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游访记》摘录 (2):和我以前骑行成都的路线吻合,感慨颇多_十里_二十_五里

接上文《名山游访记》卷一摘录:由终南经栈道入川至峨眉游访略记 (1)

(这段行程的从勉县开始,就和我当年骑行成都的路线重合,现在读此文,感慨颇多,我当年是从西安到成都骑行用了9天时间)

十二日,北风早至,云物凄凉。五十里,兴平县,住城隍庙。沿途面食,三十文可度一日。

十三日,三十里,马嵬坡,贵妃墓在焉。贵妃擅宠时,杨氏兄弟姊妹穷奢极欲,未几皆败,亦干古之鉴也。五里,东扶风镇。四十五里,武功县,宿善阁寺。寺在半山,目收全城风景。遥观太白山上积雪,炎夏不化,望之皎然,如白莲干朵,横于南天半壁。相传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有疾风暴雨。《水经注》:“山半有横云如瀑布则澍雨,人常有为候语曰南山瀑布,非朝即暮。关中诸山,莫高于此。”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山上有洞,道家名为第十一洞天。

(信然,实录。兴平武功面食皆有特点,当年我骑行马嵬驿武功一线的时候深有感触)

十四日,渡河登山。二十里,有朝阳桐、二仙桥、龙盘山。西望香烟山,为大士佛地,万笏山。三十里,石垒山,一峰挺秀,拔萃群峰之中,名日“独秀峰”。东南黑风岭。十五里,神会天坡。六月中雾撤山显,曰开山;其先后为雾雪所塞,曰封山。自黑风岭至松花坪,二十里,沿路尽松,登坪甚险。下有水帘洞,岩景极佳。二十里,二仙山,山有二石如人。又十里,望仙石。东南二十里,救苦岭,险峻益甚。十里,宿上坡寺。人行乱石间,西南寒风关。三里,神洼。二十里,墙壁直上如线,俗言太白放光,异光现神像,或星光如斗。至此,鸟兽草木甚稀,寒气逼人。

展开全文

十里,由魔女岭、东天门、冲天岭、雷神峡,皆陡绝。西南五里,分天岭,遇西风起。山之东,向阳颇热。山之西,虽大暑而奇寒。五里,孤魂洼,险峭。岭上风起,人行必伏,若起则吹堕如叶。更有观云海处,极佳。有三山、九牙、十二楼诸胜,高插碧空。二十里,住金锁关,鸟兽草木绝无矣,山势森罗。

洼西南里许,大太白池,地广三十余亩,水面如镜,照彻天地,森罗万象,中无寸草点尘,惟龙潜焉。池面常放五色光,虔叩则应,否则无。池为云雾笼罩不常见,曰“封池”;祷而后见,曰“开池”,六池皆然。东南上三里,雷神池,洞中有亘古凝冰,洞上有石塔“观星楼”。又有龙、凤二小池。大太白池西南,有二太白池。过稻地洼,至此十里,池大数亩。五里,有三太白池,大亦数亩,其旁不可久憩,久则雷电疾至。十里,玉皇池,大二十余亩,其东为龙门。上走马岭,相传山神乘马处,石上蹄迹宛然。十里,佛池,大数亩。五里,三清池,池旁金背枇杷树,撷其叶可疗百病。诸池皆有神司之,凡祷者以黄褚投之,诚则褚沉,否则浮。自宿清湫庙上至三清池,共计一百八十里。

(当年我登太白山的时候,乘着汽车,坐着索道,下面很多景色都没有看见,只有大爷海一带都有。从小哥上记载的内容看,应该是从蒿坪上去的,我曾经驱车蒿坪,但是这里封山,现在进不去了,这些地方都已经废弃)

二十日,回武功。

二十一日,三十里,汉班超故里,有祠墓在焉。路遇秀空师同行。三十里,扶风县,宿。秀师彻夜坐禅。

二十二日,五十五里,道旁有碑日“五丈原”。(南行四十里即是)五里,岐山县,宿。复遇宏源师。渭河之南有祁山,昔武侯六出祁山,即此(此去七十里,风翔府,大道通甘肃)。

(五丈原我去过两次,六出祁山的“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确实是在渭河之南,宝鸡岐山县的“岐山”是指县境内东北部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这在渭河的北部,看此文的千万不要认为高鹤年居士写错)

二十三日,三人同行,出南门,宏师前,秀帅中,余随后。秀帅云:“勿错认路头。”宏师日:“何错为?”秀帅言:“古云:修行无别修,贵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伤一时休。生犹一时休,即是安身立命之计,不可为道人说破,须道人目参目惜。”四十里,第五村,宝鸡属。不经眉县,分路。四十里,抵店住。

