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强盗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绝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这是为何?_举人_赶考_进京

所谓“盗亦有道”,混强盗圈,也是得有基本职业素养的,不能抢进京赶考的书生,就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有人说,这是为啥?是嫌书生酸,还是嫌书生穷,还是强盗良心大发现。

其实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书生,强盗们得罪不起!

有人又说了,一个穷书生,酸秀才,有啥得罪不起的,手无缚鸡之力,抢他们不是跟抢三岁小孩一样容易。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倩女幽魂》看多了,也说明,你对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了解。

古代能进京赶考的,那可不是秀才,那都是举人。千万别小看举人,在古代,一个举人的含金量,那可不亚于一个县太爷。

一旦考中举人,那就具备“做官”的资格了,最起码是“副县级”起步,背景硬一点的,直接出任县令,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强盗再牛,他也是“刁民”一个,他是不敢与官结仇的,一旦这个梁子结下,书生高中状元回来,那就彻底凉凉的。

当然,举人的身份特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古代进京赶考的书生,都有一个“特权”,这个“特权”,也是保证他们一路畅通无阻的到达京城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说一下。

举人身份不一般,不是县官胜似“官”

考中举人后,你的身份地位能有多大变化,我们参考一下《范进中举》这篇文章。

范进中举前,穷的是叮当响,老丈人看不起,骂他是“穷鬼”,乡亲们看不起,想找人借钱,被骂了出来,硬是在家里饿了三天三夜。

范进中举后,屠夫老丈人丢下手中的杀猪刀,高喊:“哈哈哈,我有了这个女婿,我还杀什么猪”,然后像舔狗一样,赶紧给范进送去5000钱。

展开全文

甚至还惊动了本县首富张老爷,这个张老爷也是举人出身,做过县令。他亲自登门拜访,送给范进50两银子,外加一套三进三出的大宅子。

你看看,这一下子“朋友圈”就不一样了,向上的人脉,立马打通。

那么,古代的举人,身份到底有多牛,能够让县城首富,退休县令亲自送大宅子呢?

第一,中举后可以直接当官。

按照规定,举人是具有做官的资格的,如果你不打算继续参加科举,那么就可以等着安排工作,一般起步就是“副县级”,可以当县丞,可以当主薄。

当然,也有直接出任县令的。

根据《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济南府历城县的县令,有36人是进士出身,有5人是举人出身。邹平县的举人县令最多,达到了27个。

不过,举人一旦出仕做官,就失去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也就是失去了当大官的机会,基本上一辈子在“县一级”打转了。

即便如此,那也是人中龙凤了,想一想县长在你心中是什么概念,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大官”了。

第二,中举后有司法特权。

首先,举人可以见官不跪,这个特权,秀才就有了,因为在古代的阶层划分里,秀才和举人都算是“士大夫”阶层了,这就相当于以前,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干部身份”一样。

其次,举人犯法,县令不能随意抓捕,必须得汇报给省学政,由省学政决定如何处理。这就相当于,举人,是由省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地方官,是管不着的。

第三,中举后有经济特权。

古代农民有两个最大的负担,分别是徭役和赋税,但是,一旦你中了举人,这两个是都可以免除的。

其中关于赋税的免除额,在清朝雍正期间有明确规定,举人可以免除100-200亩的赋税。

有人说,那举人家要是没有那么多地,你给免除那么多,也没啥用啊。

这就是你的脑子不够活络了。那些大地主们,早就盯上这个漏洞了,他们把自己的大量土地,挂名到举人名下,一下子就能省下100亩的赋税,要不人家怎么是地主呢?

不过,好处费是少不了的,光这一项“免税指标”,就能给举人带来不菲的收益,而且是终身的。

说这么热闹,你是不是也想当个举人了?

