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为何被称为“党内圣人”?被下级刁难后大度一笑:他很认真_罗荣桓_司令员_山东

1955年,一场盛大的授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展开,最前方一排站着的人,即将成为共和国的10大元帅,其中就有罗荣桓。毛泽东走到罗荣桓的面前,看着这位一直跟随着他的老部下,眼眶有些湿润。

自从秋收起义以后,罗荣桓就一直跟随着毛泽东,践行着毛泽东的革命路线,一步一步,从当初的一个小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元帅,其中的艰辛只有罗荣桓自己知道。

罗荣桓被称为元帅中的“老实人”,表面上看,他的战功和其他元帅相比并不多,但更多做着辅助工作的罗荣桓,他的历史功绩却不容被抹杀。

罗荣桓

罗荣桓更像一个包容的大哥哥,不管与谁共事,除了原则上的大是大非之外,在其他问题上,罗荣桓总是以他海纳百川的度量去包容和谅解对方,也正是因为他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为他赢得了党内军内的尊重。

罗荣桓曾被称之为党内的圣人,就是因为他忠厚正直的品格,毛主席一生只参加了两个元帅的葬礼,其中一个就是罗荣桓。

正是因为罗荣桓本身忠厚的品格,当他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前往东北时,被一个司令员刁难时,罗荣桓也只是哈哈一笑,赞赏了那位司令员认真的工作品格。

罗荣桓的忠厚老实,赢得了毛泽东很高的评价。

秋收起义,林罗合作

罗荣桓家算是书香门第,祖父原来是前清朝的一个秀才,父亲是一个书法高手。

从小开始,罗荣桓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尤其喜欢理工类,并想在长大之后从事土木工程,成为一名工程师,为中国修建起一条条公路和大桥。

展开全文

1924年,罗荣桓来到青岛上学,第二年,青岛爆发了反对日货的爱国群众大游行,罗荣桓当上了学联的负责人,领导学生们开展爱国群众运动,他因此上了反动当局的黑名单,受到了压迫,他在学校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从青岛大学预科毕业之后,罗荣桓便和同学结伴南下广州前往中山大学进一步学习,这时有人向他推荐前往黄埔军校,但罗荣桓思考再三并没有答应,因为他对于上军校毫无思想准备,喜欢的还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知识,更何况此时的他已经戴着厚厚的眼镜,这对于上军校来说是一个劣势。

但此时广州中山大学理科生需要考试德语,罗荣桓对此没有准备,考试失利的他只好先回了湖南老家。

1927年,罗荣桓来到广州再战,这一次他考进了中山大学,但在学校里并没有待多久,很快就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通城,此时蒋介石的屠刀已经高高举起,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在上级党委的组织安排下,罗荣桓与叶重开的人组织了通城农民暴动。

而后,罗荣桓带领着起义的农民,加入到了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中,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以这种方式成了一名军人。

上了井冈山的罗荣桓,以其高学历成了山上稀有的人才,在井冈山上,罗荣桓主要是担任党代表这一职务,党代表属于军队中的政治工作,需要发挥个人的政工能力,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及时了解战士们的思想动向,并向战士们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

一个好的党代表,可以提升一个队伍的凝聚力,激发战士们同仇敌忾的意志。

罗荣桓在井冈山上,以其谦虚大度的工作作风,以及关爱同志,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战士们的拥护与爱戴。他所在的连队里,党组织往往发展的最好,战士们对党的政策理解也是最到位。

每当罗荣桓要调整一个工作岗位之时,战士们总会依依不舍地围在他的身边,甚至有的当场落泪。

1928年,朱德率领的红28团29团,转战湘南。这一次军事行动遭遇到重大挫折,井冈山上的毛泽东心急如焚,率领的留守部队前往接应,而这个部队的党代表就是罗荣桓。

当时在下山的过程中,由于情况紧急,大家都想快点往山下赶,细心的罗荣桓发现在山坡上由于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野草,野草被露水打湿,脚下止不住的打滑,罗荣桓灵机一动,立刻向毛泽东建议,我们可以顺着野草滑下去。

于是几百人抱紧了枪支,平躺在山坡上,呲溜一下就滑到了山底,宛如武侠小说中的轻功草上飞,眼前这一幕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多年后,罗荣桓病逝之际,他还在一首诗中写下了这个场景。