二十四日,二十五里,渭水河(源出风翔,东去太公庙,有钓台),无桥无渡。幸水涸,跣足而渡。十九里,夷门镇栈道,北口连云栈。栈道有南北之分,自此至褒城为北栈道,自沔县进口为南栈道。

二十五日,人北口,路崎岖难行。李日诗云,蜀道之难难干上青天,信然。三十五里,古大散关。下坡,十九里,东河桥,宿。

(这是走的故道,从宝鸡出发。这里的大散关遗址指的是秦岭南坡的大散关,因为这里下坡就是东河桥村,号称嘉陵江源第一村,现在的豆腐宴很有名气,去年夏天我从宝鸡坐绿皮火车去的时候,豆腐宴很好吃,这里的景色也不错。)

二十六日,三十里,黄牛铺四圣宫,稍息。是时,天气亢旱,住持留二师求雨,午后小雨数阵。

二十七日早,微雨。四十五里,草凉驿。午后阴寒,宛若春季。二十五里,白家店,住。

二十八日,三十里,凤县,即古凤州。上山二十五里,凤岭关(西去甘肃两当县)。十五里,新红铺,住。

二十九日,十五里,三坌。十里,古废邱关。二十一里,南星台。五里,莲云寺,宿。街头有碑,日“陈仓吉道”。

三十日,十五里,松林驿。十里,紫柏山口。紫柏山有前中后之分,内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塘。塘者旷旷也,皆非凡境,无缘得游。昔圣性长老居此茅蓬数年,后人宝华,大兴律宗。七里,柴关岭。八里,妙台子,宿留侯祠,相传张良从赤松子学仙,得道于此。

(昔日在张良庙过,唯记“英雄神仙”,此碑当时应该还没有立起来。张良庙确实仙气飘飘,有记载周曾经在此驻足,我以前写蜀道小哥的时候重点提过,只是距离我最后一次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过去10年之久了,去年本来想从营盘狮子沟到这里,路断了。)

八月初一日,四十七里,留坝厅。二十里,青羊铺宿。

初二日,十里,青龙寺。是时天雨路滑难行,源师叹日:“行脚真苦,衣履不就时,用具不能带,食宿无所,早迟不便,冷暖不均,粗细莫调,饥寒交迫,深人异乡,逢危履险,种种是苦。”余言:“去夏过金山,访大定长老,谈及行脚参访事。长老云:人人皆说行脚之苦,其中之真乐,人所不知也。行脚者有真伪二种,伪行脚者,假此名目,贪名图利,到处侵扰,贩卖货物,欺人自欺,真可憨也;真行脚者,名利不能牵,情欲不能缚,烦恼不能扰,幻境不能转,独为生伤大事,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念中无障无碍,无上妙味,不可思议也。”

十三里,武关驿。五里,武关河。渡登彼岸,五里,铁佛寺,宿。

初三日,二十里,武曲铺。二十里,马道,宿小南海。汉韩信投蜀,夜走至此遇水涨,萧何追及于此,道旁碑日:寒溪夜涨。

(文中所说行脚真心里话。我从这里过了两次,最近一次在马道过的时候,这里并没有一个小南海,旁边只有一个凤鸣寺,不知道是不是这里。)

初四日,过河。铁索桥长十数丈,下深数百尺,行时鼓动,能挺人堕涧,行者留心。四十里,青桥驿。二十三里,鸡头关。关上有连城,为汉王练兵处,顶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皆平旷可居。峰名有池,其下有黑沟。十里,出口,东出褒城县(东南四十里,汉中在南郑县,去沔县百十里。北二十里,丙穴水下注褒水。东南行,有小石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

初五日,西南行五十里,黄沙驿,诸葛造木牛流马处。二十里,菜园子。(渡河三里许,定军山,诸葛武侯墓在焉。墓前汉江水经此一曲而下,内有八阵图。汉水之源,出自嶓冢、五丁诸山。西北天荡山。)八里,武侯祠。

(从勉县我过了好多次,有一年骑行还在这里住了一晚上,印象中吃的麻辣鱼不错。不过拜谒武侯墓只有一次,里面确实古意盎然,历代都有保护)

初六日,里许,古平阳关,今沔县,西通甘藏。南行里许,破城,进南栈道。十五里,土关铺。十五里,沮水铺。源师云:“沿山居民太苦。”秀师答:“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六十里,大安镇。

初七日,金牛道。(即金牛峡,一名五丁峡,五丁所开。今在汉中府宁羌州东北四十里,通西川大道。其山高峻,峰峦连接,中分一道,势同斧劈,自古称蜀道最险,莫此为甚。相传秦惠王谋伐蜀,患山险隘,乃作五石牛,置金尾下,言能粪金,蜀王贪,乃开道引之,秦因进兵灭蜀。沿涧路僻人稀,不可独行。)三十里,宽川铺,过单人峡,要小心。十五里,上岭,五丁关,关上有小小饭店数家,不宜住宿。此山系古力士武丁所开通蜀大道,道旁有武丁碑。相传秦献女子于蜀,蜀王遺武丁迎女,见一大蛇人山穴中,武丁随之,山崩,压武丁秦女,皆化为石。下岭,十五里,滴水铺,宿店。

