会和当地党史部门的大力奔走下,由社会热心人士捐资修建的纪念设施,也没有明确定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修建的时间比较近,目前保护的比较好。当然,一些没有保护级别的革命遗址还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有的年久失修,草木丛生,只遗存断壁残垣。

(3)特点分析

目前留存的98处旧址遗址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其它大多数尚未列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保护级别来看,有保护级别的,基本上都保护的比较好;级别越高,保护、开发、利用的越好。一些革命遗址未能很好保护的原因多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部分革命遗址由于年久失修、生产生活以及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造成遗址损毁;部分革命遗址因常年暴露在外,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自然风化,造成遗址土建部分有脱落,一些砖木结构的遗址在南方潮湿的气候影响下也遭到一定程度的腐蚀。为提升革命遗址档次和等级,要从县级文保单位中,申报和升格一批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按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根据革命文物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及抢救需要程度,进行分等级保护管理,抢救一些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革命遗址,列入县级保护管理。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除少数革命遗址在清明节、建党节等特别的日子被利用外,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几乎没有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处于低层次开发利用状态,纪念意义和教育作用未能很好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②尚未制订总体规划,远未擦亮红色品牌。县红色革命遗址点多面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建立了许多红色教育基地、旅游景点,但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总体规划,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性不强。对分散在山区的革命遗址,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利用规划,一些革命遗址仅存原墙基或断壁残垣,如不及时修复完善,加以保护,将面临着湮灭的危险。

③革命遗址资金保障不足,实施保护利用难度大。红色遗址保护需要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工作时限长,因县财政困难,对革命遗址管理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

2.保护利用的对策

①务必加强对全县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规划设计,科学制订红色文化保护规划,并将红色文化发展列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在发展旅游中将境内绿色、红色、古色遗址有机串联整合,把开展红色旅游与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有机融合,打造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经典、精品线路,使红色资源不断发挥育人功能和取得经济效益,逐步形成以革命遗址开发利用促进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②务必创新宣传方式,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整合红色文化研究资源力量,编撰红色基因图谱、红色革命故事、革命文物等系列丛书,对红色历史进行还原,对红色故事进行再现,形成一套精细、完整、系统的全县红色文化传承家谱。创作红色文艺精品,巩固红色文化阵地,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红色文化遗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浓厚氛围。让红色文化进校园,编印红色文化乡土教材,在中小学校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红色文化熔铸到骨髓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陂中学——梅州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高陂仰文学校支部)成立遗址是重要的革命遗址,高陂中学利用这一珍贵的红色资源,在校园里建立了陈列室,这是红色文化进校园的范例。

③务必加大保护资金投入,确保经费到位。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对破损严重和面临消失的革命遗址,要开展抢救性修缮,并挂牌立碑保护。对许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的革命遗址,要选择一批提高革命文物保护级别。对于一些还未列入保护级别的重要革命遗址,应及时做好相关保护工作,尽快列入保护级别。如大东辉萼堂、东和居、修来斋学堂等旧址群,已有深入、翔实的分析与考证,旧址群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加紧落实保护措施。

三、新时代保护利用的探究思考

(一)依法依规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革命遗址是一笔非常珍贵的历史财富和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必须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2022年1月17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已获表决通过的《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进行解读。该《条例》已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为广东的革命遗址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大埔县是革命遗址资源大县,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通知要求,依照《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法律规定,因地制宜,科学制订保护规划。结合县实际情况,加强对全县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规划设计,对现有的革命遗址应加强保护,定期修缮和整治周围环境。根据革命文物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及抢救需要程度进行分等级保护管理,并把保护革命遗址工作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促进大埔经济社会发展。

(二)新时代保护利用的探究思考

1.重点革命遗址,务必高规格、高标准地打造光芒闪耀的红色旅游品牌。

重点革命遗址,务必大体量、大视角、大投入、大手笔保护、开发和利用,从而体现大情怀、大智慧,务必高规格、高标准地打造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的红色旅游品牌。如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旧址群、闽粤赣边纵党委旧址群、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等,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遗址,既是大埔这块红色土地与共和国命运紧密联系的在党史、军史、老区史、苏区史上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革命遗址,又是大埔作为原中央苏区县的重要的历史见证和新时代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老区苏区发展的重要依托,紧锣密鼓、浓墨重彩地规划打造、宣传隆推这些重点革命遗址,是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的党性要求,是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老区精神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这里,以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为例,探究思考新时代重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的核心景区是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该纪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已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品牌打造已有较好的基础。那么,如何高规格、高标准地打造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的光芒闪耀的红色旅游大品牌呢?建议:

①建设一个红旅大广场。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山麓的游客服务中心对面、汇东村东文部前、河堤内的大片旱地,可征收建设朱德纪念广场(或称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广场、八一广场),此红旅大广场务必用足这块征地,最大限度地把广场面积做到最大。在红旅大广场,可举行国级艺术团大型演出;