此时的红军队伍尚未完全改造成功,军官们乡土观念很重,每一次打完仗之后,都会有为数不少的人开小差溜走了,朱德他们带领的红28 ,29兵团,也只剩下29兵团,但令人惊讶的是,下山接应的数百人部队,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小差溜走,罗荣桓的政工能力可见一斑。

真正检验罗荣桓政工能力的,却是他和林彪搭档这件事。林彪的才华在井冈山时期就显露出来,但正如天才身上都有种种怪癖一样,林彪自己个性古怪,为人不合群,只知道带兵打仗,和前几任政委的关系都处的很差。

毛泽东把罗荣桓调到林彪的部队,不能不说这是一招妙棋,罗荣桓为人既能兼顾原则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他性格大度又包容,和林彪配合起来是相得益彰。

林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向来只管打仗,对于部队的组织工作,后勤管理等问题从来不多过问,于是罗荣桓只好把林彪不过问的方面给捡起来,两人在长期配合的过程中肝胆相照,林彪也因此把罗荣桓称之为“我的挚友”,这对于性格古怪的林彪来说,极不寻常。

鏖战山东,乌龙事件

1939年,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罗荣桓来到山东创建山东革命根据地,他与当地的八路军相互配合,沉重的打击了当地的日军和伪军的势力,为后来全面解放山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5年,罗荣桓带领军民实行大反攻,收复了除青岛等少数大城市在内的山东所有城市,解放了山东全境。

抗日战争结束之时,罗荣桓带领下的山东根据地,已经有超过30万人的八路军和上百万人数的民兵。毫不夸张地说,罗荣桓手底下的部队是中国共产党兵力最多的军事集团,在解放战争中,山东革命根据地的部队,成为了二野三野四野的“底子”。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罗荣桓领命前往东北,他带领了9万士兵和干部为后来的东北人民军打下了基础,而这个东北人民军,也就是四野的前身,从这一点上来说,罗荣桓对于解放战争的功劳就不容抹杀。

但就在这一次前往东北的过程中,罗荣桓也遇到一个乌龙事件,他竟然被一个地方司令员给教训了。

事情的起因是罗荣桓从山东赴东北上任,在中共中央的安排和指示下,他即将与林彪再做搭档,这时的东北形势很是严峻,出于安全的考虑,罗荣华只带着一个警卫营轻装上阵,想要从水路赶往东北。

但由于警卫营中的人大多都是从内地招收的,他们对于水路并不熟悉,在船上上吐下泻,没有办法队伍只好先上陆地休整两天,然后计划从辽阳赶往沈阳。

在一个名叫貔子窝的地方,队伍休整了两天,出于行程隐秘的考虑,队伍并没有走大路,而是在卡车后面挂了一个拖车,战士们就躲在这个拖车里面,拖车以前是用来拉牛粪羊粪,里面味道很大,不过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区区一点臭味,并没有被罗荣桓放在眼里。

他后来还笑呵呵地说道,虽然这过程很臭,但结果是好的嘛,只要结果好了,过程就不要那么在意。

就在队伍途经辽阳的时候,罗荣桓得知,有一支名叫辽南人民军的队伍正驻扎在辽阳城内,罗荣桓来了兴致,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正好可以了解一下基层干部们的所思所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引与方向。

罗荣桓想得不错,但谁知,这辽南人民军司令员竟然不知道罗荣桓的大名,原来罗荣桓一直做政工工作,虽然已经是山东革命根据地的首长,但并不出名,而辽南人民军司令员,在这小小的辽阳城之中,已是最大的官职。

所以辽南人民军司令员,并没有把前来拜访的罗荣桓放在眼里,更何况罗荣桓为了工作轻装出发,没有讲什么排场,这落在司令员的眼中,心中就越发的轻蔑。

于是一场本来是上级向下级询问工作,交流经验的会面,硬生生变成了下级质问上级的询问会。会见一开始,这个司令员就给罗荣桓打官腔,问一些毫无营养的话,想给罗荣桓一个下马威,这把一些知道内情的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此时的罗荣桓已经是中央委员,而这辽南人民军司令不过是一个地方上的军事首长,于情于理,他都不应该跟罗荣桓如此对话。