(那年骑行五丁关,确实耗费了我很多的气力。这里当时还修路,在河道上推了一段路,差点累趴下,但是这里的景色却是一般,想来修了公路,很多险要的地方都没有了,相应的,景色也没有了。现在这里有汉江源森林公园,不知道景色如何。)

初八日,冒风雨而行,道滑路险。萄道之雄,难于上青天;一念清净之难,亦难于上青天。二十里,相临驿。十里,宁羌州。ニ十里,界牌关。三十里,黄坝驿,宿店。自此食米饭,每碗六文。

初九日,天阴气寒。上坡九里,下坡八里,出石峡关,又名西秦第一关。过河,二里,上岭七盘关,此为陕川交界。下武侯坡坡。二十五里,中子铺。十里,纸坊铺。过市,雨大风狂,但见东涧泉通西涧水,南山风送北山云。沿途树木森立,景致绝佳。十里,神宣阳,寓栈。间壁有客互谈,云:“身世多险途,急需寻求安宅;光阴同过隙,切莫汨没主翁。”

(七盘关,不是棋盘关,这里记载准确,骑行这段路的时候其实没有太累,上去后心情格外舒畅。现在这里是著名公里,前年自驾过的时候,想当年的骑行,真是世事如烟。)

初十日,小雪。十里,龙背,下有龙洞,深不可测,隐隐水声如雷自洞口出。二十里,朝天镇,大桥头,小峨眉寺,留息。午后,谒普贤洞。返时,与二师谈念佛一法,并不在多,只要字字分明,句句接续,步步踏实,念念到家,纯一不杂,风吹不人,雨打不湿,自然久久成片,花开见佛,即证菩提,绝妙法门也。

十一日,早晴,(如由陆路,经朝天关。九十里广元县)搭船。八十里,经沙河驲,小雨,至千佛岩登岸。大云洞,岩有千佛,涌现壁空及石洞间。十里,广元县,即古利州(四川属)。

(那次我最遗憾的是就是没有过千佛崖,这里是四川规模最大的石窟,以前川陕公路就从崖下过,现在提升到上面了。我就只留下一张照片。)

十二日,早晴。二十里,皂角铺。是时天气暴热,山山吐雾,浮云乱飞,来去不定,如一念之颠倒不息也。三十里,过河,昭化县,古葭萌关,遇雨,往梵天院住。

十三日,上坡,十五里,天雄关,一名牛首山。三十五里,高庙铺。十五里,志公寺,住僧二人。遥望剑阁,天险高峻,形如半天之城。石赤如丹,岩上色青翠,千峰万叠合抱而来,但有一线之道可通,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云:“直造悬岩上上关,自云里转身难;个中若使能通变,夺食驱耕总是闲。”沿途有千年之古木遮蔽,乃西蜀之一大观也。上坡,三里,剑泉。三里,剑阁。赤壁十白丈,中有剑门,上书“西蜀第一关”。过桥有钵盂寺,山深有雨寒仍在,松老无时尚亦生。

(剑阁景区去过一次,其实以前川陕公路就从景区过,后来新修了路,这里就成了景区了,不过我骑行的时候,没有过景区,从旁边又新修的路走,感觉气势更要磅礴,那段路骑行很有感觉。)

十四日,里许,剑门关驿站。十四里,天生桥,有坊日“天然图画"。大路两旁古柏,阴遮古道,阳光不入,微雨不湿。树林直至梓潼,数百里连接不绝。十里,汉阳驿。二十里,抄手铺,西蜀古蚕丛之国,崎岖险阻,山当人立,云逐径生,故诗云:“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是也。三十里,剑州,古雄州,宋隆庆府。西门外南禅寺住。

十五日,二十里,清凉铺。二十里,柳池沟驿。四十里,武连驿,宿。古之武连县,武侯驻军处。

(上面的抄手铺名字到现在都没有变,当时我骑行的时候,对这个名字就有感觉。而且那天晚上就住在了武连,气势本来想骑行到梓潼的,但是一路高高下下起伏的丘陵,太累人了。另外,这段路上的古柏确实多,一直到七曲山大庙,令人惊叹。好多人现在都走高速,其实108老国道这一段堪称经典。)

十六日,四十里,上亭铺,古郎当驿。二十里,吉阳铺。二十里,遥望一派茂林,天然佳境,即七曲山,有九曲水、文昌帝君圣里,庙西南有石名日“槃陀石”,帝坐其上,联日:“槃陀石上留仙迹,阴鸷文中见化身”。

