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怀疑妻子出轨且患病,男子与妻相约自杀,男子身亡后妻子反悔_两人_不作为_杀人罪

江苏南通,张勇与妻子陈娟结婚多年,家庭贫困矛盾重重,因怀疑妻子出轨且染病,张勇欲用匕首自杀,后两人相约跳河自杀,张勇投河自尽,陈娟未一同赴死也没有呼救。警方询问原因时,陈娟称:我希望他去死!

(案例来源:新闻报道,人物均为化名)

张勇家境贫寒,父母身体都不好,因此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对象,转眼间身边人都已成家立业,他还是个孤家寡人,后经人介绍认识陈娟。

陈娟的家庭情况,和张勇家类似,父母常年卧病在床,家境也是一贫如洗,就这样,两个同样的苦命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很快步入婚姻殿堂。

由于年龄大、家境差,两人属于闪婚,没有豪华的婚礼,没有五金和彩礼,一个简单的仪式后,两人即领证同居,婚后张勇四处打工赚钱,陈娟则在家照顾四个老人。

日子虽然清贫,但都是穷苦人家出生,一开始两人感情倒也还好,很快陈娟怀孕,并于2019年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张勇给她取名为张雅。

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压力更大,张勇工作愈加卖力,为了多赚点钱,几乎很少回家,贫贱夫妻百事哀,菜米油盐酱醋茶,小俩口免不得为此争吵。

随着吵架次数变多,本就不深的感情,瞬间荡然无存,要不是有女儿张雅的维系,这个家庭很可能早已破碎!

展开全文

生活的重担,压得张勇仿佛喘不过去,4个老人、1个孩子,还有一个无法赚钱的妻子,全家七口人都指着他过活,尤其是4个老人身体都不好,医药费开支,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

但这还不算最惨的,最令张勇绝望的,是他觉得妻子不理解他,两人动辄吵架,张勇觉得陈娟应该外面有人,经常疑神疑鬼,查手机、调通话,让陈娟更加反感。

2022年7月的一个晚上,张勇怀疑陈娟出轨且觉得她可能患有疾病,因此不断向妻子发出质问,即便陈娟百般解释,张勇仍不愿相信。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很快会长成苍天大树!张勇越想越气,逐渐陷入绝望,于是找来一把匕首,准备了断自己,在陈娟的苦苦哀求下,张勇放弃自杀。

但不久后,张勇又提出要跳河自杀,并要陈娟和自己一起赴死,陈娟表示同意,两人留下遗书后,张勇于次日凌晨5时许,骑着电动车,带着陈娟寻找投河自杀地点。

两人一路沿着道路行驶,找了很久才停下来,一座将近10米高的大桥,瞬间吸引了张勇的注意,他决定在此终结生命,陈娟也未表示反对。

两人一起来到大桥中间,按照事先约定的顺序,张勇先走陈娟随后,向陈娟确认会陪同自己自杀后,张勇掏出匕首,狠狠刺向自己心脏部位。

随后张勇翻越大桥栏杆,纵身一跃投入河中,陈娟看着丈夫在河中挣扎,既没有呼救也没有拨打求助电话,而是选择直接离开现场。

很快张勇的尸体被打捞出来,心脏上有伤痕,大桥上有匕首,警方觉得此案非同寻常,很可能涉及他杀,于是对尸体进行鉴定,经鉴定,张勇为生前溺死。

但凶案的嫌疑,仍然无法排除,警方调查后,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面对检察官讯问,陈娟表示:就算是陌生人,我也会去呼救,但当时,我希望张勇死了算了!

如此一来,案件的定性成为难题,能否排除他杀?是否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4个重病老人,和夫妻俩年仅四岁的孩子该怎么办?

经过仔细调查和勘察现场,警方从张勇所留遗书、匕首等判断,张勇身上伤口为自己捅刺,也就是说,可以排除张勇是被陈娟直接杀死,这点邻居的证言也能佐证。

虽然不是他杀,陈娟的行为该如何认定,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模式,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要想构成不作为犯罪,需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1)具有作为义务;(2)具有作为能力;(3)因不作为导致危害后果发生。

作为义务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身份关系附属的义务和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陈娟作为张勇的妻子,在丈夫遇到危险时,本身就负有救援义务。

此外,张勇是因怀疑妻子出轨而萌生死志,陈娟与他相约自杀,这种先行行为,也给陈娟带来相应义务,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陈娟均有作为义务。

作为能力方面,张勇虽然用匕首捅刺心脏部位,但并没有造成致命伤,最终死因是溺毙,陈娟完全有能力,可以通过呼救或报警来帮助丈夫脱离险境。

但陈娟对丈夫跳河无动于衷,甚至希望他去死,主观上是放任心态,既有作为义务,又有作为能力,却放任张勇死亡,陈娟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10年有期徒刑。

陈娟属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并且是婚姻家庭引发,应认定为情节较轻,且事后经调解,陈娟也取得了张勇父母的谅解,最终法院判决,陈娟构成故意杀人罪(不作为),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此外,由于家境贫困,顶梁柱张勇自杀身亡,张雅瞬间陷入困境,检方积极协调,不仅帮助她申请到4万元司法救助金,还联合民政部门帮助她申请到低保,取得较好的案后治理效果。

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