但此时这位司令员并不知道,他面前做这个就是一位中央首长,一贯的傲慢让他不停地质问刁难罗荣桓,旁边的人紧张极了,他们都怕罗荣桓生气起来,让面前的司令员下不来台。

熟料罗荣桓极有耐心的回答着面前司令员的提问,一点也看不出生气的样子。这时,罗荣桓身边的李处长不失时机的提出,要司令提供一辆车送罗荣桓前往沈阳,司令有些不悦自己的话被打断了,但一想到罗荣桓是前往沈阳的官,司令也不敢发作。

在车上,李处长紧张地为司令做辩解,说这位辽南人民军司令员,虽然官威很重,但也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革命意志十分坚强。

罗荣桓大度的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我看出来了,这位同志问的问题,说明他很认真。”在场的战士们都被罗荣桓包容大度的风格所感动。

来到沈阳后的罗荣桓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此时的东北人民军中,林彪党政军一手抓,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由于彭真和林彪意见不能统一,因此,党中央把罗荣桓调来给林彪当助手,所以罗荣桓实际上是东北地方的二把手。

这位司令员究竟给罗荣桓道歉没有,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罗荣桓一到沈阳,就肩负起了林彪不愿意管的事情,林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只对军事方面感兴趣,罗荣桓就肩负起来部队中的后勤工作,政治工作。

在林彪和罗荣桓的密切配合之下,东北解放军的发展十分迅速,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有力支持。

身体抱恙,主席悲痛

罗荣桓在十大元帅中声名不显,除了长期主持政工作需要他低调行事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建国之后,罗荣桓身体一直抱恙,以至于在1963年时,罗荣桓元帅就因病离世。

在担任山东革命根据地首长期间,罗荣桓就出现了频频尿血的症状,限于根据地贫乏的医疗情况,罗荣桓只好苦苦支撑,根本没有时间去治疗。

在此期间,出于对全国形势的考虑,党中央还提出了地方首长全面负责制,一肩挑起地方上的党政军各个方面的工作,罗荣桓手头上的事情越发繁重,导致他的身体状况更加恶劣,以至于到了不能开会的地步。

毛泽东对罗荣桓的身体状况十分关心,他多次打来电报,告诉罗荣桓能不开会就尽量不要开会,可以多在办公室里面找相关负责人或者批示文件,这样身体能够恢复的更快一些。

在党中央的协调下,1947年,一名来自奥地利的泌尿科专家给罗荣桓进行了会诊,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医生只是告诉罗荣桓,他的肾脏出了问题,需要尽快诊断。

在党中央的安排下,罗荣桓去了朝鲜,在那里被诊出患了肾癌,朝鲜的医生建议罗荣桓去苏联做手术,那里有更好的医疗条件,毛泽东同意了,他直接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经受住革命的考验,希望苏联能够安排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给予治疗。

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关怀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一对亲密的战友,曾经也发生过争执。

1937年,中共中央初到延安的时候,罗荣桓出任政治部主任,那时经常有外国记者前来延安采访这个红色中心。一次,在接待外国记者之前,罗荣桓看毛泽东的被子已经很破旧了,于是自作主张给毛泽东换了一床新被子。

熟料这个事情让毛泽东大发雷霆,毛泽东生气地说:“为什么要换掉?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吃的是小米,用的是步枪,遮遮掩掩,难道还怕见人!”罗荣桓觉得毛泽东批评的有道理,于是就把原来的一套给换上。

罗荣桓除了有厚道的一面,还有他坚持原则的一面。在东北之时,中共中央提出了攻打锦州的战略方案,这是站在全国的大局进行的考量,但面对此方案,林彪却犹豫了,因为此时解放军的力量要逊色于国民党的军队。

攻打锦州这个决心,实在是不好下,在大是大非面前,罗荣桓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军地首长的原则性,他屡屡劝林彪,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攻打锦州,不要迟疑,这个一向在林彪面前表现得十分宽容的政工干部,第一次如此坚决地同林彪严肃谈话。

正是在罗荣桓的坚持下,林彪方才下了攻打锦州的决心,为东北的全面解放和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63年,罗荣桓病逝于北京,成了开国十大元帅中第一个去世的元帅,当时正在中南海主持会议的毛泽东闻讯,十分悲痛,对于参会的人员说默哀三分钟,以此祭奠这位默默无闻又劳苦功高的元帅。

而之后,毛泽东更是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仪式,在十大元帅中,毛泽东仅参加了罗荣桓和陈毅的追悼仪式,可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感情之深。

追悼会之后,毛泽东连续几晚不能入睡,一次深夜缅怀往事,情不能自己,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其中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足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追忆之情。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