②打造红旅一条街。从朱德大桥头到八一路及原有街道,打造成红旅一条街;

③打造红旅一条江。上溯汀江、梅江,沿韩江直下到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库区,打造红旅一条江;

④联通多个旧址点。联通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的其它革命遗址景点。

2.全县革命遗址,务必整合红色资源,做大文化体量,做大红色版块。

全县革命遗址,务必大谋划、大发掘、大整合、大联通保护、开发和利用,做大文化体量,做大红色版块,从而形成大格局、大发展。大量的红色资源存在于边远山区,交通状况依然较差,革命遗址比较散,单体面积小,制约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埔北地区闽粤交界处的高乾、甜竹、丰溪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要去发掘利用,要去整合提升。大埔县确定为原中央苏区后,这些革命老区村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虽然进行了建设,面貌大为改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显得滞后,是当前充分发掘、利用红色资源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建议制定规划,加大投入,整合高乾、甜竹、丰溪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做大红色版块,着力打造闽粤赣边区大埔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以提升改造高乾、甜竹、丰溪革命老区红色景点为例,来探究思考新时代全县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面对革命遗址分布较散、体量较小的现状,如何做大文化体量、做大红色版块呢?建议:

(1)思想上,务必明确提升改造高乾、甜竹革命老区红色景点的重要意义。

①缅怀革命先烈,用心用情建设好革命老区村。据《大埔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长北乡苏维埃政权片区共有21名革命烈士,其中19位是高乾自然村人,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为铸就大埔中央苏区县的崇高荣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高乾全村16户,烈士就有19人。高乾是当年点燃革命星星之火的苏区村,从20世纪30年代280多人到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80多人,16户人家却有19位在册烈士。高乾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为铸就大埔中央苏区县的荣誉作出了巨大贡献。与高乾村相邻的甜竹自然村,也是大埔著名的革命老苏区。甜竹村斋堂下蓝头窠,曾是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边区纵队的秘密驻扎地,也是闽粤赣游击队总部的所在地。当时的纵队政委魏金水(曾任福建省省长)、司令员刘永生(曾任福建省副省长)领导闽粤赣边纵秘密驻扎在蓝头窠,领导闽粤赣边区纵队开展游击战。当年游击队依托闽粤交界的高山密林,在深窠里面安营扎寨,与敌人周旋。在老区群众的支持下,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确保了广东大埔、福建永定等边区县城的顺利解放。我们应当传承苏区风骨,缅怀革命先烈,用心用情建设好苏区村。建设好高乾、甜竹革命老区村,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是对革命烈士流血牺牲的最好的纪念。

②发掘、抢救并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埔县确定为原中央苏区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高乾、甜竹这两个革命老区村都开通了水泥硬底公路,村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然而,这两个革命老区所在的深山老林里,有许多革命遗址尚须发掘、抢救,红色古驿道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尚须开发、利用,村民进出水泥硬底公路尚须扩宽、改造。提升改造高乾、甜竹、斋塘下等红色景点及修复连接丰溪的红色古驿道,整合两个革命老区红色景点,增大革命传统学习教育基地的体量,能够更有效地传承苏区风骨,弘扬苏区精神。

③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的现场教学区域。当前,要进一步挖掘、利用高乾、甜竹革命老区村所在的闽粤赣边区红色资源,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的现场教学区域,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弘扬革命先辈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铭记光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激发和凝聚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2)行动上, 务必制订提升改造高乾、甜竹革命老区红色景点规划方案。

提升改造高乾、甜竹、斋塘下等红色景点及修复连接丰溪的红色古驿道,整合高乾、甜竹两个革命老区红色景点,增大革命传统学习教育基地的体量,精心打造闽粤赣边区大埔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发掘鲜活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高标准的高水平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何提升改造高乾、甜竹、丰溪林场红色景点呢?在大埔县老促会的指导下,在甜竹村民、烈士后裔、农民企业家刘宜格的努力下,制订了提升改造方案:

提升改造高乾、甜竹、丰溪革命老区红色景点规划方案

①高乾、甜竹、甜竹斋塘下、丰溪(上山村)景点线路(改造、修复) 。高乾至甜竹:2.5KM;甜竹至斋塘下:1.5KM;甜竹至丰溪(上山村):3.5KM。如图:

②高乾红色景点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提升)。会议室、水塘、停车坪、花架廊、加工场、展览馆、苏维埃政权旧址、村道等。如图:

③甜竹红色景点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提升)。水潭、停车坪、挡水坝、观景台、景观亭、公厕、花田、瀑布、村道。如图:

④同时,打造甜竹至丰溪(上山村)的红色古驿道。

提升改造高乾、甜竹、丰溪林场红色景点规划方案,值得其它革命遗址多而散的山村革命老区学习借鉴。

综上所述,200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大埔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的范围”(中央苏区县),系我省第一个获认定的中央苏区县。大埔县之所以成为中央苏区县,这与大埔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大埔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创建苏区、拱卫苏区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密切相关。大埔革命遗址数量之多,遍布各镇(场)。红色资源得天独厚,是大埔拥有的强大政治优势。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大埔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解读红色精神内涵,整合红色资源,做大红色版块,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干或导向的融合红色、古色、绿色的超厚重、大体量文化,进而从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提升文化综合竞争力,并把这种本地的无法复制的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新元素、新动力,必将推动和实现大埔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2022年1月16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2] 《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情况报告》(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2年5月11日);

[3] 在学习习近平老区思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谭君铁2018年6月10日);

[4] 梅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工作情况汇报(梅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8月23日);

[5] 《加强革命遗址保护 打造大埔红色名片》( 2021-12-20南方日报许启碧、张柳青/文);

[6] 《革命旧址遗址98处!梅州大埔擦亮红色地标,打造老区苏区旅游高地》(2021-08-22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文) ;

[7] 《盘活红色遗产资源 助力大埔乡村振兴》 (2022-03-25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8]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务院)。

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的核心景区是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的核心景区是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县青溪红色交通站。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县青溪红色交通站展馆。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县青溪红色交通站展馆。

中共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和南方工作委员旧址。

中共南方最高指挥机关-南方工作委员旧址——大埔南方工委机关旧址-黄维礼老屋 。

南委机关设在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的一间精致的客家小屋。小屋天井里的一棵杨桃树高出屋顶,枝叶上挂满金色的阳光。

南委机关设在广东省大埔县境内,书记方方,副书记张文彬(南委成立初期兼组织部部长)。图为小屋里方方书记的卧室。

伯公凹

我看标叔、格叔多妩媚 :文富村民郑立标(左),甜竹村民、烈士后裔、农民企业家刘宜格(右)。图为甜竹村天子寨峰巅大枫树下。

传承苏区风骨的有心人:甜竹村民、烈士后裔、农民企业家刘宜格的先进事迹。

大埔县光德镇启明寺—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成立旧址。中共闽粤赣边纵党委、司令部指挥机关设立在大埔县光德镇鸟子石山“启明寺”。

大埔县是广东省最先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广东省参加长征人数56人,大埔参加红军人数29人,为广东之最。

【相关链接】

1.笔枝山上铸英魂---感受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红色魅力

2.青溪:一江春水记征程

3.横屏山下的革命烽火

4.小屋砖瓦重 红色记忆浓——大埔县枫朗镇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游记

5.高乾村:竹海深处红旗飘

6.甜竹斋堂下蓝头窠游记

7.马山远眺茅坪景 天子寨峰耸千秋——大埔茶阳茅坪新八景游记

8.我见青山多妩媚——茅坪天子寨峰登山记

9.伯公凹:牵起三千里生命线

10.罗明故里听流水 满眼群山格外青

【作者简介】邱汉章,系大埔县老区促进会常务理事,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杨应彬同志著作《小先生的游记》再版序言二的作者,广东省源流杂志特约作者(2013-2014年“十佳特约作者”、2017-2018年“优秀作者”、2019-2020年“优秀作者”,2019年梅州市革命老区宣传“特优”通讯员),2021年获得搜狐网平台“创作挖掘机”称号,现服务于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2018年梅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分会会长),2017大埔诗社理事。(作者邱汉章,广东大埔百侯侯南人。主要社会贡献:其对大埔文化教育的贡献主要有:一是服从组织,抽调教育局前后八年。为教育强县成功创建撰写了全县教育自评报告;为教育均衡县成功创建撰写了实施方案、全县教育自评报告;为教育现代化县成功创建撰写了实施方案、全县教育自评报告;还站在现代化的高度,撰写大埔教育综述等数篇报告文学,刊发国、省、市权威报刊杂志网站。二是服从组织,抽调创建中国大埔世界长寿乡机构,前后五年。为中国大埔世界长寿乡颁证授牌付出应有的努力,组织肯定、厚爱有加。三是〈略〉)

/////搜狐平台////搜狐平台////

1.七律~感谢搜狐平台赐予“创作挖掘机”称号:搜狐团队弄潮头,网络平台第一流。操作简单崇素朴,阵容强大出珍羞。胸襟宏博重文彩,根柢槃深见渥优。挖掘机名当勉励,诚心祈祝展鸿猷。(邱汉章、壬寅年五月廿一、2022-6-19)////2.七律~搜狐平台有咏:网络搜狐运作强,平台文采任飞扬。清新明快牵龙凤,稳当周全掣马缰。光大含弘行礼仪,勤谦敬恕布芬芳。风光占尽树形象,无墨篇章字字香。(邱汉章、辛丑六月十四、2021-7-23)////3.七律~搜狐平台有境界:寄梦互联常折戟,搜狐运作见担当。精英有恪阵容大,仁德无私架构强。明辨是非无废食,珠玑经典得传扬。蓬莱文采以何噎,境界崇高引凤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