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首次记录,纪录片《未至之境》多得是你没见过的场面_熊猫_大熊猫_之境

导读:在“常见”的现实存在中,《未至之境》为观众挖掘出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未知”和“新奇”。

文 | 柯北

“这是关于中国最具标志性的动物”,纪录片《未至之境》第一集中,这句话在开头和结尾各出现一次,首尾呼应。即使不看正片,也能看出这句话一定是在描述大熊猫。

从已经播出的前两集来看,《未至之境》画面考究、节奏精准、故事之间带有反差,在各方面都达到了自然类纪录片的优秀标准。除了技术上的高水准,这部纪录片更打动人的是在动物上投射的人文情感,片中时不时流露出的中华文化韵味,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亲切的观感。从这些方面来看《未至之境》,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性”的自然纪录片之一。

大熊猫与多个萌物共存,多手段呈现视听享受

《未至之境》第一集的主题叫做《大熊猫帝国》,虽然名为“帝国”,但这并不是一个大熊猫家族的革命史。在一整集纪录片中,只出现了一对大熊猫母子。影片从一只大熊猫宝宝的出生开始,到它成年离开母亲独立生活时就结束,完整地记录了野外环境中大熊猫幼崽成长的两年时光。

展开全文

大熊猫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交通方便以及互联网发达的当代社会,在动物园里就可以面对面看到大熊猫,在网络上也随时可以看到大熊猫的视频直播。在大熊猫相对来说已经较为“常见”的现在,《未至之境》仍然能给观众带来“未知”。

片中,熊猫宝宝在妈妈怀里、躺在树林里、挂在树上、从树上掉下来,伸懒腰、摇头晃脑、学习辨别竹子、睡懒觉、爬树的样子,从大全景到眼部特写,《未至之境》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着熊猫宝宝的成长,甚至熊猫宝宝的毛发和熊猫妈妈的后槽牙,观众都可以从片中仔细观察。熊猫宝宝在野外吃到的食物中可能含有病菌,而熊猫妈妈的唾液有助于熊猫宝宝形成自己的免疫系统,片中野生熊猫宝宝“舔舐母亲唾液”的画面,是全球第一次拍摄到的镜头。

这一集以大熊猫为主题,却没有局限在大熊猫本身,它以大熊猫生活的竹林为背景,穿插讲述了6种动物的生活状态:只有2.5厘米长的扁颅蝠,一大家子十几口生活在一节竹子中;宝石花螳螂长相如其名,雄螳螂在危险的边缘仍要试探着接近雌螳螂;外表艳丽的红腹锦鸡,求偶时既有激烈内部竞争还得防着外部天敌进攻;像人类一样群居生活的藏酋猴,最重要的晨间仪式之一是互相梳理毛发;长得像浣熊、其实和大熊猫没什么关系小熊猫,白天睡觉,夜里觅食;还有难得一见的峨眉髭蟾,求爱场面又是一个首次记录。它们共同组成了竹林生态,正是大熊猫所在的环境。

《未至之境》在拍摄上,移动延时、夜视成像、水下摄影等手段说来就来,配合真实的自然音响和恰到好处的音效、配乐,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影片开头,一段超过一分钟的延时镜头,展现了竹子从冒尖到参天的生长过程,加上竹子“节节拔高”的自然音效,观看时瞬间达到“颅内高潮”。夜视镜头的黑白画面中,黑眉锦蛇鳞片的光泽、爬动的声音、竹缝里的蛇眼特写,黑眉锦蛇寻觅扁颅蝠的场面拍出了恐怖片的效果,网友在弹幕上表示,紧张到头皮发麻。还有竹茎内部的扁颅蝠、水下的峨眉髭蟾等画面,无法想象的拍摄技巧令人叹服。

在已经播出的第二集中,又上线了一个“网红”动物——藏狐,或许很多人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一定见过它的表情包。藏狐生活在高原上,以野兔、鸟类、野鼠为食。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是因为它与一般狐狸的外表不同,因为脸型和身上毛发浓厚蓬松的原因,藏狐整体看上去脸方身圆,透出一股蠢萌、憨厚的气息,打破了我们对狐狸狡黠的常规印象。在早前公布的预告中,藏狐的正脸虽然一闪而过,但还是被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并成为《未至之境》最令人期待的动物之一。

填补自然类纪录片稀缺,《未至之境》显露文化特色

《未至之境》虽然是中美合拍,但它始终将视野锁定在中国。在半个月前公布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镜头从绵延万里的山脉高原,移动到枝繁叶茂的雨林竹海,正如它的名字:The Hidden Kingdoms of China(中国的隐秘王国),这部纪录片在尽可能的展现中国人迹罕至的未至之境。

在展示自然的同时,《未至之境》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让人动容。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成年之后就要独立生活,在第一集片尾,在熊猫妈妈庇佑下生活了两年的熊猫宝宝,必须要离开母亲,片中熊猫母子的眼神特写和熊猫宝宝离去的背影,让很多观众落泪。纪录片用人类的视角展现动物的分别,投射了人类的情感,在动物为主角的影片中,带来了别具特色的人文情怀。

除了人文情怀,这部纪录片透露出的文化特色也容易让国内观众感到亲切。例如解说词提到,竹子在中国是美德、谦逊、高雅的象征,螳螂擅长重拳出击,中国功夫大师从螳螂身上得到灵感,还从熊猫的颜色延伸到阴阳八卦。影片的配乐也带有中国传统韵味,尤其是红腹锦鸡求偶这一段,配乐中带有传统戏曲鼓点的音乐风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