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女性之美——晋祠圣母殿宋塑赏析_侍女_红色_圣母

穿越时空的女性之美——晋祠圣母殿宋塑赏析

彩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形式之一。

泥塑大型,彩绘细部,塑容绘质是其最大的特点。

山西,因政治、宗教、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保存了从唐至今的各代彩塑作品。

其中, 晋祠圣母殿宋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组。

圣母殿内共有塑像43尊,主尊为圣母像,周围42尊为随员侍从像。其中有宦官像5尊,着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

圣母殿造像陈设取法于宋代皇太后仪卫之制,整组塑像宛如一支浩荡的宫廷队伍, 是反映宋代宫廷生活的写实作品,富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我国雕塑艺术大师 刘开渠先生曾对圣母殿彩塑做了精到的诠释:

(晋祠侍女像)各有各的特殊形象:身体的丰满与俊俏,脸形的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的大小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各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全身比例适度,服装鲜艳,衣纹随身体动作而转动。我们站在这些像中间,不但好像看见她们轻巧的动作,还像听见了她们清脆的笑声,快乐的言谈,或不乐意的小小的讽言讽语,清楚地了解她们彼此间的思想感情关系;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这组彩塑是古今中外历史上 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我国的雕塑史、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组精美彩塑的部分作品吧!

01

怀才不遇侍女

这尊侍女像国字形脸庞棱角分明,柳叶弯眉下,俏丽的丹凤眼冷峻地注视着左前方,那是背离圣母的方向。冷静与倔强隐藏于紧抿的嘴角,那份傲骄显露着她 不很随和的性格。

展开全文

塑像发式为红包巾低束髻。深蓝色短襦配粉色长裙,红色绸带绾玉环绶,为素淡的长裙增添了一抹亮色。

侍女像双手置于胸前,手中托抱的器物虽然已经遗失,但其惟妙惟肖的姿势却清晰地表明那里曾经有一件器物。

02

秉烛侍女

秉烛侍女脸部朝向圣母的方向,身体重心在左腿,上身向右微微扭转,体态婀娜优美。她双手捧着一个红色烛台。丰润的脸庞上,细眉小眼却精神开阔。眉梢眼角藏着秀气,声音笑貌露出温柔, 淡雅清幽与温厚纯良的气质尽显。

塑像为双高髻,头戴花冠,左右两侧有花钿装饰。红襦短衣配黄色长裙。红色披帛从左肩斜披而下,于右胯下随意地绾了一个结,顿时凸显了年轻姑娘的俏皮和随性。

03

胭脂女官

这是一尊 着男装的女官像。头戴方形黑色硬幞头,身着紫衫,深蓝色红边窄袖袍,腰间的红色革带束缚着白色蓝边围腰。脚穿乌皮靴。

她身体直立,抿嘴微笑。双手隔着绢帕端正地捧着红色胭脂粉盒,粉盒下衬垫着蓝色绢帕。作为专侍圣母化妆的女官,一定也是清秀灵气、爱美懂美的女子。因此,这尊侍女像俊俏挺拔,细眉下,一双灵秀的眼睛专注而坚定地前视着。双唇微抿,嘴角上扬,淡定而自信。 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又镇定自若的神情,是长期在圣母身边服侍所练就的素养。

04

蓝裙侍女

这是一尊 年龄稍长的侍女像。发式为低矮的双高髻,发饰上没有过多的装饰。橘色白边短襦配深蓝色长裙,肩披绿色白边披巾,红色绸带从腰间垂下,中间绾了一个蝴蝶结。足蹬黑色翘尖鞋。

侍女鹅蛋形的脸庞上,双眉下沉,双目木讷地直视前方,神情麻木,似是对什么都失去了好奇,一副 听天由命的无奈之态。这位入宫多年的年长侍女,在岁月的磨砺下,早已习惯于谨小慎微和不苟言笑的后宫生活了。

05

豆蔻年华侍女

这是一个年轻的侍女形象。红色绿边短襦配深蓝色长裙,腰间的绿色飘带绾一块玉环绶垂于裙前,肩部披一件红色白边披巾,简单的服饰包裹着娇小的身形。细长的脖颈却顶着比例略显失调的大脑袋,透出了一份 可爱的气息。

柳叶长眉舒展着,一双美目透着机灵,肉肉的脸颊略泛红晕,樱桃小嘴微启,似是与人耳语。身体向左后方倾斜,脖子随着身体的倾斜向后梗着,似乎在尽力看着什么。双手合抱于胸前,更增添了一份不知所措的犹豫感,也许她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那种探寻的欲望在举手投足之间表露无遗。

06

主管侍女

这位侍女 年龄较大,体态略显臃肿,但风韵犹存。细长的双目炯炯有神地直视前方,看似自然随和,却是不怒自威,眉眼间的冷静与镇定,嘴角微抿透出的果敢机敏,都显示出其特殊的身份。她站立在紧邻圣母的位置,应该担负着协助圣母管理、领导一众侍从的职责。这样的职责,让她练就了 处事不惊、端庄大气的仪态。

塑像为蓝色绢巾包髻发式。蓝色白边短襦配红色长裙,肩披一条红色绿边的披巾,腰间垂下三条绸带,中间为蓝色,左右为黄色。

07

捧印侍女

这尊塑像手捧印玺,应是司印侍从。这是一个中年妇人形象,鹅蛋形的长脸,眼角高高抬起,双目傲慢地直视前方,眼神锋利,含威不露。嘴唇紧抿,矜持而不苟言笑,显然是一个 办事果敢,且忠于职守、责任心强的侍女。