(我不记得这里有个郎当驿的地名,可能当时没有注意,要是看到的话,一定要驻足,因为当年唐玄宗奔蜀,在此夜宿。夜半闻驿亭檐角的铜铃时起“郎当”之声,玄宗亦采其铃声,作《雨淋铃曲》,以曲寄寓“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心绪。

另外,七曲山大庙我也没有进去,当时没有想到这座庙那么有名气,看来当时去的时候,功课做的不足。)

十七日,微雨,下坡。十里,送险亭。有坊日“陂去平来”,古瓦口关,下有古剑泉。再下十里,梓橦县,古潼川府。三十五里,罗汉桥,华严寺,宿。

十八日,微雪。五里,宣化铺。二十里,魏城驿。十里,铜瓦铺。二十里,蔡家桥。十里,杭香铺,宿。

十九日,十里,烂泥桥。十里,芙蓉溪。此处出甘蔗,出产丰富。七里,老绵州城,在溪边过河。二十五里,兴安寺。三十里,鸡鸣铺。沿途大雨,拖泥带水而行,唯方寸中寸丝不挂。十里,金山铺,住。

(看文字,高居士从梓潼到绵州用了三天时间,我们当时骑行用了不到一天。但是天大暑,累极。这里是丘陵地带,坡不高,但是很长。现在绵阳是有名的科技城,三线建设中的重地城市。)

二十日,微雪,天寒地冻。三十里,罗江县。七里,落风坡,有碑日:“庞士元尽忠处”。再上,碑日:“须知天下苦人多。”上曰:”一体同观”,下曰:“善恶循环”。二里许,白马关。出山二十五里,仙人桥,泥泞路滑。谚云:“高山容易过,平路最难行。”如方寸间,粗惑易除,细妄难消。沿路多树木。十九里,德阳县,南门外庙宿。

(过白马关的时候,走过景区了,我本来要看“落凤坡”的,一想骑着自行车折返,就算了,路边只拍了这张照片)

二十一日,当家开单接众留住。是夜浮云满空,不见天月,幸一轮之心月尚明。

二十二日,四十里,大汉镇。三十里,广汉县。宿开元寺,主人尚好。

一十三日,二十里,弥牟供。沿途米饭,每大碗又加一碗,名毛耳头, 钱七八文,小菜每小盘钱一文,三十文足度一日。二十五里,新都具,北门外寓宝光寺,宝塔巍魏,殿阁辉煌。罗汉堂五百尊,种种妙相,诸方莫比。暮鼓晨钟,经声佛号,足以唤醒迷人。林木森罗,三溪周匝。竹影松涛皆道韵,花香鸟语尽禅机。昔悟达国师道场也,此处家风纯净,种种如法。方丈本立,道气迎人。领袖祖镛,宗教皆通。果亮专门禅宗,缁素百余众。

(居士谈禅说法,我只晓得从到四川境内开始,饭菜皆不错,沿路一碗米也没有吃,就吃米粉,按斤两算,不按碗)

二十四日,入城桂湖池一游。是午,果师谈及禅宗,云:“祖师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无别法。”祖镛师日:“若论向上一着,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如能二六时中,回光返照,步步踏实,不妨头头独露,法法全彰。万境不能侵,诸缘不能人,情消见绝,自见本地风光。不从他得,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师言甚有工夫,留息三日。

二十八日,与源师同行。出西门,经八阵图,沿路小镇甚多。四十里,昭觉寺,周匝数里,梵室数百重。殿阁凌云,庄严法界,曰天下第一丛林。清规颇好,住僧二三百众,乃圆悟禅师道场。领导天性,班首空月,性天月朗,皆有道气。

二十九日,七里,驿马桥,马祖故里。七里,北关,进四川省城,成都府成都、华阳二县。余寓东门内,宿大慈寺。

二十日,往文殊院一览,清规严肃,海单。主人崇慧,道德风高。首座修奇,专门持咒。是日宿草堂寺,主人心泰,福慧过人(西去青城山,山在灌县西南五十里。自岷山发脉,连峰接岫不绝。)

(现在文殊院是成都市佛教协会驻地,我去过两次,这里甚是安静,不似青羊宫内比较嘈杂,但是没有青羊宫那样的素斋)

九月初一日,仍回省城。(四川为禹贡梁州之域,取岷江沱江黑白二水以为名,洵奥区也。北走秦凤,有铁山剑关之塞。东下荆襄,有瞿塘滟濒之险。南通六诏,有泸蒙之水。西拒土番,有石门崆峒之障。山水襟束,自为藩篱。)城中街市繁盛,物产殷富,城谓天府之国也。但吾人为生伤事大,出而参学,都市无可留恋,故明发峨眉矣。

本卷结束,上一篇《名山游访记》卷一摘录:由终南经栈道入川至峨眉游访略记 (1)

作者:云水终南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