不过,在古代,中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得过五关斩六将,基本上每三年,一个县能出一个举人就非常了不起了。

要不,范进中举后,怎么能乐疯了呢。

首先,你得参加县试和府试,考试通过后,你就获得了一个称呼,叫作“童生”,平均每年录取10000人。

这个只是起步线,证明你是有文化的人,然后你才能真正地摸到科举的大门。

其次,你得参加院试,这个分为“岁试”和“科试”。通过“岁试”的考试,相当于你入学了,你也有一个称呼,叫“生员”。通过“科试”的考试,相当于你毕业了,然后你才是“秀才”。

秀才,平均每年会录取大概2000人左右。

然后,你得参加乡试,这个可不是在“乡里”考试,而是在省城,由省一级教育部门负责组织,朝廷派出大员来监督。

而且,这个机会也不是年年有的,每三年才举行一次乡试,一般是在8月份,也称“秋闱”。

通过乡试之后,才能被称为“举人”。其中的第一名叫“解元”,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唐伯虎,就是“唐解元”。

举人的录取量更少,平均每三年录取600名,也就是每两个县,才能产生出来一名举人。

取得了“举人”的功名之后,你才有了进京赶考的资格。那是科举考试里的最后一道门槛,他分为会试和殿试两部分,只要能考中,都算是“进士”了。

举人身份不一般,公款、专车,有人送

受《倩女幽魂》的影响,很多人以为,书生进京赶考,都是背个大书架子,用两条腿走过去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举人进京赶考,那也是有特殊待遇的。

首先,朝廷会有路费补贴。

根据你离京城的远近程度不同,大概会有10-30两左右的银子,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清朝时期,一户普通的农户,有几亩自己的土地,一年的收入,也就是20-30两银子的样子。

也就是说,朝廷会给你补贴一年的收入,让你进京赶考。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河南、河北、山东的还好说,远一点的,像云南,广西哪些地方的人,真是得走一年才能到。

其次,朝廷会给你专车使用。

这个好福利,从汉代时期就有了,而且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公车”。类似于现在的公务用车。

但凡是进京赶考的书生,凭资格证,可以到任意一个驿站去领取一匹马,或者一个马车,在江南,甚至可以免费乘船。

总之一句话,进京赶考,是不用操心路费的,交通工具,朝廷免费提供,甚至有些县令,会派人一路护送进京。

对于“公车”,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这个“公车”,可不是坐着公共汽车去给皇帝上书,这里的“公车”,特指进京赶考的举人们。

举人身份不一般,“奉旨考试”犹如护身符

刚才我们说到,举人凭借资格证,可以去任何一个驿站领取交通工具,这个“资格证”,就是一面黄旗,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奉旨考试”。

这个小旗子往马车上一插,那就相当于现在的警车开道。

古代的圣旨,那就是天大的指令,这个小黄旗的意思,就告诉所有人,这些书生们,都是皇帝的人,是皇帝命令他们去参加考试的,任何人都不得阻碍。

当然,也包括那些强盗们,如果因为你们抢劫而耽误了考试,那就是“抗旨”,是要杀头的。

有这样一个特权,任何强盗,都不敢打进京赶考书生的主意,即便他们明知道,书生身上有不少的银子。

和钱比起来,毕竟还是命更重要一点。

举人身份不一般,强盗心中有敬畏

有一句话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古代,社会阶层是按照“士、农、工、商”来划分的,“士”就是古代的上流社会,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奔着“士”而来的。

因此,在古代,读书人确实是会被人高看一眼的,即便是强盗,心中对读书人,也是有敬畏之心的。

“进京赶考”,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敲锣打鼓,万人欢送,绝对不是晚上住破庙的宁采臣。

而且,进京赶考的人,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读书人了,他们都是有“级别”的人了,社会地位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考不中,那回到家乡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进,可以从政,当一方父母官。退,可以为绅,出任幕僚和师爷,在当地呼风唤雨。

如果有哪个强盗敢去抢进京赶考的书生,那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他脑子进水了,要么他脑袋被门挤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