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甫_你还住得起,经济型酒店价格暴涨_酒店_疫情_商旅

外出旅游,最怕某地赶大型会议或集体活动。成都的糖酒会上,酒店的价格也是蹭蹭上涨;公务员考试的那些日子,全国各地宾馆价格不断上涨。这两个季节里,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酒店涨价而客人不涨价的情况,比如在春节前后的时候,酒店价格涨得很高,但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就没了动静。又如,在“烟花三月下扬州”季节,那儿的旅馆一天一价,早上还是500,下午是1000。这些都是为什么?有一次去山东聊城,晚上刚到,一打听宾馆里家家户户都挤满了人,几乎露宿街头,一问之下,因为赶艺考的缘故。

在非旅游城市中住宿设施通常受到限制,需求稍多一点,就有可能被填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把这些酒店安排得更加合理一些的话,就可以大大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就连旅游城市都忍不住要来大客流,也正因为如此,黄金周酒店的价格都翻了几倍。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而在今年,我同事出差时讨论的不再是将遇到的任何活动,但外出应回避北京、上海等地,那里普通的客房已不是国企报销水平可以涵盖。所以,我就想在家门口找一家便宜一点的星级酒店住一下。有些朋友想去北京办一些私人的事情,朋友圈里都在埋怨酒店价格太高,我急忙到平台上去查询,在自己家附近发现一家连锁酒店,面积不足300元,我向我的朋友建议,为了检查资料是否正确,再细心地翻了翻房间设施,结果就是没有窗房了,有窗户已经400多了。朋友说那是高档别墅。它仍然是五环以外无产业,居住主导街区酒店房价,唯一的好处就是地铁旁边,商业氛围还可以。这个位置距离学校很远,而且周围也没有写字楼、商场,所以房价自然不会太高。要是像中关村这样科研办公区域起码也有600以上。我想,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家酒店,一定会被人羡慕嫉妒恨,因为它不需要装修和装饰,也不用担心住宿问题,更重要的是价格还便宜很多。开学这些天,中关村地区连锁酒店价格高达几千块,叫人直不住嘴。

疫情发生后,国人似乎纷纷走出家门,有的出差参加会议,有的外出旅游、探亲访友、观展观剧、徒步观鸟。还有人在宅在家,看电影,听音乐,看直播......总之,大家都是忙着上班和回家,没有时间出去游玩或逛街。憋了三年,总算放出来了,没啥紧要事还得出去一趟,这构成这个春天的主题。

但是,将出行成本抬高的,主要是商旅出行问题。没有旅行限制,国内各商家似乎纷纷开启出差模式,员工老板要么出差途中,要么打算出差,可以用“报复性出差”形容。

展开全文

《正青春》剧照之一

锦江酒店统计,2023年2月份,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商旅预订量环比增长近60%,总体出租率亦高于2019年同期的11%。成都,武汉,南京这些省会的热门城市,也成为出差的目的地,酒店预订环比亦上升4成。此外,春节期间,多地政府陆续推出政策支持旅游发展。据携程商旅统计,与疫情之前相比,国内商旅酒店复苏过程快于海外,目前,全国商旅酒店订单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两倍。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商务人士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但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的研究还表明,元旦以来,国内各酒店的商务旅客下单量逐步加大,已经追赶上了疫情发生的往年。3月下旬航班换季之际,国内和国际商务出行可能达到新高峰。

高铁已经通勤化,商务旅行不再需要伤脑筋和说走就走的旅行了,故而商旅预订的特点是以工作日为周期,星期一酒店预订到达高峰,且每周循环使用。周末或节假日后,商务需求下降,酒店的需求量减少,导致酒店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般商旅有约定的酒店,现在的问题在于,协议酒店往往无法预订。有的酒店甚至因为无法按时按质交付而被退货。酒店还尝试与商家重新签订协议价格——在北京、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协议价多上涨一成。

商旅挤压,旅游住宿一房难求。我想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快乐与感动,而不是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事实上,无论出差还是刚性旅行,或增进身心体验之软性消费,三年疫情过后,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都急切想出去走走。我和朋友都是在这样一个拥挤中度过了春节。由于缺乏最新统计,我在此只能用直觉来形容,由于工作需要,那两个月去了成都的春熙路、襄阳的临汉门、重庆的通远门、武汉的江汉关、洛阳的龙门石窟,处处摩肩接踵,方寸之间,人挤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在这个街上看到了很多烟花,还有很多烟火表演,让我们的心都要飞起来。那一次到洛阳旧城逛夜市,一条百米长的宽街,竟然挤得无法行走,不得不折返。到处都是烟火气的集体回归,好壮观好拥挤。

不妨选个时间点,看酒店需求怎么爆表:根据去哪儿的统计,酒店预订量在2月14日比去年同期翻了3.4倍,与疫情发生之前2019年相比,还增长了4成,情人节期间,文旅消费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井喷。

《唐人街探案3》剧照

与旺盛需求相对应,供给不足,并且是严重不足。这就是为什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的酒店行业表现得非常好。疫情之前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消费推高酒店的需求,中国饭店协会统计,我国的酒店数量在2018年达到了顶峰,达到了34.4万。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并蔓延开来,国内大部分城市都被封停课,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随后却因为疫情急转直下,2021年底全国酒店业设施共计25.2万家,较2020年下降9.68%,较2018年更下降了27%。这期间,酒店行业经历了一段非常时期。与疫情头两年相比,2022年特别难熬一年,然而,由于头两年有太多宾馆撑不下去了,2022年前,其余基本上都具备资本支撑,酒店数量也有了小范围的增加,但是与疫情发生之前相比,供给严重短缺。

酒店家数不能全面代表酒店供应,在运营困难的日子里,酒店业兼并重组同样暗流汹涌,酒店数量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成份来自资本运作。根据过去3年的统计数字,虽受疫情影响,酒店集团化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那些大型酒店集团的客房数量及酒店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

酒店业在集中经营中,宾馆所能提供的客房也越来越少了,一房一厅,正是当今“一房难求”现象的症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在我国大陆地区,客房总数达到1620.4万,比2019年减少了271.3万间。这就意味着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将关闭或转型升级。其中经济型酒店的客房数下降幅度最大,减少207.2万。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住宿环境有更高要求,经济型酒店成为市场主流。中档酒店客房数量下降21.6万套,豪华酒店的客房数下降2.8万间,而且高档酒店的客房数也增加了2.3万套。从酒店数量来看,经济型和中高档酒店业都是下滑趋势。至2021年末客房总数进一步减少至1346.9万。两年减少550万房间,意味着四分之一的供应消失了。在疫情之后,酒店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新增客房数量明显增多,这是对传统酒店模式的挑战。酒店业格局完全改变,不管怎样,快马加鞭,年内供应量亦难以回到高峰,谈不上按增长曲线规律增长。

在供给严重不足与出差旅游旺盛需求相碰撞时,酒店价格的上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涨价”的同时,消费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饭店的集约化经营,还赋予供给方更强议价能力,消费者因此变得越来越疲软,在旅游平台中进行重新比价,出行成本同样无法控制。

幸好热点地区以外也有比较便宜的旅馆,还好,大城市公共交通发达,住得远一点都不是不可能。不过,如果要去看看世界上其他地方,那就不一样了——因为那里有很多人是去旅行的!有时暂时定住宾馆,还可能有“捡漏”之机,住宿成本挡不住我们迫切的“世界那么大,要看就看”情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