侍女身体微微倾斜,左手用衣袖铺垫捧托着印玺,右手小心地扶着印玺侧面加以护持。能负责圣母印玺,显然她深得圣母信任, 在宫中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塑像为红色包巾束髻,在发髻底端有小冠用来固定发髻,左右无花钿。身着深蓝色红边短襦红色长裙,红色绸带绾玉环绶从腰间垂下,肩披深蓝色红边披帛。足蹬红色翘尖鞋。

08

去而复返侍女

这尊侍女身体微向前倾,脚步方向与身体一致,似乎正匆匆前行间,听到后面有人召唤,停步回身聆听。她眉目高挑,伶俐的双眼 专注而充满疑问。双唇微启,似在随时准备应答。

塑像发式为红色绢巾包髻,在发髻底端左右两边佩戴金饰,绿色短襦配同色长裙,白色蓝边围腰点缀腰间,肩披红色蓝边披帛。长裙及披帛随着人物前倾的身体向后飘散,成为人物匆匆前行的佐证。

09

双面俏舞伎

这是一个 俏丽的舞伎形象。她身材纤细,亭亭玉立于殿堂之上,低垂娥首,手执锦帕,含羞带笑。其 神情俏丽清新,体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翩若流风回雪。

塑像发式为红色扇形绢巾包髻,饰以镀金笄簪。一袭宝蓝色曳地长裙,外披红边直领及脚长褙,肩上搭着绿色红边披帛。红色绸带绾着玉环绶垂于身前,为端庄厚重的宝蓝色长裙平添了一抹亮色,更与长裙下微微露出的红色翘尖弓鞋呼应。

她被称作“双面佳人”,源于雕塑家神奇的面部表达。从一面看,她眼眸低垂、含羞带笑,素口微抿、嘴角上扬,面露喜色,似乎刚刚歌舞一曲,受到圣母称赞。从另一面看,她却是眼角红肿,轻咬薄唇,眉眼中似有泪光,透着深深的哀怨忧伤。“一入宫门深似海”,少小离家之人,只剩下“绿珠垂泪滴罗巾”,宫中漫漫长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这两种绝妙的神情令人对她的身世和遭遇产生无限遐想,感叹不已。

梅兰芳先生曾在《晋祠颂》中谓之:“一颦一笑,似诉平生。”这尊塑像被认为是晋祠宋塑中的代表作。

10

心神不一侍女

这是一个中年侍女形象。她头发中缝较宽,发量略少。双螺髻发式底端包裹着一条配有花形金饰的红色发巾。

眼睛虽望着圣母,但似乎心事重重,浓眉大眼,冷漠无神,眼睛里看不到希望、看不出向往。嘴角倔强地抿着,无笑无怒,却透尽内心的不满与不屑。这应该是 历尽沧桑,看透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后的冷漠吧。

塑像着蓝色圆领窄袖长衫,外披红色绿边褙子。手执一条浅蓝色帕子,双手隐于帕下。两脚散漫地开列站立。板直的身形,在线条极度简约的服饰包裹下,更显人物的散漫随意,是精明能干与难以亲近的混合体。

11

伶俐侍女

这尊侍女像稚气未脱,古灵精怪。弯月细眉,秀气的丹凤眼,本是稚嫩的模样,但眼里却透出凌厉的目光。似乎刚刚和倔强侍女发生了争执,脖子往左一梗,小脸一扭,小嘴一噘,左手臂缩到胸前,似乎正要用力将衣袖甩出。估摸着,接下来就会有一串冷嘲热讽冲口而出,一副 刁蛮伶俐的模样。

塑像红色绢巾包髻,金质梳篦固定,珠翠装饰其上,额前佩戴金饰。红色绿边短襦配墨绿色长裙,肩披蓝色红边披帛,红色绸带绾玉环绶自腰间垂下。脚上蹬一双红色翘尖鞋。少女的任性泼辣、不知人间疾苦的刁蛮伶俐在这尊侍女像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12

教导侍女

这是一个年龄稍长的侍女形象。国字形脸庞上,较宽的眉间距、透着慈爱目光的细长眼睛以及柔和的双唇,都显示着她 沉稳的性格和宽严有度、耐心平和的态度。

教导侍女头部转向旁边的伶俐侍女,关切地注视着她,双手在胸前比划着,似乎在尽力思考着用什么样的话语规劝,才能让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侍女与人为善。教导侍女呈现出一副善良、温厚、睿智的模样。

塑像发式为双螺髻,发髻下用三角形金质梳篦加以固定,发髻顶端与两侧、鬓间都佩戴有金饰。绿色白边短襦配红色石榴长裙,外着湖绿色窄袖衫,腰间虽有绿色绾玉环绶飘带垂下,但教导侍女毕竟不再年轻,这些衣饰衬托不出腰身的纤细婀娜,却尽显优雅柔美、端庄大气的成熟之美。

13

女医侍从

这是一位 年龄较长、身材微胖的侍女。她脸庞圆润,神态安详,朴实自然,一副 老实本分、与世无争的样子,加之略微肥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亲和之感。

塑像发式为双螺髻,发髻底部用红色梳篦加以固定,发髻上端及鬓间皆装饰有花钿和珠翠。红色短襦配一袭绿色荷叶长裙,外着红色窄袖衫,红色绸带绾玉环绶于腰间垂下,简约而大气。

她双手捧一状似药罐的黑色圆钵,左手托举,右手护持,小心翼翼地捧于胸前,似为长期服侍煎药的侍女。

来源:太原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