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妻妾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古人常说三妻四妾_ 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_妻子_妻妾_兼祧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媵女 妻子 妻妾 兼祧

本文目录

  • 中国古代妻妾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古人常说三妻四妾, 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中国古代妻妾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在周代,王的配偶叫“后”,诸侯的配偶叫“夫人”,庶人的配偶叫“妻”。“妾”则是指女奴,因为服侍男主人而成为专属服务对象。

后来“妻”和“妾”合起来变成一个词叫作“妻妾”,这是对配偶的统称。“妻”单指正室,包括元配和继室。比如《红楼梦》里的王夫人就是贾政的元配;邢夫人就是贾赦的继室。“妾”单指偏房侧室,不管是奴仆出身还是良家出身。比如《红楼梦》的周姨娘、赵姨娘等等。

正室生的儿女就是嫡出,比如王夫人生的贾珠、贾宝玉,还有才选凤藻宫的贾元春;妾生的儿女就是庶出,比如赵姨娘生的探春、贾环。庶出的儿女要以嫡母为母亲。《红楼梦》里的探春说过“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都检点”,她说的是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

凤姐听到贾环被赵姨娘骂,直接就说贾环是“主子”,“有老爷太太管他”。言外之意作为妾的赵姨娘只是奴才,没权力管贾环。芳官和赵姨娘打架的时候也说过“我不是姨奶奶家买的”,赵姨娘和她们一样“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这说明芳官也认为贾府不是赵姨娘的家,赵姨娘和她们一样也是奴才,只是分工不同。

古人常说三妻四妾, 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三妻四妾往往被认为是妻妾成群,象征着男权主义下的婚姻制度。其实古代的三妻四妾含有特定指向,历朝历代的婚配制度中,妻妾的定义与人数限制都有明文规定,并非男子随心所欲的。且在封建社会中,寻花问柳常有,娶妻纳妾则是很慎重的事情。那么古人常说的三妻四妾都有哪些特定指向呢?

普遍认知的妻妾众多

三妻四妾往往泛指妻妾成群,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我国古代婚配制度里,遵循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为正室,妾为配室,生如此死亦如此,子嗣的嫡庶之分往往就是由妻妾名分决定的。比如袁术看不上袁绍,骂他是袁家偏房小妾的庶子,这就明显体现了妻妾之间的差距。再比如皇帝去世后,册立为后者可以在皇陵地宫的正殿下葬,若无皇帝遗嘱、或是后继者的追封,妃嫔就只能葬于配殿。

古代婚姻中,门当户对的思想非常深刻,男子娶妻,代表着两个家庭的融合,妻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正所谓男主外,女主内,这也是帝王之家的夫妻分工,皇帝主朝政,皇后主后宫。所以妻子只能有一个,这种分工与家庭地位,决定了“宠妾灭妻”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很多影视剧中,动则小妾顶替了正妻,这是非常不尊重史实的。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礼记·昏义篇》

既然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妾也是有名分的,妾的来源应当追溯至“春秋大礼”。儒家思想形成的礼仪制度中,规定了天子的后宫建制标准。逐级递减至诸侯、大夫、士庶,称呼也随之改变,清人徐珂将妻子之外的配偶统称为妾。

但从妾之来源上,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随着妻子一起陪嫁到男方的,古称“媵”;另一种是男子自纳的,称之妾。媵的意思是送,即妻子家送女的人,这里并非都是丫鬟,还有男奴、仆人等,所以媵妾之别逐渐不作区分,陪嫁的丫鬟、通房若被男主给予名分,也称为妾。慢慢的,妾就成了除正妻以外的所有男子配偶,古代礼仪中所说的小妻、下妻、次妻等,都可以用妾来指代。所以三妻四妾就成了男子配偶众多的象征。

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

不同朝代对纳妾的规定是不同的,但对妻子的唯一性都是遵守的。纳妾的数量上,西晋时期规定,王公一级可置妾八人;郡一级公侯可置妾六人;一品、二品官员可置妾四人;三品、四品官员可置妾三人;五品、六品官员可置妾两人;七品、八品官员只能纳一妾。而唐《六典》规定亲王妾十二、郡王及一品官妾十、二品官妾八、三品官妾六、四品官妾四、五品官妾三。普通百姓想纳妾,需要满足四十岁时妻子还未生育的条件,此种可申请纳妾一人。

到了清朝时,妻妾的概念被重新定义,所以有了发妻、平妻、偏妾的说法。发妻就是结发妻子,只有一位,满人叫嫡福晋;平妻就是等同于妻子的地位,起初是官商在外经商时候的外室,与发妻不见面,却拥有和发妻相同的法律地位,外室内迁后,则成为比正妻名分低、比妾名分高的存在,如满人的侧福晋;四偏妾就是四个小妾,这只不过是个概数,清朝的法律并不再限制妾的数量,有钱随意纳,许多富豪是以妾的数量来彰显富贵的。但关于四妾也有两种说法:

其一,一位发妻、两位平妻陪嫁的丫头,加上男主的通房丫头,一共四人,称为名义上的四妾;

其二,良妾、贵妾、贱妾、平妾谓之四妾;

良妾:指出身为良家,有纳妾文书的女子,这一类是有名分的,不经司法程序是不可随便卖掉的,如红楼梦中的周姨娘。这种妾室多由正妻操办进入男主家庭,目的是取悦丈夫,避免丈夫独宠一两个年轻的妾室。

贵妾:一般是正妻的随嫁侄娣、生子的妾、入府时间长的妾。这类妾室享受尊崇和待遇高于一般的妾,若是官家,握有诰命,生活的不比正妻差。

贱妾:指红楼、青楼赎身的女子,或者奴婢等地位低下的女子。《红楼梦》里的贾琏有两个妾室,其中的尤二姐就是良妾,秋桐丫头就是贱妾。称呼只代表出身,并非受宠程度,所以秋桐常欺负尤二姐,也是因受宠更深。

平妾:指最普通的妾室,没有特殊地位,但也归为妾的名分,或是别人送的,或只是纳入家中彰显财富,受宠程度中规中矩。

兼祧三房

兼祧是从大家庭角度考虑的,是指一个家族中的几个同宗家庭,出现了没有男丁的情况,也就是说没有生儿子延续香火。那么其他家庭有儿子的,就来帮忙延续香火,继承家业。有儿子的这个家庭也需要这个儿子继承和延续,所以这个“天选之子”就分别继嗣两房甚至三房。

“如可继之人,亦系独子,而情属同父母亲,两相情愿者,取具阖族甘结,亦准其承继两房宗祧。”——《清会典》

兼祧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延续香火,所以不管是一子顶两门,还是一子顶三门,都会对应的娶几门妻子,这里说的是正妻,顶哪一门,就由哪一门操办。这与古代的一夫一妻制相互抵触,所以在清朝以前都是家庭私自的行为,到了清朝,律法首开独子兼祧之先例,但也只是默许了两房妻子。所以三妻四妾中的三妻,用在兼祧三房上,还属于灰色地带。

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娶了两房妻子,大房妻子即将离世之际,梅兰芳又娶了孟小冬为妻。虽明媒正娶,但因二房妻子福兰芝阻拦,梅兰芳始终不敢公开孟小冬的身份,这也是孟小冬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

综上,三妻四妾最现实的表达,就是指男子妻妾成群,或者形容男子朝三暮四。要说三妻四妾的实际指向意义并不大,要知道在古代,男女比例失调比今天更严重,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纳妾的权力的,而妻子至始至终都是独一无二的法律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